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节行记:在那遥远的地方

林东之南(徐光)
创建于2023-01-29
阅读 16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西南归来,一切恍然若梦,一切又都铭记在心。


记忆里关于重逢的点滴还在温热,

心就像笼着青山的云雾,飘荡寂静,余韵袅袅。


一直念着那里,彝族、哈尼、苗族......的孩子,和孩子们的笑脸。

丝丝缕缕的音讯常常在过去一年进入我的梦境,一次次想去看望,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失之交臂。


像是轮回里留下的种子,默默地等候花开。

每年的看望成了某种宿命的安排,成了非了不可的因缘。


一切事情都抓紧料理,一切工作都暂时放下,

或者这就是命运,人来人往,缘起缘灭,

即便是斜风细雨,天涯海角,该来的终究会来。

万千故事,

一切一切,

因爱之名。

三年疫情,今始完。回乡的大军浩浩荡荡,D1天天不亮就出发,却仍旧在深夜才到达金寨,500公里的路,是挪着前行。时间关系,只能在加油站与老校长匆匆一见,转交了《文学点亮新乡村》项目的证书奖金。

然后前行的路就遇上了大雪,低温。官媒上看到今天某地区组织力量做了人工增雪,缓解了农业旱情,却让回乡的司机们,哭了。

好事多磨吧,在沪陕高速因冰雪遇到了百车大追尾。这种状况下,没人可以幸免。行程不得不被打乱,D2天用了大半天时间处理了一下事故。

D2天傍晚,到达湖北,与尊敬的老领导在他繁忙之余匆匆一见,口头拜年,感恩他对阳光助学过去一年的关怀和支持。行前太过匆忙,没想到年前的这场降温如此凶猛,老领导要脱下他的厚羽绒服给我带上。瞬间心里充满了温暖。

D3天是最长的路,从湖北到昆明。一路仍可见大雪覆盖着原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好在向西南前行,车辆逐渐减少 ,回乡的车辆至此已开始分流。

感慨中国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再偏僻的地方都可以到达。

1500公里的路,分两天走完,每天都是从日出到日落,中国真的很大,连绵无尽的道路好像怎么都跑不完。

这一段,除了在天气一向不佳的贵州段再次感受了冻雨的威力,天上下雨,落地成冰,落在车窗上,刮都刮不掉。

D5天,进入云南,立刻感受了春暖花开的气息。春城的美誉真不是自封的虚名,气温从贵州的零下,一路升至20°。

在昆明,看望了当年资助的曾经辍学的孩子,还有她的家人,如今她已是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而且成了阳光助学的义工。

每每想到这些,心中便无比欣慰。

这真是最美的一个故事,最美好的一个结局。


D6天,从昆明一路向南,看望阳光助学的联系人、多年的老朋友,陈校长。在昆明工作的当年帮助过的孩子随我们一同南下,一起看望了她的老校长。这孩子是我们与红河州这所学校结缘的开始,也是我们最牵挂的小友。她是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欣慰,也是我们的牵挂和想念。

D7天,红河州一路向南,看望我们结对学校中最南的一所,是那个我曾经多次在文章里提到的丽努——一个让人难忘的特岗教师,至此已进入莽莽苍苍的哀牢山区,温度高达30°,蜿蜒的红河从这里流入越南,进入安达曼海。

特岗教师是国家的一种政策,也是个人的一种选择。准确说是一种做出巨大牺牲的人生选择。在这个鸟儿飞断翅膀都飞不到的地方,无数像丽努这样的年轻女孩,为这种选择放弃了婚姻和家庭,把自己最美好的岁月,刻印在了山高路远的哈尼村寨,付出了自己难以重来的青春。

D8天,返回昆明,按照之前的邀约,在这里与我们的协作组织——云南携手困境群体关爱中心进行座谈。

为了更加精准地开展工作,按照之前的计划,在这里成立了阳光助学彩云之南团队。团队都是云南人,他们乐于为家乡的困境学生伸出温暖的手,为他们的人生助力。

云南。温暖而美丽,遗憾的是每次只能来去匆匆,好想在温暖的云南多盘桓几日,与老友喝一杯酒,但是时间只有这些。我们只能在午后出发,去往700多公里外的大凉山。

与往常一样,今天又是一次夜路,我们在深夜时分,终于赶到了西昌。

大凉山,彝族腹地,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孩子,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约定。

午夜到达西昌。邛海山里云民宿的彦彦老板得知我们的来意,决定在难得的春节旺季,为我们提供免费住宿。

D9天上午,看望尼苦木依6个孩子,因车子过不去吊桥,木依和弟妹们骑着三轮车下山。我们在安宁河畔相见,几年过去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们现状都不错,真让人欣慰。

告别的时候,我抱了抱最小的孩子,希望你们能早日走出阴霾,去向新的生活。

中午时分,到达此次获得3个国家奖励的项目的落地学校之一——喜德县爱心学校,为获奖的孩子们送去证书奖金。

凉山州的朋友郑老师和孩子们一同参加了走访。甲甲坐在后排,很快就睡着了,每个寒假,她都会去餐厅打短工,赚点钱弥补生活。她的生活负担很重,她太累了。

李子乡爱心学校是所私立学校,但是运作得非常成功,罗校长是一个有想法、有拼劲的人,在刚刚结束的凉山州教育发展大会上,得到了州里的奖励,这是我们的第三次见面,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这里的优秀的孩子们多做点事,多谋一份福利。

农历春节,我们终于到达了凉山某孤儿院,在这里与孩子们和莫老师共度除夕。按照传统,我和同行的义工树林一起帮他们贴春联,挂灯笼。带去一份热闹,送一分暖意。

莫老师的中餐,,,做的真的还不如我。

但一个人,没有婚姻和家庭,从遥远的地方来到大凉山,一呆就是21年。21年里,从这里进来了400多孤儿,走出了400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她没有任何抱怨,永远是忙碌,永远是微笑。

敬酒(饮料)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哭了,她们叫她莫妈妈、莫老师。她的付出,无人可以体会,或者也少有人能够理解。

她,是行走在人间的特蕾莎修女。

西昌,在沙甲甲寒假打短工的地方,见到了这个过往曾经充满坎坷的孩子。千山万水,往来不易,很珍惜这样的短暂相聚的机会。也祝她早日历尽人生困苦,走上生命的坦途。

祝福你。

D10天,走访当地的结对孩子。时间关系,只能在西昌周边选几个人家。鲁老师负责的地方是昭觉,只是那个以悬岩村闻名于世的地方,太远了,冬季道路冰雪,平日需要7-8个小时的道路现在难以估测,所以只能遗憾作罢。

在西昌周边走访的时候,看望了好几个孩子,她们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所幸的是,她们仍旧时常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感恩西昌“助人为乐”团队。

时间总是不够,如果不是这样,在西南山区,还是不要走夜路为好。这一段是雅西高速,去年我们曾经在这里曾因1米厚的积雪受困一夜,住在荥经县城。

这里叫拖乌山隧道,京昆高速上久负盛名的、著名的眼镜弯。

因为山高,冬季这里温度永远不会在0°以上,架空的桥梁高在九天,每辆车都小心翼翼,大家都知道哪怕一点点的闪失都意味着什么。但这里是凉山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去往山外的必经之路。没有国家的大交通建设,连绵不绝的大凉山,就割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也阻断了我们看望孩子们的脚步。

途径广汉,与先期回乡的大凉山联络人包老师匆匆一见。然后继续前往川东北,那里有我们的学校,有心系孩子的老师和校长,有我们想念的朋友们。

回想起这段春节走过的行程,总是从天不亮起身,最早是凌晨3:30,又总是在深夜到达下一站,最晚是1-2点钟。我身体并不好,可是一个人如果心中有寄托,就会目光炯炯地勇毅前行。

人生短暂,一旦选择了一条路,那就好好地走下去。

D12天,经历了冰雪雨雾,万水千山,终于在高速出口见到了我们先前回乡的两位义工杨老师和彭老师。此行每天的餐食基本都是每天两顿,早中饭是10点左右找个服务区,站在外面外吃点方便面。在大英和大竹,义工的家人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餐食。

感恩,感谢,很温暖。

去往大竹石子小学,其实不过是40公里的路,但是每次都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今年尤甚。经过的每个乡镇都非常拥堵,期间途径了一个叫“妈妈”的乡镇,这有趣的名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回乡的义工和家人,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感谢。

为参加中国水利作协《文学点亮新乡村》项目的获奖学生送上证书奖金,并和孩子们见面、座谈,鼓励她们写好作文,珍惜现有,努力向前,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个方向,多一个选择。

我们只是牵线人,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好老师、好校长,那些困境学生的未来才不会被生活的坎坷所阻断。

中午11点,来不及吃饭,我们便立刻去往河南,这又是一段漫长的行程,我们在暮夜时分走过了15公里长的大巴山隧道,然后兜兜转转,去往河南的最南端。经过大巴山的这段路,相隔最远的服务区差不多有100公里,油量始终是我们这些行路人最关心的事,冰雪情况始终是我们最关注的选择。

午夜时分。到达南阳。这一段路上服务区极度拥挤,甚至不被允许进入,那些疲惫不堪的赶路人被允许在应急停车带停车休息。

服务区里,一眼望不到头的车子在排队等着加油。人可以饿几顿不吃,但车子不愿意,没油了一步都不肯走。感谢义工的提醒,我们每每都是下高速加油,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时间。

如果做个攻略,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提示。

D13天,南阳。在义工的家里吃上了一顿热腾腾的早饭。拌白菜、馒头、花卷、饺子、煮鸡蛋。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或许是因为我们闯关东的父辈都是从山东河南一路走来的。忽然就想起了那句话——老家河南。

说的真好。

春节的寒潮给河南带来了-10°的低温,义工的父母给我找出了这件可以抵抗低温的、实用的装备。小村周边都是油井,我对这种只在电视上见过的“磕头机”很感兴趣,就冒着寒风打卡一下。

我姐说,这张照片,有老家我二大爷的气质。

义工的父亲,一位慈祥的、不善言辞的老人,在火炉上为我们炖菜。

酒乡河南。义工整个家族的男人都来敬酒,花样极多,车轮战,一个倒下了,后面的续上,一个兄弟跌跌撞撞地出门去,马上会有一个精神抖擞的帅哥进门,简短的的自我介绍和寒暄之后,便是举杯敬酒。

承蒙父辈的遗传恩赐,加上初到此地的不平静的心情激发的荷尔蒙,经历了若干小时的苦战,直到上车出发,我都没有给阳光助学丢脸。

黄昏时分,动身前往金寨——大别山,这是此行的最后一站,也是与我们有着特殊渊源的地方。早闻道负责人不能喝酒,那便甚好,于是欣然前往。

D14天,此行最后一站,在金寨(大别山)与我们的协作组织——春雨公益座谈。然后再次见到了阳光助学走出本市的第一个落地学校的老校长——叶校长。

那是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在深夜姗姗来迟的我们,面对一直在等候的他们,心中是满满的感动。

这是金寨出来后,我们这条回家的路。今年的拥堵可谓登峰造极。3年的疫情之后,让太多的游子难以遏制归乡的情绪。返回江苏的车流大到令人难以想象。而我则在这条漫长和迟缓的道路上,无限深情地回忆着那个遥远的地方,还有我的西南行。

再见,红河

再见,大竹

再见,金寨

再见,凉山



山路十八弯,离别总在那一处。

孩子老人执酒相送,我红了眼眶,

独自转身,再不回头。

山色空蒙,细雨如雾。


走了,没关系,还会再来。

告别,没关系,明年再聚。

孩子,好好学习,

我还会再来看你。


是时候回去了,必须走出这座山,

走回遥远的万丈红尘,

才能回馈担当更多,

才能坦然背负你们如此深厚的情义,

如此纯粹的目光。

路程虽长,相聚却短。

当哈尼大婶喂我喝下临别的烧酒,

彝族大叔在我脖子里套上五彩绸带,

学生们稚嫩的双肩背起我的包,

终于领悟踏歌送行的刹那心情,

领悟桃花潭水相和相赠的知交之意。

7000公里的行程已然结束,

我想我会常常想起丽努,还有那么多的义工,那么多的老师和校长


我想,我会在退职之后

寄身那里。

与他们相比

我们只是过客

虽然做了一些事情

但终究是匆匆来去



翻阅手机里的照片,

 耳边再次响起孩子们稚嫩的歌声,

好想在不久的未来

再次牵牵孩子们的手

感受温软的幸福像潮水弥漫。


我爱你们

你们小脸上绽开的笑容,是最美的花朵,

我也真诚祝愿

你们的笑容,在寒冷的冬日,开出遍地春天。





阅读 16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