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耳熟能详的歌曲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优良品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胜利的优良传统,也能体现当代中国体制的显著优势。越是在艰难困苦面前,越是在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越是需要发扬团结奋进的精神。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的团结奋进精神。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大地上总体上以团结统一为大方向大趋势,反对和抵制分裂、渴望和维护统一成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深层精神追求和内在价值尺度。在重大民族危机出现之时,“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意识被突出地加以强调,不同民族、不同政治力量捐弃前嫌,一致御敌。在重大灾难、重大危机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大肆入侵,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把本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和希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团结统一、共同发展的思想纽带更加牢固。
中国共产党忠实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就是靠团结。毛泽东讲过:“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在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之初,毛泽东在井冈山上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其中第一条强调的就是步调一致、行动听指挥,形成团结统一的集体力量。在领导全党实现思想和政治上成熟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突出强调团结胜利的主题,提出全党要“团结如兄弟姊妹一样”“团结得像一个和睦家庭一样”。思想自觉是实践发展的基础。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万众一心的精神,把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紧紧团结起来,战胜了敌人的残酷封锁、无情的自然灾害、严重的内部分歧,最终取得了革命的彻底胜利。
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精神,已经熔铸于当代中国体制当中,彰显了显著的制度优势,发挥出强大的治理效能。在创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始,中国共产党人就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理论,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和未来趋势,去除传统文化和治理理念中的特定时代烙印,尤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糟粕因素,保留其集中统一、维护大局、维护团结、反对分裂等合理因素,赋之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当代性意义,使之与社会主义国家团结统一的制度取向、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等结合起来,在国家制度创建、治理体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特征和鲜明优势,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等。
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起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历史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龙岩市永定区西溪乡人民政府 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