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精神家园,弘扬民族精神

丁一诺
创建于2023-01-27
阅读 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表里山河,锦绣山西。作为一个山西人,你了解山西的传统文化吗?今日便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刺绣

     山西民间刺绣历史悠久,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反映山西风土人情的特色;山西民间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名扬海内外。

     唐人胡令能以七绝诗咏颂当时民间刺绣水平: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灵莺下柳条。”

     山西民间刺绣无论晋南还是晋北,山区或是平原,都因其古老文化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显得率真、纯朴、    热烈、犷野。尤其作为服饰刺绣,是与人的性格相协调、相适应而存在的,因此它既是一种造型艺术,又是一种环境艺术;既是一种灿烂的民间文化,又是丰富多彩,真真切切的民俗生活。

  • 剪纸

     镂金作胜传荆,翦彩为人起晋风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    要因物、因事制宜。最    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    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    。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    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    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    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    素雅大方。    忻州    一带,欢    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    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 炕围画

     炕围画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稍后又以颜料做底,色彩画花,桐油涂罩。既鲜艳亮豁,又坚固耐久。

     炕围画是特殊地域的特殊产物。山西一带因黄土高原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偏低,农村中家家户户都用火炕取暖御寒。炕上的墙面极易脱落起皮,经常弄脏衣物被褥。于是人们先以刷墙所用的白土(亦叫甘子土),调以胶水,在环炕的墙上涂一高约二尺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免遭了脏衣污物之累。

  • 花馍

     每年农历腊月,山西农村家家开始捏制出千姿百态花馍,枣花馍,金罐罐馍,银罐罐馍,老虎馍,鲤鱼馍,莲花馍,美不胜收。

     有俗语称:“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蒸花馍”。这时候,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幼赶在年前便围坐在一块儿,开始蒸花馍。到大年三十儿晚上,便摆供在家中或院子里,等到吃年夜饭团圆的时候,家人们便挑选香喷喷的花馍吃下,预示着来年丰衣足食、平安健康,所有花馍的内容都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

  • 面塑

     当今面塑称之为艺术,并且以它绝美的身姿备受世人青睐,这正是因为它所注入的世代文化的积淀和创作者绝无的功利思想的热情和才思,使得它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

  • 民间社火

     民间社火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 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欢口二郎神生        日,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在汉魏南北朝、隋唐时期至南宋,皇城的除夕之夜还保留有大傩仪,后逐渐被    社火取代而融于社火之中。可见    宋朝的民间社火已是        包罗万象,气象万    千。

  •   平阳木版年画

      平阳木版年画画面主题突出,形象夸张生动,色彩明快艳丽,显现出较强的装饰性,给人以豪放洒脱的印象。

      平阳木版年画有三大特征:一是宗教神画多。作用之一是驱邪镇宅。如秦琼、尉迟恭门神画和钟馗年画等;作用之二是降祥纳福。如供奉灶神、财神、天地        神、福禄寿三神等    等;二是戏剧人物画多。晋南    是中国元代戏曲(元杂剧    )的发祥地,商家迎合当地人民群众喜爱戏曲的口味,        把戏曲和美术融合为一体,在表现丰富多    彩的文化内容的同时扩大自己的销售;三是民俗画多。过年过节,年年有余(    鱼),人们图的是一个吉利,    工艺美术家创作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年画以及供人观赏的中堂"四季美人图"、"麒麟送子"、"吉庆有余"等民俗    年画,使年画深深地扎    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因此,山西平阳木版年画不但是    民间人民群众喜闻乐    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中国        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华夏文明史极其        宝贵的艺术珍品。

  •  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轶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它是我省戏曲花篮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范。

     "祁太秧歌" 的曲调非常丰富,现在能搜集到的曲子约三百余首,是一个既能登台表演又适于在生活中随时哼唱的歌    种。它所反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和乡土风味,在山西民歌中别        具一格;它曲调淳朴、健康、音调别致,特色鲜明。

  • 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十八般武艺引人入胜,表演起来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镗镗、排山倒海。

     锣鼓最早用于敬神祭祀活动,或天旱求雨,锣鼓手擂鼓时赤着身体,以示虔诚。在霍州一带,传说尧王时代当地便有以鼓乐祭神的习俗。在临汾、洪洞一带,有关于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女儿回娘家        ,四月初八再到婆家,当地百姓都组织庞大的锣鼓    队迎送,并相互竞赛,于是"    威风锣鼓    "应运而生。

  • 戏曲

     “戏曲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这副来自晋西的旧戏台楹联,可以说集中反映了山西人民对戏剧的强烈爱好。

     山西地方戏    的繁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在这块桑叶形的文明土地上,哺育了无数的    戏曲艺术大师,可    谓源远而流长了。

  • 我身边的传统文化
00:30
01:14
00:19
阅读 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