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台北市政府不太远的中山公园内有一座巍峨的正方形建筑,它就是著名的“国父纪念馆”,上世纪的1972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百年诞辰,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耗资巨款并占用了中山公园四分之一面积,修建了这座纪念馆。从公园广场的远处望去,纪念馆的正面屋顶呈大面积飞檐,结合左右同为折起的屋檐,很是气势,屋顶在线条的引导下,展现出了非常古典和完美的造型,其古朴宁静的建筑形态一并被烘托了出来!
民族、民权、民生合并称作为“三民主义,它不仅是孙中山的思想理念,也是他所创导革命纲领,由此而溯,伴随辛亥革命的兴起和中国国民党的成立,三民主义也成为了国民党的基本纲领,至于后来的旧、新民主主义之分及二者之间的区别,这是一个更宽泛的话题,且按不表。对辛亥革命的发动和领导,对推翻清王朝的作用,特别是对各场起义的领导作用,史学界一直有争论,重点就是孙中山的贡献不大,原因是他流亡并侨居日本,在推翻帝制时付出的贡献不突出,对民国的建立及民主、自由和法制的贯彻不时流露出摇摆情绪,当然,史学的争论有其研究的角度,不影响辛亥革命成功的意义所在,不可否认的是孙中山在倡导共和的过程中,对各派反清势力注入了西方政治理念和宪政思想,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纲领,创立了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通过北伐,名义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高调推选孙中山为最高精神领袖,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指导,这一国策从大陆一直延申到后来的台湾,尽管2000年民进党参与了台湾的轮替执政,但对中华民国的基本国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篡改和推翻,它可以去蒋,但对于孙中山这面光辉旗帜还不至于立即扯倒。
去中山公园参观“国父纪念馆”的那天,天气依然是雨后初晴,葱绿的树木雨点沾染,苍翠欲滴,由于是星期日,前来公园游玩的台湾民众和慕名来参观国父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进入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在高椅上的孙中山铜像,椅子后面的两旁各竖着一面青天白日旗,最吸引眼球的是铜像前红地毯边的卫兵(礼兵),他们身着军礼服,头戴白钢盔,手带白手套,脚蹬黑皮鞋,威风凛凛,目不转睛,每一小时的换岗仪式更是游客的看点,当然,这种刺刀步枪的礼兵岗不仅仅是潮流步骤,更是对偏安一隅台湾的一种精神体现,仅此而已也遭到民进党执政时陈水扁的打压和取缔,直到马英九执政时才又得以恢复!
离开前厅后辗转来到侧厅并绕纪念馆一周,通过史迹黑白照片粗略地温习了一番孙中山的革命历程,由于黑白照片没有对应的文字介绍,有些历史无从了解事端的由来、发展和结局(有些历史可能有难言之隐吧),虽然近年来台湾的一些人和团体会提出“国父是外国人”的聒噪和诋毁,但大多数台湾老一辈民众对孙中山先生抱有敬仰之心,在每年的孙中山诞辰、忌日前后,都会前来纪念馆参加纪念活动。
说起孙中山,不得不说到“中华民国”,说起“中华民国”又不得不说到两岸关系,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华民国的国家主题和制宪范围也转移到了台湾,此后,无论是国民党的一家独大还是崛起的民进党参与执政,宪法主题依然是“中华民国”,本着“修宪不制宪”的原则,在诠释两岸关系时,深于世故的马英九有“精辟”见解:两岸主权互不承认,两岸治权互不否认,纵观昨天的两党相争和今天的两岸关系,相互可以歃血为盟,也可以割袍断义,但同为炎黄之孙,一样的血脉,一样的源远流长,无论是侨居海外的华人还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对这点都毋容置疑,但愿不久将来,孙中山的遗愿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念和美好愿望能涵盖两岸上空!
2023年元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