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 劳动最光荣——东双屯小学开展“亲情1+6.劳动最光荣”教育实践活动

彩娟
创建于2023-01-25
阅读 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寒假伊始,定州市东双屯小学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发动学生积极参加以“传承中华文化,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亲情1+6.劳动最光荣”教育实践活动。家务劳动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德育价值。参与家务劳动对于小学生形成优秀品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伴随他们的成长历程并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家务劳动助力学生完善人格。同学们通过家务劳动认知自己,确立自己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使他们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秩序感、责任感和成就感,继而完善人格。

       家务劳动带来秩序感。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亦包含“秩序”的要素,当两者同频共振、融为一体时,小学生的内在秩序感会得到进一步的维护和巩固,从而促进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家务劳动带来责任感。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可以消除其对家长的依赖,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家务劳动助力学生磨砺品格。以“洒扫”为代表的家务劳动,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合作,可以教会他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

       家务劳动让父子有亲。习劳知感恩,家务劳动可以让中小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体谅父母。只有父母放手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他们才能体会付出之后得到回报的快乐,才会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形成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务劳动让长幼有序。孩子以父母是榜样,在得到父母的支持下,完成了一件件家务劳动,会让小学生对父母心生尊敬之情。同样,对待其他年长的亲朋长辈亦是如此,潜移默化之中,小学生形成长幼有序的伦理道德,在待人处世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家务劳动助力学生成就自我。家庭链接个人与社会,承接幼年与成年。在家庭劳动中形成的伦理道德、秩序规范,可以迁移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奠定小学生成人后独立生活的基础,正所谓“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家务劳动引领价值导向。家务劳动虽小,却是孩子最早的劳动形式。当小学生通过自己的付出得到劳动后的果实,如整洁的书桌、可口的饭菜、干净的衣服或者一部分零花钱等,会让他们意识到“劳动创造财富”的真谛,从而接受并逐渐享受劳动过程中的苦和累,将其升华为精神的愉悦,逐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

       家务劳动涵养创新精神。家务劳动是锻炼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小学生面对目标任务,会预先判断,设法克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指导,更需自己作出决策,这为其开拓思维、锻炼能力、涵养创新精神提供了平台。

    

       家务劳动厚植家国情怀。儒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修身齐家就是从自身与家庭开始的。对小学生来说,参与家务劳动就是在为将来建设国家奠定思想和行动基础。为家庭服务,就是在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当传统节日春节遇见劳动,便是成功与喜悦的相逢。学生跟家长一起贴春联、包饺子、扫房子……镜头下一幕幕的亲子互动,是在劳动实践中寻觅的年味,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

       东双屯小学寒假通过一系列“亲情1+6劳动最光荣”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增长了劳动技能,磨练了意志,懂得了感恩。在劳动中感受幸福,在劳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了“双减”,劳动教育正当时。

阅读 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