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亦是涵养静气的摇篮。为提高教师阅读能力,提升教师业务素养,近日,紫庄镇中心小学小学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杜超校长分享:“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依赖于教师们根据自身的特定情境去创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这是我寒假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和《教育中的心里效应》两本书感悟。
李向东老师分享:真正成就一个成功者的,不是鲜花、掌声和赞美,而是那些可以置人于绝路的挫折。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感恩一切成就您的人。所有的丢失,都是为了给珍爱之物的来临腾位置;所有的匍匐,都是高高跃起前的热身;所有的支离破碎,都是为了来之不易的圆满。这是假期阅读《问道心得》带给我的感悟,在此与大家共勉。
李红老师分享:我不是一个善于整理故事的人,或者说缺少要去发现故事的“眼”,缺少要去整理故事的“心”,读完《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自己的心平静了很多,最大感受就是:拿起笔,记故事。就如书中所说:“叙述是照亮我们职业生涯的火花。无论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周还是一个世纪前,无论它发生在我们童年时代还是发生在我们成为教育者之后,无论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以用它对现实进行反思,促进我们成长。”
鹿颖颖老师分享: 当我们不再唯分数是图,当我们的眼里有孩子,当我们学会用爱守望,耐心静待,当我们倾尽看见或看不见的力量,相信,我们定能看到每个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假期里,有幸阅读了加拿大籍作家江学琴的《看不见的力量》一书,以至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杜慧老师分享: 教育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语文教学更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交流、探究与感悟。一堂课就是一次旅程,带领孩子们从语文的角度出发,在领略美,体会美,创造美的路上捕捉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汇聚成这趟美妙的旅途中美好的记忆。美是永恒流淌的,路途却不是一帆风顺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追求是永不停歇的,美就是彼岸的光。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这是我读《课程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的心得。
张霞老师分享:成长型思维,毫无疑问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它会使学生拥抱学习和成长,理解努力对智力成长的作用,拥有面对挫折的良好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将有助于变成一个更积极,更有勇气,更加开明的人。“成长型思维模式,即相信努力的力量,相信一切是可以改变的。” 这是我读《看不见的力量》的体会。
吴丹老师分享: 教师是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换的主体,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动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先从老师做起, 教育部在全国实施。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提出它的显著特点就是“立意新”,从而追求“创新能力”,才能突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我在读《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的感触。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分享阅读经验,提升教育智慧,紫庄镇中心小学香远读书会教师读书交流汇报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最是书香能致远,向美而行再出发。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