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典求知 启智润心——东康新教育学校初二语文寒假阅读分享

网友依旧
创建于2023-02-04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学生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活动展示一:朗诵《经典常谈》片段

01:26

43班 韩晓璇

01:28

44班 赵子辉

02:06

39班 高雨欣

01:26

40班 武思言

01:01

42班 武则彤

活动展示二:用思维导图认识《经典常谈》

33班 杜宏祥

34班 谢林媛

39班 李千慧

35班 姚宇轩

36班 荆江荭

39班 王薪茹

40班 武思言

40班 王彤乐

43班 马钰涵

44班 孙嘉孺

活动展示三:介绍《经典常谈》

01:54

35班 许雅文

01:49

39班 高雨欣

01:47

40班 李欣雨

01:08

43班 杜雅馨

01:28

41班 郭炫妤

00:47

41班 马雅琪

02:23

42班 王怡雯

02:36

33班 段佳宜

活动展示四:浅谈阅读感悟

谈经典

33班李甚贤

      我读完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后,对于经典的看法愈加得深刻了。刚开始,只会觉得繁琐、无趣。可在一页页的翻看后,我感觉我看的并不是泛黄发皱的纸,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从甲骨文到如今的楷体:从卜辞到如今精妙绝伦的白话文,无不深深震撼我的心灵。好似落岸的鱼受到水的洗涤。我感叹经典,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不断穿梭,一睹盛世的文化盛宴。

      在上历史课时,老师只讲了百家争鸣之文化繁荣,是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的激烈碰撞。可我在学习中不禁发问: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这么一场“争斗"呢?在当时典籍、教育都没广泛普及的时候为什么会诞生出这么多言之有理的思想呢?朱自清先生都为我解答了。当时王室衰落,一些贵族的有才识的人便以贩卖自己的学识为生,孔子开办私塾,让平民百姓学习,各个不同的思想开创自己的门派,便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壮观局面。读到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文字,仿佛看到孟子在他人辩论,孔子教弟子“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诗想连联翩,身临其境……

      我闭眸,眼前仿佛出现一副壮观的意境——我乘着船在墨海之中遨游。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闪着金色的光辉.阅竹简,白绢走一次先代大师开创的道路。放眼当今社会,也许并不实用。但其中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里。所谓"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一种新的精神、体悟诵来,眼界提高,不失为过。

      “人们之所以要读经典,就是为要见识一番经典。”《经典常说》似一叶接引船,将我们引向要更高深的著作,是一本亲近古籍的引路之书。

读经典的意义

34班 王琳涵

      通过名著,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各类知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名著通常都是经过时间岁月考验的,所以在这些名著中有很多有深刻意义、经典、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某些东西,阅读名著,能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名著中通常有很多正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社会不是很讲究情商在一个人的事业、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吗?阅读名著能让你形成比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阅读能让人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丰富人的内心,提升人的气质。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也许要经过几年的时间你才会有比较明显的体会。当然,希望得到上面提到的这些好处,看什么样的书,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思考书中的内容,都是很关键的。这些你可以在自己平常的阅读过程中去慢慢体会。

      读文学名著,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这是我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学习不到的知识,文学名著是我们的前辈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瑰宝,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写出那样的文字来,这是我读名著后的梦想,有一种想当文学家的渴望,是它们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读经典的意义

35班 王紫奕

      浩瀚的书海一直延展至天际,终于凝缩成一个点,在宇宙般无垠的书海中求索、吸收、消化,萃取精华凝成一本书——那就是我正捧在手心里的《经典常谈》。

这巨大的工程,全凭一个人的努力来完成。这伟大的工程师,就是朱自清先生。

      人有如沧海一粟,但集天地之精华。《经典常谈》亦如灵气的人一般,乃浩瀚书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通俗流畅的文字,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从仓颉造字开始一直到《周易》《诗经》《春秋》、四书五经、诗、辞、文、赋的经典内容,为读者提供通览国学精华的指南。其中所呈现的内容,有我曾用心通读过的,有偶尔翻阅未曾细细品味的,还有从未涉及到的。

      朱先生在文中提到,担心一些人以为读了这本书就不必再读书中所罗列的原著了,我倒觉得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正如本书作者的写作宗旨——使经典普及于一般人。人们若想从经典中汲取一定的营养,对此有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书已将各类经典之精髓一一呈现,读者自然受益匪浅。若是国学的一般爱好者,正能从此书中得些经验,激发一探原著的兴趣,我对其中一些已经粗略读过的著作又提起了再读的兴致,而某部尚未接触过的则已然排入我的读书计划之内,这也应当是作者的初衷之一吧。

      若要对其中某些或是所有的经典内容进行研究的,那此书则更能助力研究人员,使其易于把握方向、紧扣主题,无论是研究前的热身、研究过程中的比对,还是研究即将出成果时的总结,都值得借鉴。

      由此可见,朱先生研究国学经典而凝成的这本精华巨著,对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人都会大有助益,真是善莫大焉啊!

 读经典的意义

36班 陈思雨

       “少年读经典,如隙中窥月,废寝忘食,屡有一知半解处,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成年读书,如品茗赏月,涵泳咂摸。”

      经典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经典展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文字的魅力,经典向我们展现着中国历史长河上的发展历程。失落时,它悄悄安抚你;孤寂时,它悄悄陪伴你;浮躁时,它悄悄提醒你。经典是良师,走进你的内心深处,引导你。经典是益友,它坐在你的身边,和你款款而谈。

      有人说,读那么多书,总是会忘记的。我想说是的,读那么多书,总有一天确实会忘记,但是书中的一切都会融入我们的骨髓,书中的美妙情节让我们陶醉其中,让我们刻骨铭心。经典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接收了一个新的层面,开阔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与视野,涵养着我们的品德,提高着我们的素质,经典大部分都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最淳朴的道理。

      杨降先生曾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得情趣的人”或许这句话也可以用在阅读经典上,经典让我们变得冷静睿智,让我们变得懂得思考,让我们懂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提高着我们自身的价值,董卿曾说过“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书不会白读,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让我表现的出色”这句话更展现出了阅读以及阅读经典的重要性。

      就像前段时间我阅读的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这本书,以最朴素的语言介绍了我国的各部经典以及他们的发展历史,逻辑清晰,思维缜密,让人不得不惊叹朱自清先生的文笔,但在文中又没有过多的华丽词汇,让我们觉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让我们可以很大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说:“读书不是为了雄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所以,让我们阅读经典,融入经典!

邂逅经典,遇见最好的灵魂

40班 武思言

      冬日的下午,从冰冷的玻璃窗外透过一丝丝阳光,我合住《经典常谈》,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

      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朱自清先生孜孜不倦的精神,使我为他短暂的生命而感到惋惜。

      这本书中的书目编排顺序依次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书中自序中说:“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已经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这样的顺序可以让读者能更好的理解本书的意思和宗旨。朱先生曾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史、子、集,就必须从理解字义开始,所以将《说文解字》放在第一位。”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的良苦用心。

      《经典常谈》这本书可谓是朱自清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他在书中不但对每一部名著和经典都做了精辟的解释,并且加上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我最感兴趣的便是《礼》和《尚书》。比如在《礼》中,朱先生说:“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但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知道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信仰还是很有力的,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在《尚书》中,朱先生对几千年来关于《尚书》的真伪也做了自己的考证,确定伏生的《尚书》为最原始的真事,所以这样严谨的态度也恰恰可以成为一个客观认识这些著作的渠道,也帮助了我对诸多名著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的语言简洁明了,能够让读者把握精髓,是难得的精品。更让我明白,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华文化的经典,因为经典的书,横跨时间,纵跨人群,永远不会过时。

藏在经典中的浪漫

39班 张佳怡

      浪漫,意为纵情,富有诗意;浪漫,充满幻想,不拘小节。在经典文化的世界里,常常听到这些浪漫的曲调,无论是风格,还是思想,在那里都会找到这种让人陶醉的浪漫旋律。

      李白的诗处处皆是浪漫,句句都是经典。朱自清言“他的歌行增进了七言诗的价值,但他的绝句更代表着新制。”他虽一生放浪不羁,写诗却别具一格,不与当时众人写诗千篇一律的排偶与谐调,做他的七言乐府。

      李白的诗词以浪漫形式为主,其作品浪漫奔放,意境奇异,诗意乐观,诗句风格豪迈飘逸,使人如临其境,让人随之豁然开朗。他的作品多用于写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他歌颂祖国黄河的诗,他就是用他那变幻莫测之法绘出一幅幅诗情画意之图,可谓是诗中藏画,画里又藏着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李白的诗即为经典,但他打破了常年来我对经典的刻板印象,曾经我眼里的经典便是枯燥无味的科普书,生得让人难懂,似山路十八弯,绕的人头昏眼花。而李白则不同,李白的诗让我读起来颇有兴致,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吸着我般,我竟也舍不得走了。一般的诗人写诗总是诉苦,李白则不同,在他的诗里,我读出一种仙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有他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有他的自豪与信心。读罢,让我也有了似他那般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

      一壶酒,一把剑,一句诗,这就是李白。一个放浪不羁的浪漫诗人;一个,想象奇特瑰丽,飘逸出尘的诗人;一个靠实力自信,豪放豁达的诗仙。世人都称他那浪漫的诗为经典,而他浪漫放荡的作风,本就是经典。

悠悠文墨贯古今

43班 原子怡

      经典何被称为经典?必是汲取悠悠历史长河之璀璨,定是记录中华上下之辉煌,必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必是使人读来流连忘返,感慨万千。

      浩瀚无涯的书海蔓延在天际,带过无数历史千秋万代,终于将这精华凝聚成了一个点那边叫《经典常谈》。伟大的工程师朱自清先生终将远古历史文化带到我的身旁,我捧着手上那堪称巨作的名著,钦佩之心更是无以言表。

      使我了解渗透的便是他写的第一章一一《说文解字》。朱自清曾在这里言道:“识字是教育的初步"便是让我明了日常所学习的基本的文字他的重要性有多大。这里整理了汉字的历程,远到仓颉造字的传说,细到"六书"的发展顺序其原因其历程其价值及特点,甚至连真实性也都有了分晓,惊讶着,或许这就是经典。

      第一章饱含的丰富知识便让我惊喜万分。文章中提到巜说文解字》来作为参考,让我们更加了解文字的发展历程,也更加了解中华文化汉字的优秀传承。对汉字的讲历程发尽兴也更具有真实性。源于东汉和帝时的许慎,一部划时代的自书,用于文学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和门径。

      要论汉字的历程发展,有些杂乱,但在作者清晰明了的语言中,便使我清楚了许多。主要是分为秦朝大统一之前和之后。在秦朝之前,字体因世元国而各异,官书虽是系统相成,民间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仓颉造字的传说便已出现,慢慢的,古人的智慧,便研究透了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称为六书,象形字本于图画,假借字以生为主,形声字以偏旁,分别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学发展的逻辑顺序。可以说是非常丰富有趣。但地区文字不通的现象也逐渐显现。在秦之后,书体演变的倒是为简易起来,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有了隶书十字,也开始的简易起来,汉史隶书广为流传魏晋之际,改为正书,晋至唐朝,又改为隶书,近代也改为楷书等等后续的发展便是我们了然于心的

      划破历史长河露出文明的璀璨,整理书写下千古流传,欣然读下的流连忘返,中国文明刻在心间,中国历史代代相传,这就是经典。

读经典,观古今

44班  孟城宇

      顺着时间的长河,不禁抬头望向前方,惊喜与失望浮现在脑海。往后看,各种经典历历在目。

      朱自清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使用,而在文化。;全书一共分为13章,分别讲解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第和文第。

      书中没有难懂的字词,但给人一种不认真读便读不懂的感觉。读朱自清的经典,需要十分的专注,才可以将文字理解透彻,从而更好的理解经典。

      朱自清对于古代经典的研究,没有弄虚作假,没有高谈论阔,而是真正的体现了经典的美。让世人对经典有了新的进一步的了解。仿佛是走进了经典的境界,感受了经典的源远流长,了解了古代的社会,懂得了先贤的智慧。这些经典都可以教会我们做人,学习的道理,我们可以在这里汲取知识,丰富精神。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此《赋第十一》主要讲的是屈原 ,历史上永被纪念的人,在屈原放逐时,他做了《离骚》和《九章》。苟子的赋篇,也成了最早的赋。赋篇的总题分咏安排课主文达成,篇开,开始了后来附加的风气。东汉以来,班固作了《二都赋》,后张衡仿作了《二京赋》,晋左思右仿作《三都赋》,让我明白了经典是种文化,要了解经典。

      经典是源头之水,在经典中记录着许多名人的事迹,它鼓励我们向阳而生。它还记录了许多的做人之道,使我们的人生走向正轨。作为新时代的少年,除了一个劲的往前走,我们还要回头去看看古代的经典。感受祖国的文明,感悟文化的自信,让我们扬起风帆,燃起自信的烟火。


      翻阅我国悠久的历史,你会发现:历史长河里到处泛着经典的瑰丽浪花。《诗经》的朴素浪漫,《离骚》的奇谲飘渺让我们神往;先秦散文的汪洋恣肆与纵横捭阖让我们叹服;建安风骨的清俊慷慨,盛唐气象的新制迭出让我们啧舌;宋明小品的挥洒自如,明清小说的流光溢彩让我们称道。在经典的长河里,如若不能撷取一两朵灿烂的浪花,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