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即将结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日子即将开启,大家是期待还是担心?疫情好转,生活特别开心;但临近开学时却也让人感觉特别有压力……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假期里我们的生活安排、作息习惯等与在校时有很大的不同,想要从“假期模式”顺利切换到“学习模式”往往需要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回归常态生活,我们为各位同学、家长、老师准备了“开学心理调适指南”,请注意查收哦!
【学生篇】
一、 早做准备,松弛有度
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返校前预留1-2天的休息时间,用以恢复精力和体能,有序安排开学后上课、备考等事宜。有需要时还可以列出备忘清单,以免遗漏。
建议开学初期要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避免日程安排过满一时难以适应。
二、调整睡眠节律,规律作息
节后返校,时间变得规律,与假期生活有所不同。建议同学们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重新调整并固定睡觉、起床时间。可适当的午休,一般建议不超过30分钟。睡前不要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三、科学防护,增强免疫力
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期虽然已过,但仍需面对新的变异株和再次感染的风险。上学后仍需继续做好科学防护,注意“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集”,要均衡饮食、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心态,增强身心“免疫力”。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疫情相关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疫情信息。
四、以全新的形象投入学习生活,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
【家长篇】
一、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开学在即,很多孩子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脑藕断丝连,和电视依依不舍,和手机形影不离……孩子们可能患上了"开学综合症”。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开学综合症”,家长需要及时关注、了解孩子,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二、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收心”环境。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返校前的“收心”计划,并共同执行,营造良好的“收心”氛围,如可从作息、饮食、学习等方面进行调整,为孩子从“放假模式”到“学习模式”提供一个平缓的过渡。同时家长要注意关注孩子的状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理解孩子因开学而产生的各种情绪,用正面语言与孩子谈及新学期的生活,让孩子对开学有所憧憬。
三、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学习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家长也可以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物、励志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教师篇】
第一、首先,自己要规范作息生活,以最好的状态欢迎学生回归课堂,以自身健康向上的形象感化学生,树立榜样。
第二,接纳学生的不适应。超长假期打破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和作息时间,重新回归学校,学生出现不适应情况是正常的。接纳学生的不适应,给予一定时间的缓冲和调整。
第三,增强课堂趣味性。在开学初的"心理缓冲期"里,老师在教学上要特别注重"慢、有趣、互动"这几点。老师在教学内容和作业布置上可以适当缩减,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创设课堂互动活动,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适应面对面上课的课堂过程。
第四,寻找专业的帮助。对于严重适应不良或本身有情绪问题的孩子,要注意做好监测,寻求学校心理教师的帮助,或向家长推荐其他专业的心理援助。
新一年新气象,让我们用心启航,尽快适应充实的学习生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撰稿:叶春莲
编辑:叶春莲
审稿:吕洽源、叶锦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