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常见痛苦的“口水娃”,那是什么让可爱的宝宝变为“口水娃”呢?我们又该如何去拯救他?现在随我走近“口水娃”。流口水,医学上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症的原因很多。一般6个月~3岁流涎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
小儿流涎一般分为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
生理性流涎
(1)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且婴儿口腔浅,不能灵活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
(2)乳牙萌生时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宝宝的口腔较浅,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随着乳牙的萌出,唾液的分泌量会逐渐转为正常,同时牙突也逐渐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腔底部逐渐加深,能够容纳更多唾液,加之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流涎自然止。
病理性流涎
(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添加辅食过晚过细,使孩子错过了6--8个月咀嚼、吞咽行为学习的关键期。
(2)由于经常捏压宝宝的面颊部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超过正常宝宝,从而出现流涎。
(3)口腔炎症如卡他性口炎、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等,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此时流出的唾液多为黄色或血色,气味臭秽,常伴发热、烦躁不安、拒食等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1)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如CO中毒、脑炎等。唾液腺由交感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主管它们的神经中枢在丘脑,因此丘脑的各种损伤和病变都可能导致流涎,。
(2)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的患儿由于局部神经功能减退或消失,影响到唾液腺的分泌调节能力,也会出现流涎。先天性疾病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也常有流涎现象,同时伴有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哭闹无常、舌头伸出口外等症状。这是因为唾液腺由交感、吞咽神经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经的中枢神经受损,故而造成流涎。
除以上原因之外,体位不当、经口呼吸、边缘性脱水、反流、上呼吸道感染、过敏、牙龈或牙齿疾病、活动或觉醒水平降低、注意力下降以及唇、颊、舌、颌的异常运动模式也可能导致流涎,需要进行详尽评估后制定精准训练方案给予对症治疗。一般在3-6次左右会见到明显效果。
治疗方法
牙龈脱敏训练 将宝宝抱入怀中用右手食指佩戴指套牙刷以每秒一颗牙的速度沿左侧上门齿外牙龈经后方磨牙向左侧下门齿外牙龈方向移动并清洁牙龈。
2、抵抗性咀嚼 用专业的口腔探测棒评估宝宝咬合范围后,用口腔探测棒刺激宝宝上牙龈(磨牙位置)引发抵抗性咀嚼,每次20秒左右交替各三次。3、按摩下唇 将食指放于颏肌(下巴颏上一指宽处)缓慢移动,从下唇的一边倒另一边伸展,反复三次。特别提示:有意识控制唾液并不能减少口水的流出。
孙莉
从2002年至今一直从事儿童早期发展工作,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负责人, Beckman口肌中国区临床导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康复治疗师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青年委员,中国奥尔夫音乐协会会员,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委员,山西省优生优育协会会员;山西省基层健康教育协会会员,曾荣获“山西省健康教育讲师”,“山西省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山西省“小丑医生”先进教师。曾于2019年2月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100秒》节目录制。
口肌训练咨询热线:0355—2051978
图片文字编辑: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