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月初四,伴随着千家万户的鞭炮声,大庆市初中英语单元教学工作站全体成员在王红军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寒假第三次云端读书分享会。本期共读的书目是《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会议伊始,王老师热情问候了工作站的所有成员,对小伙伴们新年饱满的精气神给予高度赞扬。第三组的小伙伴们在组长冯颖新老师的组织下,全员参会,收获满满!
【 第一组的精彩分享】
成长导师倪晓梅老师、景园中学滕丽老师和王瑞燕老师、十九中的王海燕老师代表第一组发言,主题是从大概念走向深度学习,让我们跨越最近发展区,从已知去感受新知,探寻未知,深度学习屡见致远。首先四位教师概括地谈了谈对深度学习这本书总的体会,之后在本期的焦点论谈中,各位老师又结合自身的工作和学习经验,分别从概念、学生、教师、教学设计这四个维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倪晓梅老师对大概念、深度学习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通过案例片段展示,让大家对于大概念和深度学习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滕丽老师从学生问题层面入手分析得出:深度学习的过程也是构建大概念培养专家思维的过程。同时大概念于专家思维的形成又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
王海燕老师从怎样认知和如何发展两方面阐述教师层面的感悟。她认为深度学习重新强调了教师的价值。教师的教学意识和努力决定学生学习时能否发生深度学习。
王瑞燕老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深度学习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感悟:1. 教学设计进行了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2.围绕着主题形成了驱动性的任务系列,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3.教学设计会依据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4.是以教师以引导为主,采用合作、交流、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第二组的精彩分享】
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在这场旅行中,知识是列车,教师与学生是乘客。第二组在黄云涵组长的引领下,刘艳方、赵亮、孙娟和高璇四位老师变换为列车员利用配音的方式,分别介绍记忆-思考-应用-重复四个车站,带给了我们一站一站不同的深度的思考, 还有未来的车站连接成一个一个有温度的点。列车游走在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串联出一场场生动的、鲜活的、有温度的故事。
第一站:记忆
刘艳方老师认为构建知识体系起作用的原理在于两点,第一点是短时记忆的组块化;第二点是常识记忆的关联化。虽然人的记忆组块数量不能增加,但是可以扩大每个组块内部的容量,进而实现记忆质量的飞跃。记忆需要通过海马体转换成常识记忆,是需要通过回忆才能调用出来的。也就是说需要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关联,需要通过关联激起回忆的那个线索越多,这些外显记忆能被调用出来的概率也就越高。
第二站:思考
真正的学习应包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态度。书中总结了深度学习七步法,即通过概念化笔记和总结比较阅读理解、预测和假设可视化以及共情七步进行深度学习。通过每一阶段引导学生不断走向高阶思维,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
第三站:应用
人类的能力成长有一个普遍的法则,就是无论个体还是群体能力都是从舒适区,到拉伸区再到困难区,如果贸然走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不前。所以再进入另一个区之前要掌握匹配的原则是提升学习力,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任务就会立即从困难区转移到拉伸区,再通过提炼把当前相对不重要的目标剔除掉,又可以把自己从舒适区拽回到拉伸区。
第四站:重复
学习是显性重复和隐性重复的并存。如果说思考是知识的内化,那么应用则是对学习结果的外化。学习到新的知识了解内容只是开始,然后需要不断重复的去应用。把知识以不同的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多变的课堂形式,反复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用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从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 第三组的精彩分享】
第三组由组长冯颖新进行主持,姚建营、马欣欣、丁美心、王红丽、宋秀娟几位老师进行书籍梳理与感悟分享。
首先,姚老师围绕“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及“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两个维度对推进深度学习的原因进行了分享。姚老师认为“深度学习的实质是理解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先行知识基础上的概念”。理解性学习强调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即解释、思辨、推理、验证、应用等,更有难度、更加复杂和更具综合性的学习结果,与新课标中的观点高度契合。紧接着他从“现实”、“时代新生”、“价值追求”三个层次进行了解读。
接下来马欣欣老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是好的教学,而不是学生的自学;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活动。
随后丁美心老师介绍了如何实现深度教学的途径。丁老师在分享过程中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思并进;“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告诉我们,教学需要深入浅出,这些金句中的内容恰恰是深度教学的体现。深度教学有以下四个重要环节,包括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和开展持续性评价。
接下来王红丽老师就初中英语学科如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分享。她认为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停留在浅层次碎片化的机械记忆的层面,割裂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进行多维解读,整合教材,梳理内在的逻辑关系,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使教学主线更加清晰,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二、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知。三、以主题意义为引领,深入探究主题语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基于学情设计单元学习评价活动。教学评一体化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最后,宋秀娟老师针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能高效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学习。他们能够对他人身上的优点进行学习,这将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一种状态。并且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相应的任务,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 第四组的精彩分享】
今天第四组的分享主题是“匠心凝聚书香,阅读润色教育”。负责分享的老师是李波、丁姮、刘华丽及鄢然四位老师。
菲尔普斯曾经说过,“读书, 世界就在眼前; 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当我们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当我们开卷读书,就是打开世界之窗。”只是打开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想真正领悟书中的别样世界还需要进行深度地学习!
在谈及为何推进深度学习的问题时,李老师认为深度学习就像驾考。科目一的交通规则考试是知识,科目二的倒车、移库是技能。然后通过路考这个情境来训练能力。驾驶员的安全驾驶的关键能力,礼貌行车的必备品格,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念,都需要在实际开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反思内化才能形成。生动的例子清晰地阐释了深度学习的内核与实质。此外,李老师还从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和国内外深度学习理论的发展两大方面对推进深度学习的意义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对比与分析。
接下来是第二位分享的丁姮老师,她围绕“什么是深度学习”及它的五个特征进行了介绍。丁老师强调,“如果我们仍用昨天的教育培养今天的儿童,那么我们就是剥夺了他们的明天。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绝不是把存储在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头脑里再存储起来,而是要把外在于学生的与学生没有关系的知识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对象,从而与学生建立起意义的关联并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转变成学生成长的养分。”
刘华丽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学生对所学内容不够理解,记不住或者是记住了又不会用,无法迁移解决新的问题”这一情况进行了交流。她认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去开展。第一、把握深度学习的四个环节。第二、实现深度学习的两个必要前提。第三、抓住深度学习的四个关键策略。
最后,叶老师围绕如何落实深度学习教学谈了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叶老师指出深度学习应该以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作为切入点来阐述英语课堂提问,要让问题情境生活化,让知识点落地,而不再是生硬枯燥的教条,理论的生搬硬套,应该让提问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问题内容要综合化,提问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更加综合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提问形式根据提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选择恰当的形式匹配内容,能引导学生找准答题的思路问题;网络要整体化,提问内容的选择上要树立整体观,注意构建知识体系。
【 第五组的精彩分享】
第五组的读书分享活动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主持人奚洋老师从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与世界同行,深度学习的相关借鉴等方面解读推进深度学习的意义。
接着姜玥璇老师和曹佳群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入主题、寻联结,析主题、抓本质,究意义、促迁移等方面剖析什么是深度学习。
刘海波老师和王新新老师结合案例探讨怎样实现深度学习,即要根据深度学习的四个因素和四个基本特征来制定单元学习目标,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单晓杰老师和于明老师提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内涵问题、“改变教学方式”的内涵问题、“教师主导地位”的内涵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问题,又通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与常规教学设计对比来解读怎样推进深度学习。重点强调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聚焦学生学习,系统思考教学改进;深度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助力先行学科与建设良好生态并行;基于课程建设的校本研修和学校发展。
【 第六组的精彩分享】
第六组的读书心得主要由闫明老师和陈丽华老师进行分享。首先闫明老师指出本书具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导,通俗易懂,紧扣时代前沿,基于课改实践经验和面向问题解决等特点。并从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怎样实现深度学习,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四个方面对本书进行深入解读。
闫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了深度学习的四个重要环节---选择单元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和开展持续性评价,对落实核心素养,开展深度学习极具指导意义。接着陈丽华老师主要从两方面解读怎样推进深度学习。第一是区域教研如何保障和推进深度学习;第二是学校如何保障和推进深度学习。
最后,王老师对本次读书分享会做了深刻的总结。王老师细致地点评了各组的表现,准确捕捉各组的特点和优势,激励各组间相互学习、借鉴。王老师还感谢工作站成员的陪伴,以及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态度。
王老师说到,每一个小伙伴们都诠释了深度学习的学习过程,让我们的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学习,让他们去体验他们的成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以及高级的社会的情感、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合作的精神,在我们的现实世界当中得以创造,得以应用新的知识——这就是深度学习的魅力。王老师还强调,深度学习也是让我们走向深度教学,它是体现我们核心素养深度教学的新的范式。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继续研读这本著作,不断比较,不断思考,真正践行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反思成长
精彩瞬间
供稿:姚建营、张丽晔、罗秀羽
编辑:李月红、张博文、杜娟、林乐娇
审核:王红军、冯颖新、黄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