近日来,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流行性感冒等疾病高发,流感病毒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儿童流感多发,一旦传染病进入校园,极易引起暴发,危害师生的健康。在此提醒家长和孩子们注意防护,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为了做好2023年春季开学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宁县鸣沙镇中心幼儿园健康管理温馨提示: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多发的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干燥,早晚温差大,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又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入人体,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我园为加强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希望和各位家长、孩子们通过学习了解常见传染病知识,共同努力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新冠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佩、戴口罩、实行公筷制,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保持家庭及工作场所通风良好。
2.保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营养要均衡,要适量运动。
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4.对于幼儿,经常接触的门把手、水龙头、等环境物体表面,应定时进行清洁消毒。
5.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临床表现: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
临床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传播途径:因为麻疹病毒就在麻疹病人的眼泪、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与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麻疹病毒外号就叫“见面传”。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传播途径: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
临床表现: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传播途径: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肺结核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唾液微沫散播、食物传播。
春季流行病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个人物品尽量做到专人专用;不随地吐痰;勤洗手,特别是咳嗽和打喷嚏后,注意用流动水清洗;勤戴口罩,注意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随意揉搓眼睛;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去人多密集区。
2、坚持健康的生活理念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以防抵抗力下降;不吃未加工、不洁食品;合理膳食,增强营养,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糖类等食物;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注意早晚温差,科学穿衣、适时增减衣物。
3.重视疫苗的重要作用
接种疫苗是是预防流行性疾病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患病率会大大下降,即使被传染了,症状也会轻很多,但要明白注射完疫苗不等于不会再得此类疾病,因此仍要保持警惕,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春风送暖拂大地,有效防范强体魄。请广大师生收下这份干货满满的春季流行病预防TIPS,共同远离“多病之春”,更好地学习、教学、生活,共同为学校事业“蝶变跃升、跨越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