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标准指出今年秋季学期后,劳动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在劳动课程内容中,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学会做饭,可谓是用心良苦,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自主生活的能力。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在烹饪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随着物质生活越发丰富,学生的动力能力越来越弱,家里有保姆的孩子过的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独立性越来越低。而孩子在洗菜、切菜、炒菜等过程中,双手得到锻炼,在解决各种小问题的时候动手能力会提高,有利于刺激大脑发育。同时在学做菜的过程中,孩子还需要思考哪些步骤需要先进行,怎么搭配,经过这样日常的锻炼,孩子的思考会越来越全面,统筹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劳动课程可以让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能独立起来,从小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为孩子们的成长赋能,让教育回归本真,小雨滴中队从2022年3月开始,就将周末德育作业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确定“一周一菜”特色周末德育作业活动专题,助力于培养“手中有活、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好少年,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更好地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我提前从网上查找资料并且找好图文菜谱,周五早上就发布至班群,利用班会的时间和孩子们讲解做法。放学回家后,孩子们就可以动手作业,洗菜、择菜、切菜、洗锅、配盘、炒煎炸等一系列操作有条不紊。话梅排骨、红烧黄鱼、清蒸鲫鱼、包粽子、玉米鸡翅煲、糯米蒸排骨、葱油鸡、三杯鸡、煎酿三宝、清明青团、甜品雪媚娘、咖喱土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一共学到了20多个菜,个个化身小厨神。孩子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撸起袖子做烹饪,每个周末就是一个作品,从葱油鸡到咖喱牛肉,从三杯鸡到雪媚娘,从蛋糕到糖水,一周一菜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实用的生活技能和食育教育,更是给忙碌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无比的味蕾享受。
这项活动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喜爱和支持,每周孩子们都催我发布最新的厨神任务,家长们细心记录好孩子烹饪的过程,打卡获得积分,看着孩子们在灶台上翻炒、加料、蒸煮,结束以后全家人一同品尝给予评价。当孩子们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时,他们的脸上都挂满了骄傲和欣喜的笑容。每周我都会将孩子们的优秀作品汇总发朋友圈,配上美食文案,我的朋友圈马上炸了,一学期下来累积了600多人点赞,羡慕不已,纷纷称赞“那个糖醋黄鱼好想吃”“小学生能有这水平,厉害了”“我们初中毕业了,还不会做饭”“这儿子没白生,长大了肯定是个暖男”“你们中队个个都是小厨神”“我们的目标是:2023年独立完成一桌年夜饭”。。。。。。。
在很多父母眼里,厨房成了孩子的禁区。刀具容易伤人,火焰容易灼人,总是用一句“危险,快出去”来掐断孩子的好奇心。但是,蒸煮煎炸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巧里,藏着最有意义的生活哲理。一周一菜活动把饮食文化正式搬进了课堂中,孩子们通过厨艺的学习了解到了餐桌上食材的真正的来源和营养状况,学会了如何制作菜品。热气腾腾的烟火味,是饮食文化的载体,学生们共同烹饪菜品,诠释着健康人生的意义。学会好好生活,一日三餐,人间烟火味的幸福,更容易让人找到生命的踏实感。学会做饭,不是让孩子未来困住厨房里,而是知道如何好好照顾自己,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人生除了文化知识,还有一种叫生活的技能。洗手做羹汤的孩子,才能更懂生活。“一日生活即课程”,“让教育回归生活”,我们注重让孩子感受生活,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发现、探索。我们将菜地里采摘的蔬菜作为粤菜的食材,拓展家庭厨房作为孩子学习生活技能的子课堂。小厨房不仅具有操作性、真实性、社会性三大特点,而且孩子们在我们创设的真实场景中,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粤”厨小当家,从石小开始。一盘盘粤菜,也许在老一辈的广东人的记忆里,是旧时灶台上燃烧的亲情,是耕读传家的精神在桌上的世代传承。而现在,这一盘盘粤菜,在少年们的手中,在少年们的舌尖,是劳动的味道。就像一位家长所说的:“孩子们学做的是地地道道的粤菜,一家人在一起品味的可是源远流长的粤菜文化呢!
一粥一饭,是知足随和;一茶一盐,是温良恭俭。教会孩子做饭,便是教会他谋生与谋爱。在往后漫长的时光里,在未来没有你陪伴的日子里,他可以自食其力,更能善待自己。
一粥一饭,是知足随和;一茶一盐,是温良恭俭。教会孩子做饭,便是教会他谋生与谋爱。在往后漫长的时光里,在未来没有你陪伴的日子里,他可以自食其力,更能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