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后

HollyHuang
创建于2023-01-14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Al Azhar Mosque 爱玆哈尔清真寺 埃及

2017年圣诞去埃及旅游, 在尼罗河游轮上早餐的时候,游客众多, 厨师只给我送来一个阿拉伯煎饼, 说因为我是他们的“姐妹”。 那一刻我非常感动, 有回家的感觉。一个小小的煎饼, 带给我的是同胞的接受, 即使最早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并建立清真寺已经超越千年,即使我的祖先离开阿拉伯帝国曾经的土地已经几百年, 即使我对于阿拉伯的语言文字知之甚少。 我还是体会到了那份温暖的接纳。 从埃及回来后, 我会经常想起在开罗看到清真寺时的震撼, 也会一遍遍思考穆斯林于我的意义, 在这里稍作分享。

牛街清真寺 北京

源起


小的时候和妈妈出去玩,第一件事就是侦察清真餐馆, 无论是看到清真两个字还是看到伊斯兰的书法都很开心, 有吃饭的地方了。那时我觉得惊讶的是无论去哪里都能找到清真餐馆。 我姥爷70多岁的时候去山西晋中的小城榆次, 拄着拐杖, 一瘸一拐地在一条街的拐角找到了一个不起眼的清真寺,然后就把这个三四线小城的清真餐馆以及卖羊奶的人家都搞清楚了。 我陪着姥爷去买鲜羊奶的时候, 主人正在挤羊奶, 和我一起排队的居然是散落在小城边边角角的回民。 人数可真不少。 所以我打小的感觉是回民哪里是少数民族呢, 明明咱们的回回遍天下啊。 那时的我很好奇, 回民的祖先是怎么背井离乡来到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呢?

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

海上陆上丝绸之路


长大以后慢慢明白回民其实是历史上来华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在中国生活下来, 经历了千年汉化的结果。  和地道的阿拉伯人比, 回民多了汉化的过程。 和华夏大地的汉族人比, 回民有自己独特的穆斯林文化。 历史上回民起源有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侨居: 丝绸之路在西汉时开通后, 不断发展。 在中国历史进入隋唐的时候, 跨越亚非欧三块大陆的阿拉伯帝国也拉开了六百年荣光的历史。 在历史时间上, 阿拉伯帝国和中国唐宋时期吻合,两个强大的国家彼此有无数贸易往来,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给中国送来无数的阿拉伯商人,他们很多定居在中国。 (那时从阿拉伯到中国往返一次需要两年时间) 这些商人在中国聚集在一起居住, 有自己的市场和墓地, 也在那时建立了最初的清真寺, 广州怀圣寺和杭州凤凰寺始建立于唐朝, 扬州仙鹤寺和泉州清净寺建于宋朝, 这几个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最早的穆斯林侨居地。 也就是说,阿拉伯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在做跨国贸易的同时给中国带来了穆斯林的文化, 而后相当一部分人侨居中国。那时中国称他们为“藩客”,那时被中国人视为外国侨民。

杭州凤凰寺

广州怀圣寺

扬州仙鹤寺

泉州清净寺

第二阶段是落地生根: 横扫天下的元帝国疆土跨越华夏大地和原来的阿拉伯帝国, 同时元代的人分为四等, 色目人(主要是回回)是第二等。这样的国家里, 阿拉伯人波斯人到中国来不再是侨民, 而是国内旅游。 同时元帝国的发展需要大量各阶层的阿拉伯人, 波斯人, 从士兵到学者, 从商人到医生, 各阶层的穆斯林融入了中国每一寸土地, 参与了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乡成为故乡。 到了明朝,回族大将常遇春更是帮助朱元璋开国。 在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下, 这些穆斯林完成了汉化过程,在中国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生存下来了, 形成了自己民族 - 回族。 所以说,回族不是阿拉伯人, 而是阿拉伯祖先千年汉化的结果。  

千年之后


从盛唐开始, 一千四百年过去了,那时的阿拉伯商队的驼铃声早已飘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作为他们的后代 语言, 文字甚至习俗都被历史的风尘涤荡殆尽,还能留下的对于文化的理解其实就是这个文化中最本质最宝贵和最有生命力的内容。 也许我的一点粗浅的理解可以帮助大家看到伊斯兰文化中最可以经历时间检验 内容,于我穆斯林教会了我如下观念: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埃及

1 偶像


穆斯林不支持偶像崇拜, 真主是唯一的神, 古兰经是惟一的经书, 无论是先知还是使者都只是在传达古兰经的意思。  在清真寺里没有一个人像, 因为大家所遵从的是古兰经, 而不是某个人的想法。 在我看来这是法治(虽然是宗教的法规)而非人治的雏形,也是伊斯兰文化最有魅力的观念。

2. 穆斯林的葬礼


在任何一种文化里,葬礼是这种文化高度的浓缩和表达, 中国的回回在几百年汉化之后,阿拉伯文字可以不学, 阿拉伯语言可以不说, 但是用穆斯林的葬礼的方式告别世界是每个回回最执着的要求。汉族人讲究厚葬, 人入土为安后有七七四十九天可以和这个人告别, 每隔七天都会告诉你亡人今天在哪里跋山涉水, 同时可以用烧纸的办法和亡人沟通, 我始终认为这个过程是非常人性化的, 用一套仪式帮助活着的人接受一个人的离去。 而回民讲究“三日必葬, 葬必薄葬”, 亡人洗净之后直接白布裹身, 放到穴中。 穆斯林的墓都是“头北足南,身体侧卧,面朝西方”。这套葬礼的规定其实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总结出帮助活着的人让迅速生活回归正轨, 同时勤俭度日的办法。 穆斯林的葬礼最人性化的地方是坑挖好之后由亲人去试试, 挚爱亲人躺在亡人最后的安息之地里, 试试大小感觉, 这是能为亡人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何尝不是一个郑重的道别呢?亡人的脸向着西方, 也就是麦加的方向, 这何尝不是落地生根后对于故土的那份思念呢?穆斯林葬礼上阿訇念经和汉族的和尚超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都是阴阳永隔后寻找到的交流方式。葬礼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告别, 同时也是对于原生文化用生命的坚守。

牛街清真寺窑殿(Mihrab)

瑞法伊清真寺 (Al-Rifai'i Mosque) Mihrab和讲台 埃及

苏丹哈桑清真寺 (Mosque of Sultan Hassan) Mihrab和讲台 埃及

苏丹哈桑清真寺 (Mosque of Sultan Hassan)讲台 埃及

穆雅德清真寺 (Mosque of Sultan al-Muayyad) Mihrab和讲台 埃及

伊本图伦清真寺(Mosque of Ibn Tulun) 的Mihrab和讲台 埃及

杭州清真新寺Mihrab

3. 清真寺


几乎每个回民聚集区都会有清真寺, 形式可以不同,有的是中国的亭台楼阁式的, 有的是传统的大拱顶火焰门,但功能上非常类似。 清真寺一般都要有礼拜殿, 水房,和宣礼塔。 礼拜殿殿的最主要的墙的正中间有一有壁龛 (Mihrab), 指示了麦加的方向,Mihrab是伊玛目阿訇带领大家做礼拜时站立的位置。 旁边是讲台,在主麻日阿訇要登台宣讲。诵读古兰经时不可以放音乐和唱歌虽然回回一般都是能歌善舞。礼拜殿下面铺有地毯,因为回回要赤脚礼拜。 

在中国的清真寺水房分大净和小净, 主要是礼拜前自己清洁的地方。 但在阿拉伯地区很多清真寺只是有自来水或喷泉让大家清洁自己。

清真寺的宣礼塔主要是在没有钟的年代, 登到高塔呼唤大家来礼拜。 原来清真寺有四个宣礼塔, 向四个方向呼喊。 中国的清真寺有的变化为一个或两个, 功能也从呼唤大家礼拜变成报时。 现在宣礼塔就变为一种建筑的标志而没有实际的功用了。牛街清真寺有一座望月楼用来观察新月,来确定斋月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牛街清真寺还有一座邦克楼,用来通知大家时间,都是从宣礼塔演变而来。我97年在美国读硕士时, 学校里有很多阿拉伯同学, 学校的国际学生节的时候, 阿拉伯同学就是表演怎么在宣礼塔上呼唤大家来礼拜, 嗓音非常嘹亮。 

像中国书法一样,阿拉伯书法有很多字体, 对笔和墨都有要求, 在中国的清真寺里往往有很多伊斯兰书法, 非常精美。  

杭州清真新寺宣礼塔

北京牛街清真寺邦克楼(宣礼塔)

4. 穆斯林装饰


穆斯林喜欢鲜艳的颜色但是强调图形的简单。 很多的装饰都是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数字或者自然界的简单图像用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设计出精美的图案, 复杂程度超过想象。 同时, 这么复杂的设计穆斯林可以用不同的石头磨出, 叹为观止。 穆斯林的祖先一定是设计的大师。

伊斯兰书法

伊斯兰书法

5. 天下回回


远离故土, 更需要团结一致。 所以所有回回几乎从小的教育就是天下回回是一家, 其实这就是社区里彼此帮助彼此支持的文化, 这在汉族文化西方文化里是相通的, 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古代汉语中,“清真”一词常被道家用来表示“纯真朴素”、“幽静高洁”之意,如《世说新语·赏誉》:“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世说新语》:“太祖以清真而敬之。”唐朝李白就有过“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的诗句,明清时期,中国的伊斯兰学者介绍伊斯兰教的时候曾使用“清静无染”、“真主原有独真,谓之清真”等词句来称颂伊斯兰教所崇奉的真主安拉,故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称其寺庙为“清真寺”,后来回族的穆斯林越来越多地将“清真”一词使用在对伊斯兰教的称颂和解读中,认为清则净,真则不杂,净而不杂是为“清真”,如此,“清真”一词与伊斯兰教的关联便渐渐牢固了起来。如今常用的与“清真”相关的词如“清真寺”、“清真言”、“清真食品”、“清真餐馆”等。


对于普通人家而言, 清真意味着讲究卫生, 清真意味着不断自省, 提高自我修养, 清真意味着宽恕别人的过错,给别人改正的机会。 从小到大回民家庭都是非常严格地要求, 听得非常多的一句话是“许他不仁, 不许我不义”。 小时候不觉得, 长大了才明白做到是很高的道德规范。 

远离故土千年,几百年汉化之后, 回族成为了中国第四大民族, 他乡早变成了故乡。 时光带走了曾经的语言,文化, 留下的就是勤奋, 勤俭, 不断自省,团结他人的品质的, 以及对于故乡的眷恋。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