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寒假是一个特殊的假期。学生在经历了四个月的线上教学并以线上参加期末考试的形式结束秋季学期后,于1月3日开始放假。
这个假期没有以往统一征订的寒假作业,与此同时,却由于学科练习册到得晚而留有大量空白,再加上寒假中还有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到来,因此,在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的同时,五2班语文学科布置了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实践性作业,倡导孩子利用寒假时间,通过书写、阅读、劳动、收集、观看、体验、制作等各种形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知识走出课本,有效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
寒假作业分为“必做项”和“选做项”两类,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寒假时间,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同时,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阅读和实践活动,避免学生在假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近几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多档口碑颇佳的文娱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戏剧+影视+文化访谈 ”的表现手法,让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走出来;文案超赞的《国家宝藏》在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更不用说人气超高的《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的文化大餐了……缤纷多彩电视节目用充满趣味的形式让枯燥无味的科学、文化知识活起来,让孩子在家就能享受人文经典的视听盛宴。
文化类内容通过阅读、观看、收集、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在学生身上真正体现出新世纪小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风采。
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自文字使用以来,错别字现象一直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在报纸、杂志、图书、视频字幕等载体上看到错别字。留心观察,随时发现,随手记录,在实践中明白什么叫做“一字之差就会出现天壤之别”。
阅读打卡如火如荼,虽然只能展示一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但从每天更新的数据就能看出,课外阅读活动是很多同学都在认真对待的。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春节前大大扫除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洗碗、洗衣、整理房间也是得心应手,加入“厨神”的大军也比比皆是。
这一个个认真的表情,熟练的动作,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劳动的辛苦,认识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春节的到来,不但增强了喜庆的气氛,更是大家积极展示才能的舞台,购物、贴对联、包饺子、做年菜……各显身手,一桌桌丰盛的年夜饭更是透出一家家人的喜悦和团圆!
满足味觉的同时祝福怎能缺席!除夕夜、元日、元宵,祝福声如雪片纷纷飘向亲朋、好友、良师……
回乡探亲的学生也不忘记录难忘的瞬间——探寻红色足迹、祭祖、贴春联、逛庙会、赏夜景、放烟花、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农村生活的不同,久违的笑脸像花儿一样幸福!
一朵朵漂亮的礼花在天空中闪耀,爆炸,绚丽的烟火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
别样的年味终于驱散了心头的阴霾,多彩的展示更加体现了学生的自信。
实践性作业正是希望孩子在真实情境下,积累和提升对于未来生活有价值的知识及素养。但是,收获的前提是在其过程中的亲自付出和体验。
十五到,花灯俏,人间花月圆!
明月当空,灯火璀璨,万家平安!
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从书本到生活,从语文学习到文化熏陶,从劳动实践到沉浸体验,实践性作业正是通过丰富、多元且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实现了孩子个性、全面、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