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浮针在引起病痛的病理性紧张肌肉组织周围的浅筋膜层(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大面积扫散手法等活动的针刺疗法,是一种非药物的绿色物理康复治疗方法,可以大面积持久地通经活络,促进新陈代谢,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而达到不药而愈的目的。在临床实践中,其利用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用于治疗筋脉不舒,血滞不通所导致的颈肩腰腿痛和一些内科、妇科杂症,也可作为一种诊断性治疗而明确病痛的症结所在。浮针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快捷确切、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二、浮针疗法适应症
浮针适应症范围较广,大多数软组织伤痛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如: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炎、膝关节炎。神经病痛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如:带状疱疹后遗症、三叉神经痛。
对慢性内脏痛疗效较佳,如:胃痛、胆囊炎、泌尿道结石、痛经、附件炎等。对少数非疼痛性疾病也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如:喑哑、慢性咳嗽、哮喘发作等。
三、浮针疗法特点
1、按照部位进针:根据疼痛部位范围来选取进针点
2、在病灶周围进针:针尖并不达到病灶
3、皮下浅刺
4、不要求得气
5、留管时间长:留管时间可以自由活动
6、扫散是重要环节:扫散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疗效
四、浮针疗法治疗的机理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是液晶状态,具有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当操作者使用浮针进行扫散等操作时,可导致处于液晶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发生改变,由于压电效应,最终释放出生物电。
又由于疏松结缔组织具有良好的导电体性能,从而可以使得生物电得到高效率地传导。而当生物电通过皮下的结缔组织病变组织后,立即产生反压电效应,通过改变细胞的离子通道,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五、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1、进针
毛点面向上,往后拉进膛
中指托在下,食指扣于旁
拇指压在上,前压推成墙
2、运针
运针时,单用右手持针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将针体稍稍提起,使得针尖略微翘起,目的是为了不使针尖深入到肌层。
3、扫散
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的鲜明特色,是指运针完毕到抽出针芯前针身左右摇摆的系列动作。
扫散操作:用右手拇指内侧指甲缘和中指夹持芯座,食指和无名指分居中指左右两边。拇指间固定在皮肤上作为支点,食指和无名指一前一后作跷跷板样扇形扫散。
注意:一个进针点的扫散时间大约为两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一般扫散半分钟,约50次左右,即可以检查评估患肌是否有变化。
4、留管
扫散完毕,抽出针芯,放回保护套管内。然后把胶布贴附于管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管套,这个过程叫做流管。
胶布的选用请注意:用纸质胶布或者胶质胶布为佳;不要用胶布条,要用整块胶布,其大小要足以覆盖整个座管。留管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治疗效果。因为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及时疗效,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者消失,但若随即起管,病痛复发的可能性较大。流管可维持及时疗效。
5、再灌注活动
再灌注活动,就是用力使得患肌向心收缩或离心收缩,使得患肌局部或者周边的动脉压力增加,然后迅速舒张患肌,这样使得患肌血液的速度较平常大幅度增加,流经范围也扩大,使患肌主动或者被动地收缩有利于使处于缺血状态的患肌修复。
6、治疗后医嘱
(1)、要重视治疗后医嘱,是长期疗效稳定的保证。
(2)、避免受凉、劳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错误的锻炼。
(3)、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长时间受累。
(4)、要交代好软管拔除时间,疼痛不适随时拔管,有出血按压数分钟即可。
(5)、交代好下次就诊时间。
六、浮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
2、常有自发性出血或者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3、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相对于传统针刺疗法而言,较容易感染。浮针器具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注意消毒。特别是对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当加倍小心,慎防感染。
5、留针期间,应注意针口密封和针体固定,叮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6、当肢体浮肿时,效果不佳,改用它法治疗。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大量的激素导致水肿,在这种情况下,浮针疗法镇痛效果差。
7、没有明确痛点的位置性疼痛(只有关节处某一位置时,疼痛才显现出来)效果往往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