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拥有多重身份,不仅是享誉国际的画家、还是画家、艺术家、文艺评论家等。多次因言论偏激和口吐芬芳而被年轻人熟知,喜欢他的人就爱听他带脏字的真话,厌他的人把他形容为社会毒瘤。虽然现年已经70岁了,但整个人状态依旧气场很足,保留着那个年代文人身上的狂傲和风骨。
90年代,木心和陈丹青在纽约。“我(注:陈丹青)很少和木心合影,这幅照片摄于1994年文学讲席结束后,有一天我和他逛大都会美术馆,出馆后坐在台阶上。”
从画农民开始改变自己的命运、到因言论偏激辞掉清华教授、再到《局部》和木心美术馆等,陈丹青从来不是印象中的好孩子,从不随波逐流放荡不羁,有着文士之正气,学者之傲骨。他仿佛就像一面镜子,让更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也时刻提醒人们要在迷雾中保持清醒。
陈丹青曾在访谈节目中说到:“我现在的画没人公认,嘲笑、看不起,社会上尤其专业圈根本看不起我的画,年纪大的有话语权的人看到我非常讨厌,我几乎不参加展览,我们都已经出过名了,别老在里头混。”
牧羊人 板上油画 78.6x52.3cm 1980年
即便是他的《西藏组画-牧羊人》以1.61亿元人民币成交,大幅刷新并创造艺术家个人新纪录。对于自我的认知,陈丹青从来都是有心里有数的人。他曾经说过:“人的成长其实并不靠知识,我的真实学历只是小学,我不怕说出来被人笑话,走到今天全靠后期的锻炼。”在他看来,专业背后意味着权力和高人一等,调侃自己就是个江湖画家,任何业余不懂画的人都可以来看自己的画展,他的言谈中倡导着:凡事喜欢就好,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
“不知道画什么”一直是陈丹青这些年的绘画状态,他说:”我再也想不出画什么创作,这是很大的问题”。现在只剩下一个,陈丹青还是要强调,就只剩下绘画崇拜。他在撤退的情况中找一个让他暂时可以迷惘的对象。
时至今日,他的言论总是能引发热议,语言精彩、态度诚恳、别开生面。艺术爱好者曾问陈丹青:怎么看待装×和艺术的关系?陈丹青回答说:
装×是现在想出来的一个词,就是说好像装的很雅的样子,那艺术就是装×呀。每个时代每个国家会有新的词来形容艺术,我喜欢装×这个词,我从小就装×,装成了现在。
青 西藏组画《进城》之二
看一下陈丹青的过往经历,他在1980年就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被公认为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那时的他确实挺年轻。另外绘画之余,他还出版了文学著作十余部,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1978年,陈丹青以专业第一,英语0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这本来是很好的工作,但他却仅任教一年后便离职出国了,因为他心中有个更大的梦想,就是走进博物馆去看真实的画作,留美期间陈丹青认识了自己的恩师木心,当时的木心已经是旅美画家,陈丹青和木心亦师亦友相见恨晚,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艺术,也在木心的支持下,陈丹青成为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举办个展的第一人。
2011年,木心在乌镇去世
在美国呆18年,2000年回国并受聘清华大学美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但因为学生英语不及格“三次落榜”他的博士生,陈丹青为此愤愤不平,认为艺术院校不应该学术论。他的言论引发热议,而他回国任教的初衷是为了艺术,国内教育学术论和自己追求的艺术论相违背,他再次又放弃了清华教授的职称,仅任教四年便在争议中离职。2006年陈丹青被评为中国首届时代艺术家大奖,此后他便很少再画,而是把精力放在了节目《局部》和木心美术馆这两件事上。
文化届的“黄金品牌”「理想国」出品的——大型艺术纪录片《局部》连播三季豆瓣均分9.5分以上,陈丹青以自己世界带领观众欣赏世界名画和他背后的故事,以第一视角去探讨文学艺术背后的魅力,看过节目的人可能会更加了解陈丹青这个人,儒雅睿智且率真,似乎一辈子都在叫板,但却很少有人活得像他一样有之所爱,无所畏惧。
是的,《局部》是脱口秀的形式,纪录片的底子。理想国出品,向来是行业口碑保证。
目前一共出了三季,1.5亿次点击。画面绝美,语言迷人。好看程度,堪比“舌尖上的中国”。
莫奈,草地上的午餐
巴齐耶《夏日场景》
连明星排队都挤不进去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局部团队,清场拍摄,全视角、无遮挡帮我们呈现。
故宫几十年才展一次的《千里江山图》,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高清版。
被历史遗忘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湿壁画,在他的讲述下,又活了过来。
制作也是相当精良。筹备期,比好多电影都长。第三季开拍前,陈丹青在佛罗伦萨待足了三个月,为了表述准确,专门重新学了文艺复兴艺术史。一集20分钟的稿子,他要花十几天来写。每一句都掏心窝,让你爱到不行。
而且一出口,就跟说书似的,让你听着倍觉亲切、舒畅!
小百姓要是也能看到《南巡图》,不但膝盖一软,将要跪下来叫声“吾皇万岁”......——问题来了:那时的人民,也就是图画中街头巷尾的小百姓,根本没资格看到宫廷长卷画,单说这一层,时代果然是进步了。——陈丹青讲《乾隆南巡图》
虽然是针对门外汉的节目,内容可是一点不敷衍:
在没有照片和电影的时代,宫廷画卷就是现代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谓“帝祚永存”、“吾土吾民”,就是长卷画的大主题。绘画有它的媒体功能——中国古人看到《千里江山图》,真的相信太平世界,欧洲古人看到《死亡的胜利》,真的相信地狱和天堂。
你仔细听,这段可是在讲传播史,可是你听了一点不觉得枯燥,还为增长了见识而高兴。
因为太过喜欢,也太过热爱。
好多观众留言,希望《局部》系列能一直拍下去,直到世界末日。
编辑 版式丨曼妮
版权声明丨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欢迎朋友圈转发,其他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