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阅读:《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星星谷智慧家长互助团
创建于2023-02-01
阅读 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整书简介

       本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思想,涉及每位新教师所关注的一些基础领域;第二部分——政策、社会和学校教育,既考虑到教师和学习者所面临问题的历史根源,又提供了选择性的和可能的未来景象;第三部分——教学和学习,涉及课堂教学相关问题,提供了建立在合理的理论理解基础上的实际操作建议和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问题;第四部分——跨学科课程,提供了在健康教育、信息技术、读写能力和公民身份等方面有关教师角色和责任的信息。本书每一章的设计都是为了从广阔的视野给教师提供一些背景,并说明教师将在每一天面对的关键问题,让教师意识到学校正在发生什么,并帮助教师获得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的整体观点。

观点精炼

        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教师的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

自我解读

        在进行家庭教育研究时,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其实,对于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小学生仍处于思辨混乱期,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过程,展示显得尤为重要,观察学习是其行为习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与教师责无旁贷,但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否能起到作用?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或者说是资源教师,我需要更多的思考,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受什么影响?孩子的内心发生的什么?我能做什么?很多教师都很无辜,或者说无奈,因为多数孩子在班级里都能找到良好行为的榜样,班长,同桌,甚至是家长和教师,但您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挑战性行为并未减少,也未曾好改,是榜样出现了问题么?是教师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么?是班长的好榜样没有被看到么?不是的,我们指导答案是不,却找不到争取恶的答案在哪里。榜样很好树立,但常常并没有发挥作用。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其实,问题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在成人的世界历练又何尝不是如此?雷锋乐于助人的榜样年年有,您会做雷锋么?为他人利益放弃自己利益的“老好人”形象每每被爆出来,又有几个人会内心受触动?一首《水手》唱遍大江南北,歌手郑智化歌红人不红,但最后却因为人格魅力红了,原因却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他资助的一批大学生在其生命最后的罐头也未曾出现过一句安慰,甚至仍在问其要资助费用,社会哗然,但令人可悲的是,郑智化去世之后,其妻子意外遇难,一尸两命去世后,社会舆论竟然倒戈相至,纷纷猜测是其一家人上辈子做了孽才导致这辈子连个根都留不得,人肉其全全家祖宗几代纷纷变成茶余饭后谈资。这个社会,缺少的不是榜样,而是学习榜样的氛围。

        学生看到榜样也不愿意去学习,正如我们成人的世界一样,看到别人做好事也不愿意去做,甚至会嘲笑讥讽、幸灾乐祸,孩子,只不过是习得了这个社会的惯有的风气,我们没有错察觉,却以为责骂孩子,这就是成年人的上帝视角。

        总其原因必有多样性、多层性、复杂性,但学习榜样的动力缺失,即便有榜样也会自动忽视,这是学生未曾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原因背后的心理机制也值得讨论,如何保持学生观察学习的原动力?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来讲,要创造行为产生的机会,或者说环境。问题不出在学生学不会某个行为,而是出在学生愿不愿意去做这个行为,就像学生指导怎么做才算是好好学习,指导怎么做才算是尊重老师,但是学生未必愿意去这么做,这就是症结所在,没有做的动力和意愿。

实践叙事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罗森塔尔效应和心理动力机制,结合实践,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实践。

        罗森塔尔效应来自于罗森塔尔的实验:罗森塔尔作为资深专家到学校后视察工作后,告诉校长:贵校有几个特别优秀的教师,我相信他教出来的学生绝对优秀,还有这几个学生,经过测试他们都是很优秀的,智商很高的学生,您们要好好培养啊,但我希望你们不要告诉这些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衙门很优秀哈,这是秘密哈。然后罗森塔尔就走了,留下校长在那儿沉思,哎呦,专家就是不一样啊,然后校长把这些优秀学生组合到一起,让这些优秀的教师去教育他们,一年以后罗森塔尔再来这个学校,发现优秀教师绩效各方面都很优秀,优秀学生各学课成绩包括行为习惯都是品学兼优啊,校长感恩戴德,告诉罗森塔尔:“您真厉害!”这个时候,罗森塔尔告诉校长:“很不好意思,这些优秀的学生和教师我是随便说说的,没有测试,看心情随意点了几个人”。校长的尴尬和学生的震惊我们不管,我们须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他们变得优秀了?答案是:期望。当我们期望并且深信不疑地觉得这个人就是未来的领导者,这个人就是应该很厉害,那么,这种期待和信任,会让这个人真的变得更加优秀。这就是一种心理效应。这告诉我们,教师要从心里觉得这个学生没救了,完蛋了,不行了,不可能学习好,那么,你就是把他放到西点军校他也成不了军人,放到北影也成不了周冬雨,所以,我们要克服自己的标签化心理障碍,表面功夫欺骗你自己可以,欺骗家长可以,欺骗校长可以,但绝对欺骗不了学生,因为喜欢和不喜欢,不是仅仅通过行为表达的,而是延伸、语气、神态、未微表情、甚至是呼吸的频率,这些你不易察觉的各类表现,都能被学生察觉到,不言认为学生没那么聪明,这跟聪敏没关系,只要是一个完整发展的,没有神经性或者精神性发展障碍的人,都与生俱来学会了“察言观色”,是不是真的信任你的学生,也许连你自己都会忽视,但学生不会。

        接下来讨论一下心理动机机制。从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角度来讲,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编码、保持、运动因素与动机,学生也许具有共同注意行为能力,即完成了学习的前三部分,但不存在运动因素与动机,所以不一定会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学生挑战性行为并非都是行为习得出现了问题,缺少行为动机也是问题的核心,相对于教会其掌握目标行为、模仿优秀学生等目标行为的技能基础,诱发其参与改变自己的动机更具有挑战性,却更具能促进 学生长远而全面的发展。由于社会环境、历史传统、自身观念等各种原因,我们对优秀儿童的各方面期望都远高于所谓的“问题”儿童(我们现在通常称其为挑战性儿童),这种期望都会导致隐形的优待,这种优待就直接导致优秀学生享受更多的资源,更愿意去尝试、更愿意与教师相处,良性循环,教师就会更喜欢优秀学生,越加看着顺眼,与之相反,挑战性学生则是恶性循环。这一现象就像是长得高的树更容易接受阳光水分各类资源就会长得更高一样。所以,树立榜样,不如激发动机,激发动机的前提,是相信你的学生能“长高”!

精彩语录    

         “德、才、学、识”构成了教师的人格大厦。教师的成长是其一生的任务,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努力……

阅读 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