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飞时代 :——踏着前辈的足迹前进!(2)

少军
创建于2023-01-14
阅读 1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长城学会》会员、沙飞学生顾棣、《长城小站》网友寻找、考证沙飞拍摄的长城照片原址


   1997年春节期间, 《长城学会》会员严欣强及儿子严共明、马骏、王盛宇、方明5人在河北涞源找到了沙飞拍摄“战斗在古长城”照片的原址。


   2003 年 8 月 31 日 ,《长城小站》张保田(老普)、刘钢(随手)等 十几人,在河北涞源找到了沙飞照片“八路军在古长城欢呼胜利”拍摄地。他们把“战斗在古长城”的楼命名为“沙飞楼”;“八路军在古长城欢呼胜利”的楼命名为“欢呼楼”。


    2004年4月1日,顾棣口述、贾晓霞整理的文章“数十年研究考证终揭历史迷雾‘长城战斗’照片均系沙飞拍摄——记老摄影家顾棣对抗日战争经典摄影名作’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等作品的考证历程”完成。该文于2005年2月在《长城小站》网站首发。


   2004 年利用“十一”假期,洪峰(诗书)、张保田(老普)、刘钢(随手)等人前往河北阜平、涞源、山西灵丘等地探访长城遗迹。返京后,经《长城小站》网友们三天热烈讨论,以洪峰当时拍摄的图片为依据,确认沙飞在 1937 年 10 月拍摄的照片:“八路军骑兵挺进敌后”的地点:山西省灵丘县三楼乡长城隘口——牛帮口“茨字十八号台”。


   2004 年 11 月 22 日 ,毛毛(严共明)在《长城小站》连续发表 10 篇文章“成功辨认沙飞大量老照片”及“关于辨认老照片的经过和感想”。至此,沙飞在抗日战争中拍摄的长城照片,基本找到原拍摄地点。


    

   2005 年 9 月,在山西《平遥国际摄影节》,《长城小站》举办“抗战·长城——民间寻找战争遗址影像展”,把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拍摄的长城照片及今天在原址拍摄的照片展出。中方老照片大多为沙飞拍摄。展览期间,播出沙飞摄影作品幻灯片。顾棣、王雁参加了有关活动。《长城小站》还在北京农大、北大、北航等高校举行《抗战·长城》巡回展览。


    这些长城民间团体,为发掘研究中国长城抗战历史、保护长城文化,均作出值得留下的一笔浓墨重彩的历史!

   2000 年 3 月 4 日, 沙飞去世 50 周年。《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人民画报》、《艺术世界》、《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光明日报》、《深圳商报》、《文汇报》、《中国老年报》、《 民族艺林》、《南方都市报》 等报刊杂志发表有关沙飞文章及作品。


    当天,深圳摄影师陈远忠、周展、张新民、肖全、余海波、杨延康、劳革强、左力等聚首在王雁家,共同悼念沙飞。

   2000年,《南方都市报》:《风吹来的沙,落在悲伤的眼里》。

   2000年3月,沙飞逝世50周年时,《解放军画报》的文章。

   2000年,《中华儿女》杂志文章。

   2000年3月,《人民摄影》报介绍沙飞。

    沙飞1937年在山西参加八路军之前,曾住在温健公、宋维静家里,也遇到他们的朋友赵静。温健公1938年牺牲。

   2000年,王雁、王少军在广州探望宋维静;王雁在北京探望赵静。赵静对沙飞留有深刻印象,立马书面记载了对沙飞的回忆。


    2001年,《保定电视台》倾注心力拍摄、全景记录中国红色摄影历程的电视纪录片《瞬间》,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


  《瞬间》6集专题纪录片:长城烽烟/战争黑与白/明朗的天/美丽的鲜花/血染的底片/聚焦决战。

   2002 年 9 月,“沙飞摄影展”在山西《平遥国际摄影节》展出,作品 40 余幅(安哥策展的“南方十一人影展”之一);                 

   同年 11 月,“沙飞摄影展”,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 第二十届“中国摄影艺术展”(承德)展出,作品 91 幅。

    

   2002年11月,王雁、王少军回到家乡广东开平,寻找父亲第二次影展后托人带回到开平的作品。我们来到名叫“华侨楼”的碉楼寻找。经历过几十年,已经是人去楼空了。当时开平摄影家协会主席余沛连陪同并作了报道。在2015年广州农讲所《沙飞镜头中的抗战》展览开幕式,我们见到了这栋碉楼的主人。

    在桂林寻访父亲沙飞、母亲王辉的踪影


  寻找父亲沙飞(1937年)、母亲王辉(1940年)在桂林的踪影:


  2000年,王雁到了桂林,在桂林图书馆查阅1937年的报刊,看望《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魏华龄先生,之后,常与忘年交魏华龄老人(1919年出生)通电话,各出新书,一定相送。

  2005年王雁与王少军到桂林。

  2010年大姐王笑利到桂林。


   2011年11月10日至12月2日,《追寻沙飞足迹——纪念沙飞诞辰百年摄影作品及文献巡展》在桂林举办,由《广东美术馆》和《桂林博物馆》主办。沙飞长子王达理及妹妹王雁、王少军到桂林参加开幕式,之后寻访父亲母亲在桂林的踪迹:父亲沙飞在桂林举办个人第二次摄影展览的桂林中学;母亲王辉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2002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沙飞》摄影小黑书,李媚、阮义忠主编,顾铮作序。

   2003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节》:“沙飞、吴印咸塑像和展览”在《平遥摄影博物馆》揭幕。这是中国为摄影家沙飞矗立的第一座雕像。沙飞长子王达理、长孙王平、女儿 王雁和王少军参加了塑像揭幕仪式。王雁也与平遥结下了不解之 缘。

2003年,平遥沙飞雕像下,左起:顾棣、王雁、王达理、王少军。

    外国摄影师听说我是沙飞女儿,马上要与我合影留念。

沙飞长孙露出自豪的表情!

   2003年8月,卡尔逊的孙女凯瑞与儿子,专门见了沙飞的长女王笑利。他们送给王笑利几张卡尔逊的照片。其中五张是卡尔逊第一次到访晋察冀边区时沙飞拍摄的照片。原版照片在美国罗斯福图书馆。

   卡尔逊是第一位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美国军事观察家。1938年1月第一次到晋察冀边区,1938年6月底,第二次到华北。曾任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卫队副官,与罗斯福私交甚密。1937年7月受罗斯福委托,第三次来华。到过延安、八路军总部,是到华北敌后八路军进行实地考察的第一个外国军人。

   沙飞记录了卡尔逊两次在边区的活动。1940年他在纽约出版《中国的双星》一书,他拍摄的有关照片大多丢失,只有沙飞拍摄的他第一次到访的部分照片存留。卡尔逊194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2003 年《广东电视台》播出“寻找父亲沙飞”。


 2004 年《北京电视台》播出“寻找欢呼楼”。


    

  2004年5月20日 ,石家庄《河北省 双凤山陵园》沙飞铜像落成


    《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解放军画报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报社》、《中国摄影杂志社》、《大众摄影杂志社》、《中国摄影出版社》、《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北京鲁迅博物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日报社》、《石家庄军分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以及河北省、石家庄市等有关单位代表、各界人士数百人参加揭幕仪式,并参观沙飞摄影作品展。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聂力中将、邵华少将、田华, 沙飞长子王达理夫妇、长孙王平、长孙女于兰、以及沙飞的四个子女及外孙黎明恩、沙飞七弟司徒彤夫妇、学生顾棣、王朝秀等参加了该次活动。 周巍峙、聂力题词;周巍峙、王达理等发言。沙飞后人、顾棣、王朝秀等 到石家庄、井陉、平山、阜平寻访沙飞遗踪。《石家庄日报》整版大篇幅几天连续报道。

沙飞亲属在雕像前留影。

沙飞五子女在雕像前留影。

石家庄日报的报道。

   2004年11月,沙飞长子王达理、媳妇于晶萍、长孙王平、女儿王雁、王少军到汕头、南澳岛、广州各地寻访沙飞的足迹。

到南澳岛追寻沙飞的足迹

在汕头追寻沙飞王辉的足迹

   2005年 ,“沙飞影像研究中心”成立,由沙飞之女王雁提议,《中山大学》正式立项,建制在传播与设计学院,是一所正规的学术研究机构。

   研究经费来自《广东美术馆》正式收藏的沙飞一套摄影作品的收藏费用的一半,经王雁同意拨给研究中心。“沙飞影像研究中心”的宗旨是:通过学术研究,让沙飞的精神遗产公共化,成为社会共有的财富。


   2005年,“沙飞摄影奖”由王雁 发起,沙飞作品的主要收藏机构《广东美术馆》以及主要研究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沙飞暨影像研究中心”参与,共同设立,每两年一届,每届将产生三位获奖者。“沙飞摄影奖”旨在发扬沙飞精神,奖励使用摄影手段关注社会和人类自身命运并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沙飞摄影奖”尤其鼓励持续关注社会与人类自身命运的华人个体,以及在推进摄影和使用图像方面对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华人个体。“沙飞摄影奖”资金是广东美术馆收藏沙飞摄影作品费用的另一半。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沙飞摄影全集》由沙飞夫人王辉为名誉主编、王雁执行主编;《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王雁著;《血肉长城》《纪念白求恩》、《塞上红都》三本书均由王雁、 察哈尔合著;《沙飞摄影选集》王雁、 安哥两人为主编。以上著作分别由《长城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


   2005年7月9日,在北京涵棼楼书店举办《沙飞摄影全集》、《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出版发布会及“沙飞摄影展”,并首次公开展出白求恩遗赠给沙飞的照相机。有关出版社、《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界人士、沙飞战友裴植、赵银德、孟昭瑞,聂荣臻之女聂力、沙飞女儿王笑利、王雁、王少军及战友之子女邓壮、石志民、汪林立等出席发布会。

   2005年8月31日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隆重举行揭幕仪式。展馆陈列抗战时期的照片215幅,其中46幅为沙飞拍摄。沙飞子女王达理、王笑利、王雁应邀出席活动,并向纪念馆赠送《沙飞摄影全集》等书籍,向受邀参加活动的100个人(家庭)赠送《沙飞纪念集》。纪念馆后院“红色新闻战士”三人塑像,挎照相机的是沙飞。


   2005年8月,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美术馆》举办“历史不会忘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历史图片展”。王笑利在“战斗在古长城”前留影。


   2005年9月18日,广州番禺“血肉长城——沙飞抗战摄影作品展”在番禺广场展厅开幕。沙飞众亲属均参加。


     2005 年 8 月 24 日 ,在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王雁与聂力、陈昊苏等人一起,见到第六次来华访问的美穗子。 8 月 25 日 《人民日报》发表记者于青文章“我们永远是姐妹”:“聂力向美穗子介绍说,当年我父亲拉着你手的那张照片,是一个名叫沙飞的记者拍摄的,今天他的女儿也来了,没有她父亲当年抢拍的照片,就没有我们的见面。沙飞的女儿王雁把新出版的《沙飞摄影全集》赠送给了美穗子。”

    右起:聂力、美穗子(日本小姑娘)、王雁

   2005年9月30日 ,《日中友好协会》常任理事、日本都城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来住新平先生到《河北省双凤山陵园》参观沙飞摄影展览馆。在“将军与幼儿”照片前,来住新平说,如果没有沙飞当时拍摄的照片,可能也就没有机会在日本找到照片中的遗孤美穗子,那么以后的美穗子重回再生之地谢恩等一系列象征中日友好的活动将不会发生。这段中日友好的故事也将会被历史长河所淹没而不会延续到今天。

   沙飞1940年拍摄《将军与幼女》时说过,照片几十年后发到日本,会起很大作用的。沙飞的预言实现了!!!


    

   2005年8月30日 在《晋察冀画报》创刊地——河北平山县碾盘沟村,举行“沙飞亲属支持希望工程·沙飞房东珍藏革命文物捐赠仪式”。王雁遵照母亲王辉遗嘱,将捐赠给希望工程的人民币两万元捐给碾盘沟村小学,王雁荣获碾盘沟村荣誉村民;碾盘沟村民将保存至今的沙飞遗物捐献给《河北省双凤山陵园》管理处;双凤山陵园向碾盘沟村希望小学赠送电脑,并向捐赠沙飞遗物的碾盘沟村村民杜兵树颁发收藏证书。



   2005年10月29日 沙飞(原名司徒传)长子王达理、长孙王平、次子王毅强、女儿王雁、王少军回故乡广东开平赤坎镇,参加《司徒氏图书馆》建馆八十周年庆典活动。并遵照母亲遗嘱,将捐赠给希望工程的人民币两万元捐给司徒氏图书馆及司徒族人捐助的《教伦中学》,并赠送《沙飞摄影全集》等书籍;祭拜了开平赤坎镇司徒家族一世祖司徒新塘(1324—1394)墓地;造访祖父出生地——赤坎镇书楼村、及坐落在旁的牛路里村司徒美堂故居。沙飞二弟、六弟的家人也参加了活动。参加庆典活动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香港等地的凤伦公所、教伦堂、司徒氏宗亲会等10多个社团,和百余名海内外专程回乡的乡亲,及家乡父老乡亲数百人。


   2005年11月27日 《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开平隆重举行授予开平市“中国摄影之乡”称号授牌仪式暨“沙飞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王雁、王少军姐妹出席活动。


   2005.8      《中央电视台》 文献纪录片_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节目《抗战》。


   2005 年,《石家庄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播出《沙飞与石家庄》、《寻找沙飞》。


   2005 年,《日本都城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片《归迹——都城与中国 65 年的故事》(获日本记录片二等奖)。

    “归迹”影碟封面人物左起:来住新平、王雁、美穗子、聂力、陈昊苏、聂菲。

     2005 年,《广东电视台》播出《江门电视台》制作的《沙场飞影》。


    2005年, 《辽宁教育音像出版社》影碟 《中国抗日战争纪实》(十碟装)总编导:杨克林。


    2005年5月,沙飞夫人王辉逝世,享年94岁。王辉的骨灰安葬在石家庄沙飞雕像的基座里。沙飞王辉永不分离!

   2005年8期,抗战胜利60周年,《人民画报》专刊,封面沙飞作品,里面沙飞和作品介绍: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凤凰周刊》杂志封面采用沙飞作品。里面有介绍沙飞的作品和文章:

2005年,广州《摄影之友》杂志登载介绍沙飞的图文: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中国抗日战争图志》《世界抗日战争图志》编著者、抗战史专家杨克林、曹红著作《说不完的抗战》中,有专门介绍沙飞夫妇的篇章。他们奉送王雁战友留念。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著的“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一书,有介绍沙飞的内容。

      完

阅读 1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