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之二:梵高博物馆

王玲
创建于2019-01-05
阅读 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不远万里到欧洲,在荷兰,尽管只有短短二天行程,梵高博物馆一定要参观的。

去年初看了获奖动画电影《至爱梵高》,他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为生活困扰,还有他与弟弟的通信都深深感染了我。

下沉式透明玻璃入口处,风格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感觉同出一辙。不知哪座先建成?

貌似有规定不许拍照。看见展馆工作人员阻止某游客拍照,与奥赛博物馆自由拍照迥然不同。

看到有游客悄悄拍,工作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梵高在普罗旺斯小镇租住的小屋,黄色是他钟爱的色彩


内心的狂热、激情、幻想都融进了火焰般的向日葵中

不同的角度拍出来的色彩有差别

这幅应该是较早期的作品,调色不是太鲜艳

这是法国南部租的房子,梵高在这儿曾经迎接同是后印像派朋友高更的到来,凡·高梦想这儿成为"艺术家的乐园",因此希望这个家能成为南法的"未来画室",·梵高打算把阿尔的黄房子变成画家之家, 这是他最具乌托邦特色的方案。他在和弟弟的通信中详细地描述了他的"画家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酒吧被炸毁, 如今黄房子已经荡然无存。黄房子只能留在梵高的画中,

拍出来的照片与真实的图画无法比拟

梵高巴黎街景写生,今天所见的巴黎也是如此厚实的石材建筑

这幅画梵高为弟弟刚出生的儿子所作。盛开的的杏花布满了画面,寓意充满了希望。这座建于五十年代的梵高博物馆正是这个孩子后来积极筹措建成的,一代代一批批络绎不绝的游客能够在此参观梵高的油画,体会梵高生前热爱生活却屡遭挫折的痛苦经历。

不敢明目张胆放肆拍,怕工作人员阻止。为何在巴黎的奥赛博物馆和卢浮宫可以随意拍油画。

梵高给弟弟的信中表示,一定要创作出一种新的画法,采用强烈的色彩和改变透视效果不知是不是他的特色。

这幅是梵高未完成的遗作。左下角的树根细枝还没画完。他的作品越到后期线条越加扭曲,说明他的精神分裂加重了。据说他曾画了二幅“星空”,有一幅放在在美国纽约美术博物馆,画的色彩浓烈、画笔扭曲。没过几个月梵高自杀了.......

梵高的作品有二千多幅,生前只卖了一幅给熟人。他曾经的苦闷、哀伤和希望都在作品了。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年里,他平均每三天就创作一幅,似乎自知为时不多日,通过画将心里的美好留下。这幅飞过麦田的乌鸦,压抑沉重的天空,乌鸦代表不详预兆,第二天,1890年7月27日,梵高又来到这片麦地,对自己开枪自杀,不日即离开了这个他疯狂热爱却无情抛弃了他的冰冷世界。

出口的大厅里,有一幅模仿向日葵,旁边貌似荷兰语图文示意:触摸油画,竟与我前年参加公司组织三八节油画活动写的一篇文章取名一致,呵呵,那次是我第一回体会油画给我的感觉就是“触摸”。

买了明信片、2019月历、梵高部分画作介绍等

看完展览,感受同《至爱梵高》,有些沉重。生前不被欣赏,只卖出了一幅,死后却名声大噪,单幅画高达8、9千万美元!活着历经困苦,死后成就辉煌。悲喜交织啊!梵高在职业绘画10年里一直靠弟弟给他支助,在梵高去世没几个月弟弟辞世,弟弟即给予梵高的是物质支持又及其欣赏哥哥的画作,一对亲生兄弟的通信达数百封,文采极好,梵高对弟弟可以无所不言。我想,通过梵高的通信看出他的极丰富的内心,更有助于人们了解他的渗入了情感的画。


参观博物馆的人络绎不绝。只是梵高的画风不受那个时代欣赏,哎,意识超前,生不逢时!

展览馆外的绿地上处处是休闲的人

周末摆摊儿,空中弥漫各种美味

肯定在宣传自家特色美食

漂亮的美女厨师

看起来不错。

忍不住要了一个烤猪蹄

14欧元,大快朵颐一顿

伦勃朗展览馆和梵高博物馆就隔了一片草地、广场,过了下午四点,只能仰望一下外建筑,伦勃朗也是荷兰画家,比梵高要早二个世纪,家庭富裕。而梵高是荷兰乡下人,先在荷兰谋职,都因为他天性善良而无法胜任被辞。到28岁才开始画画,因为弟弟喜欢他的画,鼓励并持续支助他。

长廊里街头艺人组成的乐队,演奏卡农。艺术气息无处不在。

沿街往车站方向转

夕阳下逆光拍摄

静美

穿越城里的水道

河边排满了家庭游船

汽车与船只并排停着,别具特色的水城

路边橱窗“画展”

艺术家的土壤深厚,这样的橱窗展示隔三差五就有

中世纪建筑

商店里面古老的建筑风格,中央大堂很高,电梯应该是后加的。

百货商场

窄窄的弄堂

排队买啥?炸鸡?

阿姆斯特丹最具特色的建筑

歪斜的房子竟能历经这么多年,看上去基脚还建在水里。

游人踏着夕阳赶火车

远处有一幢红色中国塔,一艘绿色的船。据说当年第一批海上登上欧洲大陆的中国人从这个码头开启的,作为纪念,特意建了中国塔和轮船。

余晖下的教堂顶格外醒目。荷兰国家不大却很发达,老资本主义国家,当年

这一天,游览美丽水城阿姆斯特丹,参观梵高博物馆,吃了香喷喷的烤猪蹄,这一天,是我的生日,感谢儿子陪老妈的第一次欧洲大陆游。

阅读 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