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了,但家里除了父亲在十来天前早锻炼后顺便买的六根肋条的一块年肉以外,其他一点年货都没有买,并且似乎也不准备买了。过年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十分重要心心念念盼望的传统节日了。
小时候的“过年”完全不是这样的!
小时候的“过年”可以说从春天就开始准备了。每年春天孵第一窝小鸡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说“要准备年鸡了!”这第一窝小鸡,总是盼望着雄鸡多一点。等小鸡长到拳头大小的时候,留下一只最强壮的作为公鸡,让它谈情说爱繁育后代,其它的雄鸡都要阉了。我们这里叫被阉过的雄鸡叫“仙鸡”,让它们远离情欲,无忧无虑地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等到了年底,或被卖了换成了其它的年货,或留下来,等过年的时候杀了祭祖——“献祭”。(我不知道它们叫“仙鸡”还是“献祭”,哪一个更合适)
腊月过半,父亲就会先抓一两只“仙鸡”去买了,然后换成一块“年肉”还有其他的年货。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这里一般家境还好的,会买六根肋条的年肉,一般的就买四根肋条的年肉,实在困难的时候就只能买两根的。我们家通常只买四根肋条的。
有一年,父亲得了肝炎,出工少,加上我们兄妹四人都还小,家境很是窘迫。父亲走了近二十里路,到他塘南的姑父家去借钱,开口要借十块钱过年,姑父说“过年十块钱怎么够,拿二十块去。”听母亲说,那一年,我们家空了四十五元的外债,所以就只买了两根肋条的年肉。
到了九十年代前后,经济条件慢慢好转了,我们先是买六根肋条的年肉,后来还加了一个后腿做腊肉。再后来许多人家就杀一头猪做年肉、腊肉,我们家连杀了三年。渐渐地感觉腊肉不及鲜肉好吃了,就又只买六根肋条肉,过年用一下,吃到清明还剩下了。
图片来自网络
每年的秋天,就种好了大白菜、青菜、萝卜、大蒜,将品相不太好的平时先吃掉,把品相好的留着作为年货过年招待客人用。
随着经济的好转,年关将近,还会去买一些其他的蔬菜、干果、腌腊制品、半成品的菜肴等。
土地承包到户后,许多人家挖了个小鱼塘,到年底取塘后,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都有了。年鱼也从只看不吃的小鲤鱼、小鲫鱼到四五斤草鱼过年,随吃随杀的鲜鱼招待客人。
图片来自网络
过年还得准备走亲访友的礼品。小时候一般是拿一个饼干盒、一包赤砂糖。饼干盒有A4纸大小的,晃里晃荡的,里面也没有几块饼干,就是个样子。赤砂糖用厚实的草纸包装,面上贴一张四方形的小红纸,用纸线捆扎,就像电影里看到的那样。一般先准备给长辈的几份,然后就是相互调剂,拿来拿去的。
九十年代起,兜里的钱也多起来了,礼品越来越丰盛,攀比风气日盛,各种各样的礼品盒越来越丰富。我们村里的两家小店,每家都搭起了一二十米的摊子售卖礼品。有一年还欣起了拿蛋糕的风潮,以至于路边打翻的蛋糕盒子时有所见(雨雪天骑自行车打翻的)
近几年,“过年”趋于平淡,走亲访友也趋于停滞,不邀请就不走动,礼品的消费也日渐萎缩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过年自然也少不了烟花爆竹。过去由于经济的限制,像我们家,一般就六个炮竹,年三十过年放四个,年初一两个开门炮仗。后来逐渐发展到八个、十几个的,还有鞭炮几挂。再就有各种大小的烟花,吃过年夜饭,我们村上的几户人家就轮流燃放,大人小孩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喜喜庆庆。近些年,实行了烟花爆竹的禁燃,这种氛围也消失殆尽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过年了,还得添置一点新衣新鞋什么的。那时,条件好一点的十一月起就开始请裁衣师傅来家里做新衣了,一家上下都添置好一身的新衣裤,多的做个两三天,少的一天两天。虽然多的是自己纺纱织布染色的粗布糙衣,但总还是簇新的衣装。
当然,也有的年份一天也做不起的。
有一年,我们家就没有请裁衣师傅,妈妈只给小妹手工做了一件新衣。我记得很清楚,我的裤子不是短了就是破了。年初三要去姑母家,妈妈看着我一身的旧衣服,没办法,只好拿出了爸爸不舍得穿的一条半新粗布裤子给我穿上,腰围太大了就用皮带扎紧,裤管太长了,就卷几圈。到了姑妈家,一众堂兄堂弟、表姐表妹都穿了新衣服,就我……姑姑看着我,用怜悯的口气说:“小孩子么多,家里又不顺利,苦煞!”那眼神、那口气、那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妈妈们大姑娘们,一到冬天就开始织毛衣、纳新鞋。田间地头,干活休息的间隙,妇女们总在飞针走线。妈妈床头的油灯(后来是电灯)总是亮到半夜甚至凌晨。为的是过年的时候有家人们一件新毛衣、一双新布鞋。
几乎用一年的时间都在准备着年货的过去,我深刻地理解了一无所有的杨白劳过年了也要给喜儿扯二尺红头绳的心情,也理解了漂泊在外的农民工挤火车、骑摩托车千里迢迢大包小包返乡的情怀。
图片来自网络
回忆以前过年,我明白:小孩子们显得兴高采烈,那是因为过年了才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菜肴可吃。大人们虽然在采办年货,但在那些物质匮乏、经济拮据的年代,实在也是又爱又怕,要不然为什么有“年关”之说呢?
现在,我们这里不再有人为过年而特意去大量地采办年货了,那是因为在平常日子里,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比过去过年要好许多许多……
年货不办了,年味越来越淡了,生活却越来越美好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