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人家非遗工作硕果累累

勇往直前
创建于2023-02-07
阅读 12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三峡人家的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目前,三峡人家风景区拥有长江峡江号子、宜昌丝竹、南曲、兴山民歌、薅草锣鼓、三棒鼓、三弦书、河南坠子、玉制乐器制作技艺、皮影戏、夷陵版画、夷陵楠管、夷陵地花鼓、蜡染、赵氏杂技、陶器烧制技艺.宜昌彩陶制作技艺共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8个,包括长江峡江号子、宜昌丝竹、南曲、兴山民歌、薅草锣鼓、三棒鼓、三弦书、河南坠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取证人员共19人,其中省级 3人,市级3人,县级7 人,区级6人。峡江号子第五代传承人杨春善、薅草锣鼓传承人王新华、鲁邦文均为省级传承人。早在2015年6月,三峡人家景区就被评为了“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

    

三峡人家获评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

     

     

       2022年9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发布了《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公示》,三峡人家风景区上榜非遗旅游景区名录。

三峡人家获评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杨春善领衔演艺的长江峡江号子

        被誉为“郁香的山花”的 南曲表演

     王英菊、万应珍给游客演唱兴山民歌

     土家歌王王新华给游客表演薅草锣鼓

背篓哥马先尧和辫子姐陆钰英给游客演唱原生态山歌

            胡长九给游客表演三棒鼓

    鲁邦文、鲁邦臣两兄弟向游客讲解皮影

              万宗成制作夷陵版画

            文家泰给游客表演夷陵楠管

冯安定、陈义萍夫妻给游客表演夷陵地花鼓

           伍文莲向游客讲解蜡染作品

                  李宁熊制作陶器

      公司及艺术团为非遗项目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鼓励演员准备相关非遗申报资料,积极申报非遗传承人级别,鼓励现已有非遗证书的非遗传承人往更高级别申报。仅2022年这一年就新增加取证人员六名,据了解,在湖北省内旅游景区非遗传承人申报成功取证数量数第一,进一步充实壮大了三峡人家非遗传承人队伍!

夷陵区劳模、三峡人家艺术团团长、玉制乐器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林猛同志

          

高级南曲艺人王贵柱同志

   

        薅草锣鼓区级传承人田芳芳同志

       薅草锣鼓县级传承人覃发柏同志

          长阳山歌县级传承人陆钰英同志

        长阳南曲县级传承人田玉娥同志

      为了充分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2019年11月5日,三峡人家非遗及手工艺人工作小组成立,省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等职务。此后,三峡人家又多次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非遗传承工作。


公司刘总主持召开第一届三峡人家非遗专题会议

            三峡人家非遗专题会合影

      非遗及手工艺在三峡人家设置的效果显著

    一、早在2005年,三峡人家便开始引入非遗项目。非遗项目的设置主要围绕展示巴楚文化、峡江文化特色而设置。同时设置了打铁、铜器制作、制陶等各种手工艺项目,嵌入了许多衣食住行方面的场景。

    二、2011年,三峡人家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这正是其自然山水与地域文化巧妙结合使然。

    三、近年来,三峡人家深挖非遗内涵,做好“旅游+非遗”这篇文章,在让众多非遗项目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的同时,也赋予了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游客看到的不仅是秀丽的三峡风光,更能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四、三峡人家景区除自身独特的山水风光及做好旅游服务外,最独特的魅力就是文化内涵,而要延伸文化内涵,必须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这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则是非遗文化。

    五、经过多年的打造,景区非遗及手工艺魅力已经逐渐展现。通过文字介绍、器具实物布景、传承人现场展示等方式,同时在非遗歌舞类、传统技艺类项目中增加游客参与性及互动型,受到各方面好评,在游客中形成良好的口碑。

    

      把非遗元素融入旅游发展,围绕“非遗+旅游”,探索“非遗+N”的多种文旅融合新路径。包括“非遗+景区”“非遗+文创”“非遗+特色小镇”“非遗+民宿”等多种打开方式,彰显文化旅游价值;非遗体验游、非遗研学游等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发展,证明非遗资源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要素。

      今后,我们还将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好非遗文化这个“富矿”,并以创新手段给非遗注入时代元素,使非遗与旅游更好的结合,为景区不断提档升级赋能!

阅读 12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