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万物生发,合五行性属木,而在中医肝也属木,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有言:春应肝而养生,故春是养肝最好的时机。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肝与胆又互为表里,亦有“肝胆相照”之说,肝气不舒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胆,所以要同时调理。春天阳气生发,靠的就是胆经,胆主生阳。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护胆为要务。
春季养肝小知识
- 保持心情愉悦
怒伤肝,肝脏的健康与否和情绪有直接关系,所以养护肝脏的第一步就是保持心情愉悦,肝疏泄功能正常,肝气才能调达,气血才能运行通畅。
- 多喝水
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 饮食平衡
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五色中绿色入肝,所以在春季多吃绿色的蔬菜能够帮助肝脏排毒清洁。
- 少饮酒
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要知道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会伤肝。
- 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经络学说里肝经当令为丑时,胆经当令在子时,肝胆相照,所以夜晚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胆经值班的时间,早睡不熬夜,才能养护好我们的肝脏,保证肝胆代谢顺利完成。
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那么如何预防呢?中医穴位按摩来支招
- 这个穴位可护肝
除了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外,本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还可配合穴位按揉法以助调养,代表穴位就是肝经的 太冲穴。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
“太冲穴”就像人体的出气筒,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之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按揉方法就是 仔细找到最痛的点,每日按揉3-5分钟即可。
- 春困乏力:与胆气不足有关
《黄帝内经》讲:阳气者若天与日,春天犯困提示胆气不足。人体缺乏阳气,就会表现出无精打采、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中医提神大法——按压风池穴
风池穴是胆经上很重要的穴位,它具有清头目、通神窍的作用。
按揉方法:用力按揉风池穴,压住不动停3-5秒,放开;再压住再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