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兔”似锦 福满元宵】——四子王旗天和学七二班全体师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弓晓敏
创建于2023-02-05
阅读 3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元宵节,一个诗情又画意的节日,漫步花街灯笼高高挂起,看圆月无瑕挂枝头,一口汤圆,岁岁团圆,一盏花灯,年年吉祥。元宵节知多少?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扭秧歌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00:24
1.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闹花灯

闹花灯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00:28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

4.扭秧歌
00:30

  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族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陕北地区“闹秧歌”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北宋已有陕北秧歌舞,原为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

00:30

  秧歌,源于农事活动。在普普通通的日常劳动中,把劳动期间的吟唱、奔跳、行走等动作结合起来,巧妙地揉合了陕北民间一些习俗、祭祀等活动,形成了最初的秧歌。

5.踩高跷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每逢元宵节,舞蹈者们都会在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祝福

  彩灯写意世界的华彩,烟花放飞良好的祝愿,汤圆包裹生活的香甜,家是大大小小的同心圆,满月勾起无尽的思念,喜度元宵美好夜,接下来由赵雅玲同学为大家送上祝福

01:16

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黏又甜。

观花灯,踩高跷。大街小巷真热闹。

宝宝对着月亮笑,又是一年春来到。

又一轮美丽月亮,

又一个元宵佳节,

又一段幸福时光,

又一次真诚祝福!

七二班全体师生

祝大家

元宵节快乐!

阅读 3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