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 2 月 13 日 ,王雁、王少军姐妹与美穗子家乡日本《都城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来住新平一起到井陉洪河漕村——“将军与幼儿”组照拍摄地。参观了由日方出资捐助修建的纪念馆,赠送《沙飞摄影全集》等书,将母亲王辉遗嘱捐给希望工程的人民币一万元赞助洪河漕村几个中学生;王雁、王少军姐妹被授予洪河漕村荣誉村民。
日本都城市长期赞助井陉县几十名学生,每学期开学前,来住新平先生就带着钱来看望他们赞助的学生。2月14日,来住新平先生带着学生们到河北省双凤山陵园。他让孩子们明白,能得到日本友人的捐助,源于一张照片——《将军救孤》。学生们参观了“沙飞摄影艺术展览”,在沙飞铜像前合影留念。之后在座谈会上,来住先生希望同学们正视历史,发扬日中友好精神。同学们表示,要为中日友好事业多做贡献。
2006 年 10 月 28 日 ,王雁与来自日本美穗子家乡都城市、津泽胜家乡熊本县的来住新平一行 30 余人,到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参观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到《河北省双凤山陵园》,参观沙飞铜像及沙飞摄影艺术展览馆。当晚来住新平接受《河北电视台》、《江门电视台》采访。在洪河漕村、井陉县及井陉矿区等地建的有关纪念馆、纪念碑,是来住新平在日本筹款完成的。来住新平们一再用行动表示:他们永远记住当年中国人民对日本遗孤的人道主义!他们争取在日本搞沙飞摄影展览、争取沙飞与津泽胜后人和解,他要让更多日本人知道沙飞;他说:沙飞不单是个好摄影师,更重要的是,他是个有人道主义情怀的国际人士!
10 月 29 日 ,王雁与日本都城市市长 长峰诚 、来住新平等几十名日本友人前往井陉洪河漕村。当天,中国河北井陉县与日本都城市签立了友好合作协议。《日本都城市电视台》、广东省《江门市电视台》以及河北省省会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2006年4月10日至13日《解放军画报社》、《中国摄影家协会》、《晋察冀抗日斗争史研究会》、《长城小站》、《国际长城之友》,及王雁、王少军姐妹一行十余人,踏上为期四天的晋察冀寻访沙飞足迹、拍摄长城之路。王雁策划此活动。
该活动成员登上: “欢呼楼”。左1. 王雁、左2.王少军。
有朋友说,沙飞到长城没有拍到雪景。几十年后,这次由他的俩女儿帮他补拍了长城雪景。
2006年7月《解放军画报》刊登文章“追寻沙飞的经典镜头”(摄影并撰文/兰草,记者:王传顺),报道了项该活动。
在此期间,《长城小站》与涞源县委、县政府、《晋察冀抗日斗争史研究会》在涞源举办《长城与战争烽火大型图片展》。先后到涞源县、灵丘县沙飞拍摄“战斗在古长城”、“八路军在长城欢呼胜利”、“杨家庄妇女为前线战士做军鞋”、“挺进敌后”、“不到长城非好汉”、“八路军指挥所”原址,并走访阜平、石家庄。
《长城小站》十周年专刊报道2006年王雁、王少军与长城小站的专家们登长城的故事。
王雁姐妹遵照母亲遗嘱,将捐赠希望工程的人民币各一万元捐给涞源县中学、阜平聂荣臻中学20位中学生,并向两校赠送《沙飞摄影全集》等书籍。
2006年10月8日,王雁到上海,策划并实施了 沙飞拍摄《鲁迅与青年木刻家》照片中的主人公与摄影师的后人相聚活动。
沙飞拍摄于1936年10月8日的成名作品“鲁迅与青年木刻家”,照片中主人公与摄影师的后人:周海婴、周令飞(鲁迅儿子、长孙);刘安(曹白——组照中唯一健在者之子);陈超南、陈伟南(陈烟桥之子);杜海鹰(白危之女);黄元(黄新波之女);摄影师沙飞的女儿王雁、王少军;在70年后的同一天,——2006年10月8日、在同一地点——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现在上海青年会宾馆)、同一时间——中午12点,再度聚首。他们坐在父辈当年坐的同一位置,由王雁在同一角度为他们拍照,以这种方式,共同缅怀鲁迅先生、回忆父辈。
2006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70周年纪念日,王雁参加了在绍兴举办的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鲁迅——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6年10月19日,王雁再次在上海(第一次是10月9日)采访了孟波、严金萱夫妇。孟波是当年参加过鲁迅葬礼的、为数不多的健在者,严金萱是沙飞镜头《三个小女八路》其中之一的人物。
2006年12月4日 沙飞首次个人影展(1936年12月3日至5日在广州)70周年之际,“沙飞影像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同时举办沙飞摄影幻灯会和影像学术研讨会。王雁、王少军姐妹出席。
2006年开始,王少军与东纵儿女合作,为广州地区270个(包括国军、八路军、新四军、东江纵队等)抗日老兵采集手印,寄往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馆》“抗战老兵手印广场”珍藏。
2006 年 10 月 27 日 ,在 “2006 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 ” 闭幕酒会上,《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代表“沙飞摄影奖”组委会,宣布“沙飞摄影奖”正式启动。
2006 年《广州电视台》播出《记住沙飞》。
2006 年《上海电视台》播出《沙飞是谁?》。
2006 年《江门电视台》播出三集记录片《许我一个未来》 。
2006 年开平电视台播出《寻找父亲沙飞的足迹》。
2006年4月,王雁、王少军在北京看望族亲司徒志文(大提琴家)
2006年清明时节,石家庄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少保中心)师生祭拜沙飞塑像、并参观沙飞摄影展览。孩子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少保中心提供的资料)
2007年6月——2007.9. 国家 民政部部长、副部长、办公厅主任等在河北省民政厅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沙飞摄影艺术展览馆,对沙飞的贡献称赞不已。
2007 年 4 月 18 日 ,在《广东美术馆》举办首届“沙飞摄影奖”获奖作品展暨“沙飞摄影回顾展”开幕式,并同时举行“沙飞摄影奖”颁奖仪式。“沙飞摄影奖”获得者:学术奖:顾铮;创作奖:杨延康与陆元敏;特别贡献奖:杨克林。
2007年1月5日, 王雁应邀出席《国际长城之友》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万里长城 百年回望”摄影展开幕式。并获赠画册及记录片光盘。展览展出的68套(在老照片原址拍摄新照片,两张为一套)照片中,老照片有5幅是沙飞于抗战时期在河北涞源拍摄的,其余为外国探险家、旅游者在上个世纪早期拍摄。
该展览的新照片拍摄者及策展人是英国人威廉·林赛,在《万里长城 百年回望》画册“沙飞——中国长城摄影的先驱”一文写道:“长城永存,沙飞的长城摄影作品传世,沙飞这个名字也将永存,因为这个名字与长城血肉相连。”
2008年10月23日至12月20日威廉-林赛“万里长城 百年回望”新老长城图片对比展在北京国子监再次展出。威廉·林赛寄王雁请柬及新版画册。
2007年4月 《解放军画报》社记者陈立人、王传顺等一行,怀揣沙飞1939年9月拍摄的陈庄战斗的照片,踏访河北省灵寿县陈庄。4月5日清明时节,《解放军画报》社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石家庄部队官兵50余人到双凤山革命陵园,在沙飞铜像前举行了扫墓仪式,敬献了花圈、花篮,并合影留念,之后又参观了“沙飞摄影艺术展览”。 2007年5月,《解放军画报》刊登文章“‘铁血阵地’与大师品格”(摄影并撰文/兰草,特约记者:朱民、董海军,记者:王传顺、陈立人)。
“沙飞95-纪念中国摄影革命的先驱沙飞诞辰 95 周年摄影展览”于2007年5月,在“中国摄影作品网络联展”展出;《中国网图片中心》、《人民摄影报社》、《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影像杂志社》主办,王雁、龙邦、戴凡策展。
2007年4月,《生活》月刊杂志用30个整版面发表“沙飞·非凡岁月”文章和作品。其中包括王雁:“探索那个时代的秘密”;安哥“重拾断裂的传统”;何咏思:“在美国寻找沙飞”等文章。
2007年8月 ,《新快报》摄影记者李洁军到河北涞源浮图峪,找到沙飞拍摄的照片“战斗在古长城”原址,拍摄了照片《再现八路军战斗场景》。
2007年11月 双凤山陵园管理处主任赵松茂专程到广州,沙飞儿子王达理、王毅强分别将珍藏多年的沙飞印章、《晋察冀画报》社用过的底片箱,捐赠给《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管理处。这枚印章是沙飞生前最常用的一枚,沙飞去世后由石少华保存,1966年交给王达理;底片箱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画报》社制作的,用于存放照片、底片,原由阜平上庄民兵、王毅强的干爹耿同金保存。2004年5月,沙飞子女到访阜平,耿同金已经去世,其家人将底片箱交还王毅强保管。
2007年12月28日,《沙飞摄影全集》获“第六届解放军图书奖”。
2007年12月11日,是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抗敌剧社》当年许多剧照是沙飞拍摄的。
2007年12月11日,也是《抗敌报》创刊七十周年的日子。
王雁为这两个70周年的纪念活动专程到北京。
2007年12月11日, 在北京举办《抗敌报》(1937年12月11日创刊,1940年改名为《晋察冀日报》)创刊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抗敌报》社创始人沙飞女儿王笑利、王雁受邀参加活动。《抗敌报》社三任总编:沙飞、洪水、邓拓的家人、后人及报社的老记者、编辑们相聚。
左起:王雁(沙飞女儿)、邓小岚(邓拓女儿)、陈小越(洪水小儿子)、陈剑戈(洪水夫人)。
2007 年《河北电视台》播出《我的爸爸叫沙飞》
2007 年《广东电视台》播出《枪声背后的英魂》
2008年3月,“沙飞摄影作品展”首次在美国休斯顿《FotoFest2008摄影双年展》展出 ,展出沙飞作品60余幅。王雁、司苏实应邀到美国参加休斯敦国际摄影节。
2008年4月11日至24日, 王雁、王少军应《日本中国友好协会》邀请,到日本参加沙飞摄影作品日本巡展有关活动,除了有沙飞摄影作品70余幅外,还有关于津泽胜医生的照片资料。
影展在日本东京、大阪、京都、熊本、鹿儿岛等地巡展,在都城举办的是聂元帅与沙飞的影展。以后继续在各地巡展至2011年,在日本引起很大反响,观众留下几百条留言。
王雁在东京开幕式发言。
东京展览海报
都城展览海报
自2008年4月沙飞摄影作品在日本巡展以后,先后有五批日本友人到访沙飞的家乡及工作生活的地方。
1. 2008年8月25日,日本日中友好协会京都分会理事长桐畑米蔵等10人访问广州,参观黄埔军官学校等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古迹;并与在广州的沙飞后人相聚。沙飞长子王达理、次子王毅强、女儿王少军、长孙王平、曾孙女司徒洛娃与日本友人相聚在广州白云宾馆。
2. 2008年9月21日至23日,日本日中友好协会常任理事、都城(美穗子家乡)分会会长来住新平到访广州。王雁、王少军全程陪同。
3. 2010年5月20日至25日,11位日本朋友走访沙飞的家乡广东开平。王雁、王少军陪同。
日本沙飞研究会成员参观世界遗产——广东开平碉楼。
日本沙飞研究会成员到访开平《司徒氏图书馆》。
4. 2011年3月,来住新平一行到上海、汕头、南澳岛寻访沙飞足迹,王雁陪同。
5. 2012年2月21日,王少军陪同日本友人森川登美江女士等两人到广州潮音街、新亚大酒店、大新路430号、以及状元坊等地寻访沙飞的足迹。
2008年3月30日, 王雁应邀到湖北黄石,参加电影《黄石的孩子》全球首映式、新闻发布会及慈善晚会。
沙飞于1939年5月拍摄了到晋察冀边区访问的美国《合众社》记者何克(郝乔治),并在《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刊登有关照片。詹姆斯·迈克马努斯的英文原著的封面是沙飞拍摄的何克的照片。
王雁赠送有关照片给黄石市、其欣然影视机构,及电影《黄石的孩子》导演和制片人。
上图左边上、中、下照片均为沙飞拍摄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晋察冀边区乔治·何克的照片。乔治·何克最后长眠在中国甘肃山丹,年仅三十岁,事迹很感人!
2008年5月13日, 王雁应邀参加重庆《聂荣臻研究会》第14次理事会,做专题发言“聂荣臻与沙飞”,并向《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赠送《沙飞摄影全集》。
2008年11月10日, 第七届世界《薛·司徒凤伦联谊大会》在广东开平市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薛·司徒凤伦的两姓乡亲和特邀嘉宾600多人出席盛会。联谊大会五天期间展出司徒美堂、摄影家沙飞、画家司徒乔、画家司徒奇等薛·司徒家族名人展览。王雁作为特邀嘉宾,与妹妹王少军、及女儿一家出席大会,并向海内外来宾赠送“沙飞塑像落成纪念封”。
2008年11月14日至11月16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沙飞影像研究中心”首届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研讨会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沙飞影像研究中心》和《广东美术馆》主办,《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管理处承办。学术研讨会的研究主题为:“战争、苦难、知识分子与视觉记忆。”
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有王雁、顾棣、来住新平、司苏实、邓启耀、何咏思、顾铮、高华、王瑞、杨小彦、安哥、黄璜生等专家学者。
2008年11月学术研讨会后,顾棣父子、司苏实,王雁及来住新平先生、何咏思(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在读博士)在河北追寻沙飞的足迹。
2009年5月,“沙飞摄影奖”第二届颁奖典礼在《广东美术馆》举行。 “学术奖”:李媚;“创作奖”:艾未未、张新民; “特殊贡献奖”:顾棣。
2009年2月, 李洁军获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最高奖《荷赛》肖像类组照三等奖,作品组照“复制战争”,包括复制沙飞“战斗在古长城”的照片《再现八路军战斗场景》。
2009年4月19日至24日,由《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组织的“寻访沙飞足迹之旅”访问团一行14人,自费专程从日本到中国,与中国部分沙飞研究人员及亲历者等共同组团,对当年沙飞战斗过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部分遗址,进行了专题寻访,王雁全程陪同。
2009年5月,王雁、顾棣、王瑞、司苏实、王少军等摄影史研究人员走访沙飞故里广东开平。
2009年9月,“沙飞摄影网”英法文索引版正式开通,沙飞及其团队开始走向世界。
2009年5月,第二届沙飞摄影奖后到开平。王雁向家乡图书馆赠送沙飞塑像及第二届沙飞摄影奖画册。沙飞塑像由王雁出资,司徒慧敏之子司徒兆光(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创造完成。
2009年12月,日本都城市政府代表团、《都城日中友好协会》23人(包括两位翻译)专程从日本到重庆江津,参加“聂荣臻元帅诞辰110周年暨中国江津·日本都城友好交流协定缔结10周年 ”纪念活动。日中友好协会都城支部来住新平专题报告“聂荣臻元帅的人道主义和沙飞”。
2009年12月,王雁应邀参加重庆江津“聂荣臻元帅诞辰110周年暨江津·日本都城友好交流协定缔结10周年”纪念活动。
2009年7月,沙飞研究正在日本悄然兴起,来住新平再度访华拜访顾棣,通报日本沙飞摄影研究情况。
2009年9月,我国驻日本札幌总领事胡胜才出席沙飞摄影巡展开幕式。
2009年,王少军为《中国红色摄影史录》挖掘出中共领导人邓发拍摄延安照片、东江纵队摄影史料,填补了华南地区缺少红色摄影史料的空白。
2009年9月,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在山西省平遥古城举办“纪念白求恩逝世70周年摄影展”( 沙飞、吴印咸拍摄的作品)。加拿大驻华大使、沙飞之女王雁、吴印咸之女吴筑清等出席开幕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