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多读点书好

晓刚
创建于2023-01-15
阅读 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小时候,我这么大的孩子大都不爱读书,好像只有打架和捣蛋才是正事。

    


但也有例外。比如,尕胖就是一个另类。

    


尕胖姓徐,安徽滁州人,他父亲跟我父亲是同事,也是好朋友。印象里,尕胖的手里永远拿着书,走路吃饭上厕所,都在看书。

    


有一次,母亲吃完晚饭去尕胖家串门,只见那家人竟然不吃晚饭,每人抱着一本书,看的着迷。

    


听说爱看书的尕胖后来成了香港一所大学的教授,读书实不负人。

    我虽然不爱读书,但还是凑合着读了父亲书柜里的几本书。章回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说岳全传》。看了《水浒》,但对《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兴趣不大,捡热闹处看了一些,没有通读。《红楼梦》则干脆没碰过,觉得宝黛那些婆婆妈妈的故事实在无聊。《中国通史简编》是繁体字的,虽然只是偶尔翻阅,但也因此认识了不少繁体字。

    


还有一套《赵树理文集》,我很喜欢。赵树理是山西人,他写的那些山西农村的故事跟我们河北老家相像。农村有给人起外号的习惯,农民们在这方面极具天赋,给人起的外号贴切又搞笑,赵树理小说里就有诸如“二诸葛三仙姑”这样的绰号。我老家村子里有个人外号叫“吃稀罕”,来由是他小时候跟人打架,打不过人家,就钻到人家裤裆里咬了一口。于是,“吃稀罕”这个雅号就伴随了一生。还要一个“赶杨叶”,本人是个碎嘴子,一天到晚说个没完没了,就像风吹杨树叶子哗啦啦响个不停。

    我看的第一本外国小说是《脸上带伤疤的人》,记不得是捷克斯洛伐克还是匈牙利的了。说的是一个镇上经常发生入室抢劫案,作案人消息灵通目标准确。警察们颇费周章,但最终还是抓住了案犯——镇子里的理发师。原来镇里女人们的理发时间也是最佳的八卦时间,理发师从这些女人的嘴里知道了很多大事小情。

    


《我的反间谍生涯》的作者是二战时期盟军反间谍专家荷兰人奥莱斯特·平托上校,里面的故事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平托上校偶然见到了一位声名显赫的敌后游击队长,只一眼,他就判断这位身材魁梧的游击队长是德军间谍,调查结果不出所料。上校说他的判断来源于当游击队长得知了他的反间谍专员身份以后,原本热情豪放的男人开始躲避他的眼光。还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黑漆漆的夜里,上校带着13名战士去一个海滩截击登陆的德军间谍,平托很不喜欢13这个数字,所以一路上觉得很不舒服。情报很准确,他们抓获了敌人,但奇怪的是他们抓获的人比情报所说的人数少了一个。转机出现在数字上——当他们放弃寻找失踪的敌人回返时,他发现自己带领的13人变成了14人。

    


还有一本写北约与华约对抗的书,书名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作者是一位日本人。书中插图很多,用图表柱状图和漫画将两大军事组织在欧洲的驻军标注的清清楚楚。

    长大了,书就看杂了。印象里除了学校的课本以外,看过的书里以小说、诗歌为多。阿德尔的《自卑与超越》和贾德的《索菲的世界》也是印象比较深刻的书。工作以后,书看的少了,想想最少有十几年的时间没怎么看书。后来又开始看书,是因为自己看过的那几本书应付不了工作的需要,于是不得不拿起书本。

    


看过的书,多多少少总能在脑海里留下点东西,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这些留在脑子里的东西就会跳出来,指导大脑去分析判断决策。最为其妙的是这些东西会相互作用,就像在烧杯里加入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会得到一个全新的结果。

    


但是读书也有郁闷的时候,比如读到了“厚黑”之类的书。看完一本这样的书,你会觉得这世上没一个好人,一个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跟别人斗,为了斗倒别人给自己争点儿利益,怎么不要脸就怎么干。这类书往往打着“鬼谷子”“素书”“谋略大典”“传统文化”的名头,很是唬人。

    一百多年前的义和团好汉神拳附体以后就能“刀枪不入”,发功时神魂颠倒,犹如羊羔疯发作,言称自己是“关二爷”“孙行者”“土行孙”等章回小说里的先贤神灵的化身。自古以来,章回小说对国人影响巨大,在人们普遍不识字的时代,很多人的人生哲学就来自于章回小说,这种人生哲学通过书籍评书快板戏曲等形式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左右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为。细细想来,这种号称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可以称为“章回小说式智慧”。大致总结了一下,“章回小说式智慧”最少有三个特点:君上无比高大、不阴险无以立足、非黑即白简单粗暴。

    


先说“君上无比高大”。史上无能残暴的君王多的是,但在章回小说里他们却永远不会犯错且无比高大。刘备一辈子干了不少诸如“借地不还、屠灭兄弟、凋敝益州”之类的恶心事,但就因为他自称继承了刘汉正统,所以一部《三国演义》就成了刘备的功劳簿,曹操再能干,也只能是脸上描白的奸臣。宋徽宗治国无能,以致天下大乱,但这罪过不能记在他的头上,一定是蔡京高俅童贯等一众乱臣贼子搞的鬼。孙猴儿倒是打翻了玉帝的金銮殿,但是不要忘了《西游记》写的是唐朝和尚求取佛经的故事,所以佛祖才是正统君上,何时见过猴子大闹雷音寺?即使佛祖一口一个“泼猴”地骂着,也未见那猴子脸有愠色。岳飞惨死,在西湖边跪了千年的是秦桧张俊万俟卨。

    再说“不阴险无以立足”。老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三国的阴谋诡计自然多的数不胜数,但即便是崇尚侠义的《水浒》,里面的阴险下作也足以令人咋舌。为了让朱仝上山,李逵硬是砍死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陆谦为了升官,屡次设计陷害恩人,林冲不死誓不罢休。卢俊义家题反诗,盗走徐宁软卫甲……仔细琢磨小说里这些人斗智的经历,其实就是一场场阴险下作的竞赛过程。自己不阴险,就会被别人的阴险做掉。

    


章回小说里的人往往脸谱化,非黑即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简单粗暴,往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弄死他再说。三国第一勇将吕布前前后后认了三个爹,这些爹在有用的时候就是好人,没用的时候就是坏人,一旦好爹变成了坏爹,就得弄死。李逵的板斧抡起来的时候,只要站在前面的都是坏人,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兵,一路砍下去,不留一个活口。

    


可怕的是,章回小说式智慧一路演变下来,直至今日依旧大行其道。“缺少独立意识、不信任他人、做事无底线”,信奉这种智慧的人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

    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跟一个50多岁的大妈卿卿我我,小伙子“宝宝宝宝”的叫着,哄得大妈乐不可支。大妈颇有气度,甩手送给小伙子一辆奔驰大G,不料这对开心鸳鸯的好事被大妈的女儿给毁了,原来小伙子是女儿的前男友。这段小奶狗母女通吃的视频看的久已不动拳头的秀才立时有了打人的冲动。

    


婚恋平台上,一位丰满的徐娘对中意自己的男人提出了要求:房子要两套,我爹一套我一套。车子要两辆,我爹一辆我一辆。加上彩礼以及金银珠宝,她所谓不高的要求价值500万。看到这儿,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胖嘟嘟的美女坐在一架磅秤上,秤杆高高翘起,旁边竖着一块牌子,上写着:老娘今日贱卖,每斤5万。

    两颗心互生爱慕,眼睛时刻追随着对方,小心翼翼地言语试探,无意中两只小手碰到一起,心里砰砰乱跳,绯红的脸颊写满了羞涩……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吗?现在的爱情好像真不是这样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已经演变成了“婚恋市场”,这个市场似乎只有一条规则:我出货,你出钱。

    


被章回小说式智慧毁了的何止是爱情智?慧原本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福音,而恶劣的智慧却夺走了人格,消灭了善良,活埋了正义。

    


有事没事的,还是多读点书吧,或许可以坚定对善良的信仰,维持住做人的尊严和温度。(完)

阅读 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