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放开后,人们才意识到三年前习以为常的出行是多么的难得,没有核酸检测和行程码的限制,年关岁末,回家的路畅通无阻,心情也豁然开朗。
有人说:新年的目的,并非是拥有新的一年,而是期待一个新的灵魂。那个背着行囊,拖着妻儿,赶路回家的人,满心的兴奋完全抵御了扑面的风寒,行走的每一步都在与自己交心倾诉着……
曾经不管不顾地走出家里,以为走远了就可以更好地出发;如今闯荡半生,才懂得回家是不需要光鲜亮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每一年的春节,总是在回家与不回家之间徘徊着,交通是越来越发达,但回家的路却是各有分歧;车票是订了又退,退了又订,过年前一二天才慢慢有结果,直到初一过了才开始平静;回家回家,一直在心里上窜下跳,踏上家门的那一刻,才停息了;小时想改变世界的野心一一淡出,没有不甘,也没有焦虑,让自己和家人团圆才是此时此刻唯一的心愿。
游子揣着回家前的喜悦心,父母盼着子女回家的团圆心,相互期待,却又云淡风轻,装作互不在乎的样子,似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可是,在孩子回家的时候,是谁守在路边迎候着人来车往,是谁准备好了孩子爱吃的家乡饭菜冷了又热,是谁电话不停地催着“到哪了”,是谁挑着孩子的行李呵呵地笑着流泪……
可是,那个回家的孩子,三下五去二给家里置办了满满的年货,还总是觉得不够,柴火烧得噼啪响,心儿照得通光亮,人间烟火气,才抚凡人心。
一家人欢欢喜喜过新年,不要说吃吃喝喝,不要说玩玩乐乐,有了一颗欢喜的心就足够。
欢喜在哪里?欢喜就是,疼爱的人,正好一个画面;
欢喜在哪里?欢喜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欢喜在哪里?欢喜就是,星光不负赶路人,父母在,有家回;
欢喜在哪里?欢喜就是,有一颗团圆心,生活才有个盼头;
欢喜在哪里?欢喜就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团圆之后的分离才会有期待……
乡村的老人,每逢过年前后总喜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家常。某某家的儿子本事大了,开公司了,买车买房了;谁谁家的女儿马上要出嫁了;东家的孩子读书成绩好,考上重点大学了;自己家的孩子也出息了……
今年因为疫情,很多老人都生病了,心里早就盼着家人回家。他们出门,互相的问候不再是“吃了吗?”,而是“回了吗?”。“回了的人”答得响脆,“没回的人”也答得自豪,我家的坐飞机回来喽,我家的开车回来喽,我家的明天的高铁喽……欢喜就这样传染开来,回家了喽!
随着年一天天地逼近,问候又是“团年饭吃了吗?”,“吃了哟,今年大团圆,一家老小三十几个,好几桌”,“十几年一家人没有聚齐,今年总算是了了心愿”,“团圆饭吃完,还得照个全家福”……
几个老人相聚在一起,一颗欢喜的团圆心,就这样在问候声中一通百通。这不是炫耀,也不是攀比,而是满足!因为疫情三年,好多家庭连平时的见面都不容易,更何况回家过年。现在家人的生活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富有,更在意精神上的提升。
冯老头今年是最开心了。儿子女儿天南地北几年不能相聚,今年三个子女的家庭全部赶回家了,他在家里打扫除忙得不亦乐乎。看似普通的一个简单的家,精心地呵护起来也是很费功夫。冯老头为了迎候孩子们回家,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不落下,该添置的添置,该丢弃的丢弃,院子里还种上了菜,把个家里整理得亮堂堂。
李老头也不错,两儿子年前委托人把老家修建好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笑等着两儿子回家过年住新屋了。
陈老头更是心满意足,儿孙满堂,膝下绕欢。两个儿子,两个媳妇。一个儿子孝顺,一个儿子叛逆;一个媳妇贤惠能干,一个媳妇通情达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孝顺的配通情达理的,叛逆的配贤惠能干的,搭配的实在太好了。最让他满意的是,大媳妇生下两个孙女
后,意外地生了个孙子,这可是了却他一大心病。农村的老人,重男轻女的意识还是很强,以前总是为了少个孙子闷着,现在终于可以敞开喉咙说话。团圆饭一桌十个,知足知足喽。
中年人也不甘落后,拖儿带女,从婆家到娘家,一圆再圆,凑个大团圆。只是有点遗憾,家里有个风俗,结婚了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女儿和女婿不能同床共眠,女儿不能上娘家祭祀祖坟。为了这些不成文的规矩,远嫁的女儿就只能在年三十晚上住宾馆。冯老头的大女儿就是远嫁外地,今年回家过年,她们夫妻是怎样过的呢?
由于母亲不在世,大女儿回家过年就顺其自然地成了家里的一把厨。一家人的三餐,洗扫全部揽在身。二女儿家在附近,心儿两头挂,回娘家也只能是尽力而为帮一把姐姐。
大女儿从回家一直在忙碌着,按照家里的规矩,夫妻在娘家分床睡,三十的那个晚上,做好一家人的团年饭,蹭着烟花的光亮,和丈夫从乡村牵手走到镇上的宾馆。大年初一早上也不方便过来娘家,就等到下午才回来。
一般的来说,女儿们都会遵从娘家的规矩,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真心希望娘家人平安幸福,希望新的一年,家里顺利,所以女儿们都没有任何怨言。
初二到了,二女儿又从婆家到娘家,大家难得欢喜聚一堂,三个小家庭其乐融融。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两个女儿同时心照不宣地与丈夫分床而睡,冬天的晚上,挤一挤,一颗团圆心,包容了呼噜声,时而还有欢笑声,半夜都不停歇。
孩子们的欢喜心就要从烟花开始了。虽然是表亲,但是平时都很少在一起,见面不用言语,就拿鞭炮沟通。小男孩最可爱,随手拿一个小炮,往地下一丢,“呯”,乐得大家莫明地笑开了花。然后,你一“呯”,我一“呯”,气氛就活跃开了。
放完了小炮,就开始放大炮。有一种旋转“黑老大”,炮引一点,然后就火星四射在地上打着转儿,孩子们跟着炮火转啊转,都舞起一团了。
很多人总是说如今过年没有年味了,是的,居于形式的内容现在大多数人已不再拾起,不如走到孩子堆里去,哪怕陪孩子放一个烟花炮,年味就来了,快乐是行动,也是一种心态。
都说情绪会传染的,孩子们一旦欢快起来,大人们会无动于衷吗?烟花取悦了孩子,也欢喜了大人。虽然毫无保留地在空中一炫即逝,但刻在人们心中的这份光亮是通的,年味就是在这通亮之中,传递着传弟着,是不是心里有年,才有味?
网上有段话,说得很好:过年,不是过时间,过仪式感,过情结,也不是为某个人而过。而是过一个气氛,过一种态度,过一种魂牵梦绕的记忆。
是的,办年货对于年青人来说能买的很少会动手做,如果你用心去做的话,心情自然就不同。比如搓“年宝”(汤圆),用粘米洗净,撵成粉,再用水和好,搓成又细又长的条形,再由一个人一点点的掐断分发给大家搓,一小粒一小粒地搓着,围着一大群的老老小小,气氛就上来了。现在人山珍海味吃得多,那么小的一颗“圆宝”,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得上,但大多数人连过年都吃不上了,有点遗憾。
2023年的第一场雪,一夜之间,是寒冷,也惊喜。铺天盖地地靠近千家万户,躺在被窝里,你永远也感受不到这浅浅的白淡淡的灰蒙是过去的曾经,也是现在的珍藏。
从外地回家的亲人,见证了这雪,这烟花,还有这年,在乡音里沉睡,在乡音里复苏,把在外所有的不安统统丢掉,安心地躺在家乡的暖床上,一觉睡到自然醒。如此的安心,世上还会在哪里能够拾起这样毫无保留的爱,而这种爱又是否会一如继往地铺天盖地?
尼采说: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回家前的纠结,回家后的欢喜,离家前的不舍,离家后的想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日夜兼程,风雪夜归人,回家,父母在,不问值得不值得。儿女情长是我们的平凡,也是我们的幸福。
昨天欢聚一堂,今天门庭冷落,老父亲端起一个人的饭碗,清汤淡水,有寂寞,有惆怅,更有期待!
孩子背上行囊,不想要的东西丢不下,想要的东西带不走,相爱容易,相处难。儿子一个家,父母一个家,一边是叮咛,一边是牵挂……
都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但回家过年的心在全国人们的心中都是一条心。山高有行路,水深有渡船,回家过年,团团圆圆,日子有盼头,生活才能更好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