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力提升,携手面向未来
赣州刘文娟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第二届国际英语教学力研修活动纪实
2023年1月7日,在刘文娟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由圣智学习携手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和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于线上举办的第二届国际英语教学力大会。本届大会的主题是“Future Readiness——面向未来的英语教育”。大会邀请国际顶级英语教学专家带来了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理念,共享英语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视角和教学方法,程晓堂教授,作总结发言,帮助老师理解国际英语教学的最新理念和趋势,进行国外内的比较与思考。
1.国际专家展风采
活动开场,圣智学习ELT中国区负责人王璐女士、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戎文敏先生和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谢文辉先生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作为本次大会的首场发言,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资深教育学教授、全球在线教师教育中心(GOTEC)主任、《环球少年英语》外方编者Joan Kang Shin博士发表主题演讲:“用真实世界的内容提高21世纪学习者的学习动机”。Joan在演讲中指出,21世纪学习者成长在多模态的世界,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掌握进行全球沟通的技能,包括数字素养、新媒体素养和视觉素养,需要利用视觉资源和视觉媒介进行英语教学。Joan Kang Shin博士介绍了包括视觉思维常规、信息结构图在内的活动设计案例和在线教学工具,通过清晰的理论阐释和详实的案例分析,向与会者展示了如何将真实世界的内容和21世纪素养融入教学,以激励和吸引学习者参与英语课堂。
美国学术语言研究与培训中心创始人、曾担任2020-2021年TESOL主席的Deborah Short博士围绕英语教学的“大观念”,发表了主题演讲 “通过探究和大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她从21世纪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出发并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对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Deborah提出了两个建议,通过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学会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及通过阅读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技能。关于实施路径,她提出了两个方法,学会解决问题或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大问题”入手,解决“大问题”通过探究“大观念”来实现。Deborah展示了围绕“大问题”和“大观念”开展教学的四个步骤,分别是:为探究的主题或话题做背景铺垫;在探究“大问题”之前先教与话题相关的通用和学术词汇;开展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训练;以及鼓励学生开展对探究式问题的讨论,包括做项目、展示、报告等。
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TESOL教授、《卓越英语写作》外方编者Keith Folse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写作中的词汇及语法教学和英语词汇教学。他发表了主题演讲“基于实践研究的英语词汇教学探讨”,与老师们分享词汇对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中高效展开词汇教学的五个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在语境中进行有意识的词汇教学;为学生提供重点词汇列表;为学生创造更多运用词汇的活动和机会;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以连词为句为例);为学生创设学习新词汇的动机(如采用来自国家地理的精彩图片)。
著名作家和教师培训师Chia Suan Chong基于自己在跨文化交往中的丰富经验和案例,进行主题演讲“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她介绍了英语在全球教育、科学、贸易等领域的运用及发展趋势,《欧洲语言共同框架》(CEFR)的设置对国际交流的借鉴意义,以及青少年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时会面临哪些难点及挑战。Chia阐释了国际交流者需要具备的十种素养,分别是:自我意识、对他人抱有好奇心、关心他人和自己的感受、保持开放的心态、对模糊状态的包容、情绪力量、人际交往技能、交际策略、交流的灵活性和认同自我的身份及目标。在演讲中,Chia分享了思维能力活动、讲故事和戏剧等实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牛津大学客座教授、著名英语教学专家John Hughes博士向老师们介绍了什么是集中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和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并结合英语教学中的大量活动案例作解释说明。通过集中思维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更有效地阅读和倾听。相反,通过发散思维活动,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并为口语和写作课程提供良好的支持。演讲者详细讲述了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融入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活动。
著名作家、英语教学专家Katherine Stannett长期关注社会与情感学习的内涵、外延与教学实践,她演讲的主题是“社会与情感学习的内涵、重要性及教学策略”。Katherine引用CASEL的定义解释了社会与情感学习的六个目标,即发展健康的身份认同、管理情绪情感、对他人表达关怀和同理心、达到个人或集体的目标、建立和维持相互支持的关系,和做出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决定。接下来,Katherine通过举例解释了CASEL(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的五个方面——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技能和做出有责任与担当的决策。她提到了当代社会特别强调社会与情感学习的三个重要原因——更多关注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疫情影响年轻人的学习及身心健康、焦虑和压力影响年轻人的学业成绩。Katherine分享了创建班级情感墙、绘制“控制”圆圈图等方法,在英语课堂中融入社会和情感学习。最后,Katherine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强调社会与情感学习的好处,如有利于学生从小学过渡到中学、让学生更投入和专心、减少学生辍学率。加强社会与情感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达成长远的学习目标。
著名国家地理探险家、生态学专家和研究者Ribhu Vohra在本届大会上首次与中国老师们“云端”相见,发表主题演讲“激励学生为根除全球塑料污染而努力”。他用直观的数字和图片,展示了塑料污染对全球生态的影响。每人每天吃进的食物里都含有塑料微粒,塑料废物排入大海,给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造成危害。Ribhu结合自己设计和实施创新课程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如何激励孩子们为根除塑料污染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们建立起“科学”与“课堂”之间的桥梁,以及将跨学科主题融入英语课堂教学。
在七位国外发言人的主题演讲结束后,程晓堂教授发表了精彩的总结发言,对国际学者的观点与中国英语教学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解读,将整场大会带到了新的高度。他指出,根据2017版高中课程标准和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英语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统一。英语教学的价值已经不再局限于使学生学会英语,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让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变得更有知识、更有经验、更成熟、更有责任与担当。他认为,七位国外专家的分享,给中国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启发。紧扣大会主题“教学力”,程教授提出,教学力是一个双关语,既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可以指教学的影响力。教师的教学可以影响学生,甚至影响世界。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来改变学生、改变学习、改变世界。这些改变不仅体现在语言能力的改变,还包括情绪情感、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和平意识等,这些都是英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他鼓励老师们“学会判断、付诸实施”,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力。
2. 观摩学习明方向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观摩、交流的方式,整个过程中,老师们都聚精会神,细心记录课堂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3. 回顾总结共成长
本次线上研讨活动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国际专家不同主题的发言帮助我们打开了思路和视野,程晓堂教授在深入解读七位国际英语教育专家发言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国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诸多有引领性和实践性的观点,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要把大会中获得的感悟和启发落实在教学行动中,引领学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