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渔妇
创建于2023-01-31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过年

      小时候过年是从放寒假开始进入倒计时的。磨豆腐是大人们年前必做的第一件大事,浸泡黄豆,到豆腐坊排队磨豆浆,带豆杆或芦竹(好草)去烧豆浆,然后等待豆腐坊师傅点卤水,豆腐出箱。蒸馒头是家庭主妇们的重头戏,先要调酵头,等酵头有了力度,加入面粉搅拌(农村话叫欠酵),然后放到被子里捂,等到酵面发到刚刚好,开始蒸馒头。在蒸馒头的那天闲杂人员和小孩不准在锅子旁啰嗦。妈妈常说,这一年馒头涨得好,一年都有好运兆。

      腊月二十四,灶老爷上天言好事去了,每家每户都要把家里旮里旮落掸一遍,扫去房梁上的灰尘、蜘蛛网,角落里的吊吊灰,不管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迎新年。

      过年前全家大人小孩都要洗一下澡,说是洗澡,实际上就是用热水把身上擦一下,因为天冷,速度要快,不然会冻感冒。后来有了浴帐,冬天可以在家舒舒服服洗一个澡。

      除夕那天,过年的氛围到了最浓烈的时候。早上父亲伴着收音机里的音乐声裁红纸,写对联,弟弟在旁边帮忙,拿着并移动红纸。母亲在锅上忙乎,煮鱼、煨肉,妹妹在灶膛前烧火。我在各个房间整理桌面。午饭过后,母亲用面粉打成浆糊,父亲和弟弟开始贴对联、花扁。往往这个时候,母亲不准我们多讲话。看着门上大红的对联,随风舞动的花扁,全家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夜幕降临,全家人围坐在大方桌旁吃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最丰盛的晚饭,桌上一般有:茨菇红烧肉、红烧鲢鱼、煎豆腐、肉片炒大白菜、猪肝炒茨菇片、卜页炒青菜。鱼是不许吃的,要余到来年再吃,其它菜随意吃。母亲叫我们吃瘦肉的时候,不说瘦肉,而说吃“金”的,吃肥肉,说吃“银”的。我们大快朵颐,个个吃到打饱嗝。晚饭吃过后,我和妹妹洗锅碗,母亲到房间拿出我们过年要穿的新衣裳(一般是棉袄外面换新加褂)、新棉鞋(母亲手工做的)、新袜子。父亲和弟弟到大门前用石灰粉打元宝囤子,画一个很大的圆,里面分成几格,写上大麦、小麦、黄豆、水稻、玉米,中间写上五谷丰登,囤子旁边画一架长梯子,表示粮囤很高很高,在栅栏门外画一个叉子,一个钉耙,以防御贼来偷盗。然后用装有石灰粉的豆篓在屋外走道,天井过道上打上一个个小元宝印。此时村子里鞭炮声已是此起彼伏。我们在房间试着新衣服,快乐地伴着鞭炮声入睡。父母亲在堂屋方桌上摆上贡品敬菩萨,祈愿新的一年全家康安,风调雨顺。

      除夕后就是大年初一了,父亲早早起来了,这是一年中唯一的一顿父亲做的早饭。父亲烧的草是芝麻杆,煮的是芝麻圆子,预示新的一年全家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起床后首先给父母拜年,然后姐妹间互相拜年,吃过早饭后我和妹妹去给奶奶、叔、婶拜年。父亲带着弟弟去给左邻右舍、全生产队的人拜年,全队的人也到我家来拜年,大家都说着“恭喜发财,新年大发”之类的吉利话,给老人拜年都会说“恭喜老太太过一百二十”。母亲拿出香烟和水果糖给大人和小孩,人们通常会说客气话“留着、存着”。初一的中饭吃得早,中饭吃过后听到锣鼓声,赶紧扛起大凳去二队晒场上占个好位置看文娱演出(这是那个年代很有特色的娱乐活动,有好嗓子的人,有表演天赋的人参加村文娱宣传队能为家里挣得不少工分呢)。演出节目一般有:独唱、扬剧演唱、相声、快板等。我和妹妹看了演出后,晚上也学着节目里人物的样子表演给家里人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但总觉得没有儿时过年时的年味。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