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阅读的种子,收获智慧的果实 ——共读分享《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八次机会》活动纪实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东校区
创建于2023-02-05
阅读 5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月4日,是新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即将到来。春日芳菲好,读书正当时。我校在这一天举办了首次读书共享活动,本次共读活动以学校精心选取的《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八次机会》为文本,作者是魏智渊老师,在这本书里,魏老师结合实际,分析了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八个关键点。经过老师们前期的阅读,借以这样的机会,大家交流共享心中所感。

     本次活动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由教务主任冯爱华主持,全体一线教师及校领导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流程:

1、韩燕舞校长致开幕词

2、代表教师分享读书感悟

3、好书共享,良师碰撞

4、王晓霞校长谈专业阅读

韩燕舞校长致开幕词,不负春光读书时

     “老师们,唯有读书和运动才是人生最不可辜负的美事。再忙也要运动,再苦也要读书。无论怎样的生活,你的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样在路上。”

     韩校长着重强调了读书的意义,寄希望于老师们能够多读书、读好书。他讲到,读书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求证;读书提升了我们的格局,让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拥有大局观,不会被环境所局限;读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各地的风采。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典教育专著的引领;教师职业特征需要博学和睿智。读书能增进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的理性状态,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更需要交流分享,学校此次安排的共读活动,就是期待我们每一位书友在活动中、活动外把阅读、学习充电作为自身的需求,且读且思且行,汲取他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老师们的文本解读,立足自身谈感想


     《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八次机会》中,魏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以及管理经验,总结出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八个关键点,语言平实,观点深刻。在分享感悟中,老师们以学科组为单位,分别就每一个关键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之一:学风

     王永凤老师是学生眼中亲切自然、以身作则的老师,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畅想班级愿景”及“制定班级规则”两方面出发谈了如何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1、畅想班级愿景。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写下我们的班级愿景,从美好班级畅想出发,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重要一员,他们的一举一动对班级发展很重要,每个人必须为愿景的实现负完全责任。

     2、制定规则,反复训练。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什么样的规则规矩,一旦成文落定,便要反复训练。借助班主任、班委、课代表的力量,帮助同学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王老师是从规则意识谈了学风问题。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任何一个集体文明的生长和成熟都离不开规则的支撑,作为班主任更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规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并持之以恒,从而形成优良学风,有效地引领班集体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业成就。



关键之二:知识清单

     在读魏老师《提交学生学业成就的八次机会》的文章过程中,徐珍珍老师经历了疑惑——解惑——思考三个阶段。首先对什么是知识清单感到疑惑,经过搜集资料,了解了知识清单应该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带着疑问对文本进行解读,来解答心中的疑惑,方才知道了学科知识清单应该是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具体化,以及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分解,它是一种思维方法,能让知识和学习变得可见。结合数学教学,徐老师讲到自己的思考,从清楚教学内容、内容清单化到学生实践,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思考与细致的实践,而关于内容的清单化,她提到几个原则:考虑学情、班情,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课程标准要求;清单内容要有完整结构,是否可与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相结合;内容有层次,题目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教学有程序;有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之三:过关

     魏老师把知识清单比作屠龙刀,过关就是倚天剑了,刀剑合璧,方可所向披靡。赵瑞芬老师结合英语学科谈了对“过关”的认识。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过关”是每天的日常,听写、对话、背诵……针对不同的过关检测,基于孩子的实际情况,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固定组长制”来检查背诵情况;听写方面,实行分层作业,分层过关……

     最高级的过关,是一种过关意识,是课程中的闭环思维。何为闭环?正如农民种植,给农民提出一个任务,农民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要产出尽可能多的粮食,以供来年全年食用。然后农民就开始准备资源,不仅如此,农民还要考虑怎么把这些资源以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例如: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突然发现了虫子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农民会不断地调整预期。最终,一年过去了,一个任务完成了,这就是闭环。

       课堂上讲了,不代表学生懂了,懂了也不代表会了,要从学生那里获得正确的反馈,才算真正的完成。如果把学生和班级比作土壤,老师就是农民,教什么?如何教?单元或期末结束时学生能有正确的反馈才算是完成了这个闭环。

     过关需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土壤,我们老师必须是严格的,但态度得是亲切的,言语是温和的,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达到“最近发展区的”的上限,得到正确的反馈。



关键之四:作业

     陈浩然老师从作业的作品意识和错题本出发,分享了政治组日常的作业设计,谈了自己关于如何利用错题本的看法。

     政治组会给学生布置实践型作业,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制作道德与法治小报、电子报刊、亲情图片;小品式作业,如短剧、相馨、知识竞答、记者访谈、新闻播报等;收集式作业,围绕某一具体知识点,充分利用报刊、图书、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查式作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区、家庭或邻居的生产变化或生活变迁等,写出针对某一个细节问题的调查报告或笔记;论文式作业,小论文的选题比较宽,既可出自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分析,又可出自对具体实例或者时政热点的观感分析;导图式作业,通过线条和图画进行分支的绘制,整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结构的全局。

     有关错题本如何高效使用的问题上,她讲到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做出很多努力,比如学生需要经常翻看自己的错题本,通过回顾错题不断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学生互相交换错题本,从他人的分析反思里得到收获和感悟。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规范建立错题本,还要定期地翻阅批改,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指导;将优秀的错题改正在全班展示,针对大部分学生多次出现的错题,整理之后进行错题讲解课……以这样的方法,渐渐形成一个错题库。



关键之五:先学后教

     郭亚平老师回溯经典教育理论,基于“最近发展区”,阐述了为什么要先学后教、如何做到先学后教。理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学生必须独立学习,并尽可能达到上限,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需要循序渐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核心素养。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其次,推行预习单制度。该制度要求学生自己能够学习的,老师不要花费太多时间,但需要说清楚具体的自学时间、自学方式、自学任务等,同时结束后给予反馈。学生自学可能解决不了重难点问题,但是,自学中要让学生预先思考,课堂教学向深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活动,并提供指导,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之六: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我们多年来提倡的教学模式,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困难重重。李丽君老师分别从分层教学的意义、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悟。

     分层教学要深入调查,周密分析,优化分层;备课时要目标分层,改善教学结构;上课时,课堂教学的分层;布置作业时,作业的分层;学习分层评价,深化迁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老师细心打磨,方可有好的效果。老师们要对学生有所了解,以动态的视角去观察学生、评价学生,积极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同时也要获取家长们的信任和理解。分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耐心、细心地去照顾到不同层级的学生。



关键之七:知识建模

     知识建模的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较为陌生。张江涛老师深入浅出地解读魏老师关于知识建模的概念。知识建模,就是重视核心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把千变万化的知识,概括为一些基本的模型,以之来驾驭纷繁复杂的知识。或者说,把知识结构化。知识的结构化不仅要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应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知识背后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思想或观念,它是对概念间关系的抽象表述,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及规律的高度概括,这些认识的形成标志着大概念的形成。

     他还结合化学教学的案例,阐述了大概念视域下初中化学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策略与实施环节。在学校教育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素养发展”转型的大趋势下,如何以大概念为统领来把握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并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递进性来开展单元教学,这对教师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关键之八:教研

     地理老师杨莉基于魏老师在文章中提出教研的核心是“找问题”的这一观点,讲到在教研中,最难的是界定问题。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培养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显得弥足珍贵。我们可以从反思教学与读书两个方面切入提高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心灵对话,方可真实真切地进行有效教研。

     生物老师段玉洁基于魏老师在文章中提出教研范式的转变,应以行政管理为核心转为教研为核心立足自身这一观点,立足自身,分享了自己对待教研活动态度上的转变,它不仅仅是根据上级工作进度安排,而发布执行的活动,更多的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不容忽视,当改变心态,不再把它当作一项负担,按部就班地去参会,而是尝试深度参与,认真倾听,做好笔记,实现自主个性化的信息加工,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好书共享,良师碰撞

     在集中分享感悟之后,活动根据魏老师的八次机会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八个问题,供老师们参考并进行自由发言,李云云、郑贯莉、吴静、张婷婷、李亦舒、张香梅、侯自盼等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前面代表老师的感悟分享,谈了自己当下还存有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畅想规划。从老师们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用心思考,比如根植作业的作品意识需反复打磨;正视自己的错误,跳出“舒适区”,走进“拉伸区”,将错题本的价值最大化;学风从做人开始,重视提升孩子们的人文素养;清单的架构除了体现在知识上,还有能力素养上的清单化,我们需从课堂结构出发,多方向达成育人的目标……

王晓霞校长总结:推开专业阅读这扇窗

     王校长最后从“为什么要进行专业阅读”、“如何进行专业阅读”、“关于共读的几点建议”着手进行了精辟的总结。

     我们为什么要读专业书籍?——因为教师这个行业缺乏专业性,如此才迫切地需要专业发展,而专业性的阅读是有效的途径。解决问题是专业阅读的源动力,那么前人已经做过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使用,避免闭门造车。

     如何进行专业阅读?——专业阅读可以有三种口味:苦味的、甜味的、咖啡味的。苦味的阅读是啃读经典,有效但辛苦,难坚持;甜味的阅读往往是故事性的、碎片化的,舒服但不怎么能解决问题;咖啡味的阅读有苦有香,比如共读,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将故事性的文字纳入到思维结构,将碎片化的文字进行连续性的主题式阅读降低甜度、通过借助高人的解读以及与同伴的共读降低苦涩,实现咖啡味阅读的有益效果。

     关于共读的几点建议——实实在在,不要表演式阅读;共读要真正地指向问题解决;读完一本书,认真写一篇读书心得,尽量写成一篇小论文,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阅读体验、论文生成、指导实践)。

     最后,王校长以《小王子》中的话语结束了发言,借以激励老师们在专业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没有被真正驯养过的,都不是你的玫瑰。”熟知并非真知,没有被真正使用过的知识都不是你的知识。八次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真正地给予学生。痛而后快的专业阅读,让我们坚持下去!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作为一名启智明德的教师,又怎能不读书?我校以读书活动开启新的学期,愿老师们可以珍惜当下读书的幸福时光,在书籍中照见自我,于春天播撒阅读的种子,未来收获智慧的果实!

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实验学校

     

    


阅读 5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