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泣泪悼乃光

观远
创建于2023-01-12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苍洱泣泪悼乃光


                    王观远


张乃光老师与我同庚,都是属牛的,共和国同龄人。

我们因游泳而相识,我仰慕他的才华,他喜欢我的照片,一起在《新浪博客》交流,在洱海边游泳,谈天说地,甚是投缘,越走越近,成为知己。

乃光老师的文品、人品,有口皆碑,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对我的帮助教诲更是一言难尽。

三年前他从北京回来过春节,我去送他《博海十年》;去年12月21日又去送给他《下关中学初59班60周年》,真可谓以书传情。两次都与乃光老师在他家门口见了一面。他邀我进门叙叙,都因疫情而告辞,没有想到竟然成了永诀!

这两本书的编辑都得到乃光老师的无私帮助,凝结了他的心血,铭记着我们的情谊,我将永世难忘。

1月10日早上惊悉噩耗,如雷轰顶,痛不欲生……

我一生拍过无数的照片,却没有为乃光老师留下几张,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为表达对乃光老师的敬意,仅从微信朋友圈收集了部分缅怀的文字,虽然只是我目光所及的点滴,都是发自内心的声音。

一人离去万人悲,由此可见百姓的口碑和乃光的人品。


前几天乃光告诉我争取把悼念孙祖德老师的诗文收录成篇,因故未能完成。偶然之间却作成了此文,莫非此乃天意也……

谨以此文,聊表心意,告慰先灵!

网络原文转发,未作修改,部分作者实录网名。随机录入,排名不分先后。


如有偏差,敬请包涵,并向所有作者致谢!

2015年我们一起横渡洱海,左起:张乃光、王观远。



    王艳钧 

    2023年1月10日,大理文学界传来噩耗,著名作家、大理新时期文学领军人物张乃光老师辞世,令人悲怆不已。敬爱的张乃光老师一生穷力白州文化,德高望重,实乃文坛楷模。忆往昔,关怀后辈,滋培后生,堪是园丁巨匠。吾1980年就读大理财校期间,曾痴迷文学写作,创小小说《夕阳西下》,投稿《大理报》,得到时任“洱海”副刊编辑的乃光老师采纳,编发于副刊上,激吾于苍洱之间迸发活力,开启吾之文学之梦旅,吾感恩致远。仅以此联,献给乃光老师,聊表吾之悲痛,愿老师一路走好。

    长联一阕怀大贤——痛悼张乃光老师

     乃天地不公,无端作弊,遣来疫魔冠状,犯我域疆,掳我群贤,污山浊水狂獗。惶惶矣,或奥密克戎,或变异毒株,凶残暴戾,积起黑云霾瘴,阳烧市井乡村,曾几舞翩跹。垂暮时堪堪挣扎,入侵玉洱,席卷银苍,呜呼哉,绑君赴任做文曲;

     光古今高士,博爱开场,莫道岁月峥嵘,沁馨农苑,逸馨远志,可点可圈韶华。熠熠乎,偕风城意蕴,偕雪踪花语,儒雅悠柔,煅成蓝帕秋湖,走进人文视野,恰如歌浩荡。创新处淑淑痴迷,雄赋名都,豪吟大理,七四寿,绮杖归朝为癯仙。

    李镜泷

    惊闻张乃光老师因脑梗走了,他首先是个好人,然后才是一个好作家。他斯文、儒雅、勤奋、良善、和蔼,思想深邃却平易近人。《细嗅蔷薇》分享会上,他骑着摩托车亲自赶来,结束后匆匆离去。

    相逢已无“来年”,再期只在“梦中”   

    ——悼张乃光老师

    微信里,你还在,头像是你的半身照。

    你深情凝目,鬓角虽然有白发掩映,

    但无法掩饰你高鼻深目的俊美面容。

    想起你,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

    消息传来,许多人不敢相信。

    然而,事实俱在,无数人垂泪悲悼。

    苍洱有情,应与下关风一起念叨你的名字;

    文坛知遇,省内外唁电飞传;

    人们不会忘记你的美文,更不会忘记

    你亲切如家人的循循善诱和关怀备至。

    你生命的指针停留于2023年1月10日凌晨;

    你微信的动静停留于2022年12月19日;

    行走于龙尾关,你留下了最日常的场景;

    你自己经营的公众号“湖光心影”停更于

    2022年10月14日上午9:33的《词八首》。

    你最后一首《鹧鸪天》里写到:

    “举杯思友人何在,岂敢悲秋一己怜?”

    而今,众亲友举杯,你和蔼的音容何在……

    你在公众号连载《绕着洱海说故事》。

    然而,这故事停更于2022年7月11日的

    第五十二个篇章:苍山仙乐撩人心。

    你留下的文字,如何不是“苍山仙乐”,

    如今,又将撩动多少苍洱子民的心扉。

    还记得,《细嗅蔷薇》分享会上

    你匆匆赶来,作了精彩的发言,

    没留下一起餐饮,骑上摩托你潇洒而去。

    这一去,就没能再次亲聆你的慈言。

    只是偶尔在微信里问讯一声,然而

    山高水长,正如你在另一首词中所说:

    “举杯却怕来年约,雨巷槐花在梦中”

    相逢已无“来年”,再期只在“梦中”

    你留下的最大财富,除了文字

    更有你的为人:宽厚如苍洱;

    你对文友的鼓励:润物细无声;

    苍洱大地有你这样的赤子是有幸的;

    能认识你这样的长者,我们是有幸的!

    文字若有灵,你那用心浇灌的文字

    当继续滋养苍洱大地,佑我苍生,

    苍山披雪兮,魂兮归来!

    洱海托月兮,魄兮归来!

    疾病能三番两次夺走人的生命,

    但夺不走人的魂魄,何况是你。

    你的魂魄光照千古,你的人格巍巍屹立。

    文坛有失,苍洱永思,念你如常!

    王艳钧

     悼张乃光先生

     苍峰雪影淡云霞,

     古柏老松系白纱。

     曾许青春缘土梦,

     敢犁文化绽奇葩。

     秋天湖上辞踪迹,

     蓝手帕间送学家。

     走进风城开视野,

     流泉之爱怆天涯。

    深切悼念张乃光老师,老师一路走好

    


张焰铎

     噩耗天降

     无泪无语

     你叹孤云独醒

     我哀光逝人寰

     文思邈远

     友情难断

     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


    张如旺

     痛悼哀祭敬挽张公乃光先生

     張揮妙笔苍洱间,

     公担道義著华篇。

     乃是大理宏博才,

     光耀文坛铸乾坤。

     修身松竹梅兰品,

     齐家育培龙凤腾。

     治学严谨传佳话,

     为人行文求实真。

     立心天地系生灵,

     德融山水上善登。

     功建报业兴文学,

     言传身教启俊贤。

     流誉身后丰碑在,

     芳华春秋青史存。

     千千心结痛悼君,

     古道西风鹤驾仙!

     相识相知45载春秋寒暑之不才老弟小云南愚公张如旺顿首谨致!

    2023年1月10日夜于祥云大波那山水中,敬请合府親属节哀珍重!!!


     苍浪客

     乃光千古

     乃是文坛一面旗

     光耀苍洱清风存

     千唾瘟恶夺命去

    古来今昔叹悲催


    张锡禄

     悼学友及文 友张乃光

     曾记得沙河埂红砖楼小房间无喧闹

     我们一起刻印《浙江潮》小报

     发刊词慷慨激昂,

     想在洱海掀《湘江评论》浪涛。

     又记得你来找我打针炙,

     治的是插队宾川皮肤上的水泡。

     手抱一卷学《毛选》资料,

     两眼红肿熬了个通宵。

     几年后你送来散文集

     印象深的是冬泳洗澡

     编辑部到海边来回

     一部单车驮你到年老。

     听说你到北京带孙孙

     小寒节令你在羊声中再無烦脑

     疫情中找不到追悼会场去放声怮哭

     写一首奇奇怪怪的诗把乃光追悼

              2023年元月10日于大理大学古城校区种书第。



    李智红

     文魂羽化悲月冷;艺德存世仰天高!

             ——敬挽恩师张公乃光先生

    感觉最近两天很悲伤,心绪不宁,一时写不出什么,等心情平复过后,要写一篇长文祭奠。



    李丽琴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悼念张乃光老师

    1月10日上午下班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尊敬的张乃光老师辞世的信息,犹如晴天霹雳,心中万分悲痛,和张老师认识的场景不时浮现眼前,多么希望这消息不是真的。

    张乃光老师是大理州德艺双馨的著名作家,他的品质和风范在大理州广为传颂,有口皆碑,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我起步晚,没有赶上他编辑《大理文化》《大理报》的时候,但十多年来我一直通过他的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学习他的美文佳作,很是受益。就在不久前,我还给他快递了我的新书,希望能早日见面听他指导,没想到他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和张老师初次见面是在大理日报社通联工作会议上。2013年春,我接到通知到剑川县委宣传部领外宣奖,陈副部长给我看了一份大理日报社发给他们的文件,看到文件上我的小文《剑川的火把节》和张乃光老师的散文一同获《大理日报》2012年度好作品奖,当时真是十分意外惊喜,那时候我学写作不久,在报刊发表的文章还很少,没想到能获得《大理日报》年度好作品奖,还能与尊敬的张乃光老师一起获奖,感觉真是太荣幸了!

    当年没有去领奖没有见到张老师,但后来我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了几年,除了散文还经常向《大理日报》投新闻稿件,此后便常接到去参加大理日报社通联工作会议领优秀通讯员奖的通知,有次去参加会议时见到张老师便主动上前打招呼,因之前在新浪博客常有互动,我一提名字张老师便待我如亲人,吃晚饭的时候特意叫我跟他们坐一桌,不仅询问我的生活和写作情况,还鼓励我多读多写。后来他在编大理州白族学会《白族》杂志时也常常向我约稿,编发了我写大理各地的多篇稿件,给我不小的鼓舞。就在几天前我翻朋友圈,还翻出了数年前我们一群师友一起去剑川象图吃青年作家李达伟喜酒时的合影重发,勾起大家的回忆。当天去象图时我没有跟张乃光老师他们同坐一辆车,跟普老师他们坐的是刘老师的车,充当本地向导给没到过象图的老师们指路。在到马登一苇老师电话问路之前也不知道张老师他们也到象图作客,但他后来听到普老师他们有走云龙的计划便在我们离开象图时带点强迫式地招呼我跟他们同坐一苇老师的车回来。达伟家离下关270公里左右,记得我们还没走出象图的山天就黑了,回来的路上我没跟他们商量就跟县城一位认识的特色火锅店老板电话订了晚餐,想让他们在剑川县城吃点晚饭再回下关,或者在剑川县城住一晚。来回500多公里,还有几百公里盘山路,对他们来说是很辛苦的,但那天他们没有再吃点什么就直接回下关了,令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同时心里非常感谢他对我的关心爱护。

    后来有机会和张老师他们一同去巍山采风,因分别乘车途中没有机会交流,早我们一天回下关的他特意打电话让达伟转达我回到下关时去找他一下,达伟带我跟陈老师到他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在做着《白族》杂志的校样工作,他给我看了他打印出来的我的文章清样,还给我们分别赠送他的新散文集《蓝洱海·白月亮》,并一再挽留要请我们吃午饭,令我感动不已。回来不时学习他的洱海故事,学习他的人品文品,内心充满感激,心中一直希望有机会再见到他,聆听他的教导。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敬爱的张乃光老师走了,在这梅花散发清香的时候,他带着我们的万分不舍,带着我们对他的感恩与怀念,悄悄地走了。愿他入土为安,他和他的作品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13年1月12日

     

    



李秀成

     忽闻噩耗惊心魄,遥望远山久禁声。

     音容笑貌犹未尽,咫尺天涯梦里人。

     众思痛处何时诉,愿雪融春带雨来。

     斯人已去风范在,化悲为力慰英灵。


    杨家驹  (影墨山人) 

    沉痛悼念乃光学长挽联

痛乃才  文坛躬耕执着追求数十载  历炼一身浩然正气;

悼光兄  艺苑岁月锲而不舍写春秋  笔铸万篇文彩墨香。

     

    



杨周伟

     點苍风雪文士起

     有容乃大祭光明

     朝露待晞洱海月

     一曲秋湖千古吟

     ​          一一悼念乃光先生

    山水佳缘  等闲人

静夜有思

出差在外,没能去青光山悼念!对乃光兄长去世,当然是有所思有所想的!

 众多亲友怀念,痛惜张师早逝!如古人言:"人生七十古来稀!”民间对老人又有"六甲一,七十二,八十三,寿命坎。"之说,其实他年过七十,也算古稀老人了,不是早夭。七十二这道坎也过了,以现今优好物质生活条件,除却大恶疾意外,一般人奔八十也不算极难事,张师又长年游泳健身,他的不幸仙逝就给大家"很意外、去早了!"的感觉!莫非也是新冠肇祸所至?!

    亲友们对张师去世很悲催,更多缘由,还是他的处世为人给大家留下了诸多美好!都不舍得他走!德艺双馨,忠厚宽容,于他都不是溢美之词,而犹如等身定做。他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即便肉身归于凡尘,优秀作品依然会在历史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誉其为时代俊杰也不为过。这也可以归于他"处世"的成功。但亲友们哀痛他的离去,更多地,还是感觉失去了一位很难得的良师益友!

    与他交往,大家都体会到他是一位"性情中人","相处不累!"这就是他"为人“的成功之处!世俗社会,功利心难免,等级身份制往往会成为真诚交往障碍,但和老张师交往,却是不存在的。在岸上大家衣服脱了,泳入洱海,都是平凡肉躯,乐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大美,什么级别待遇滚一边去。这位处级干部就只是一个平常的泳友,从没有哪个会把他当作"领导",游山玩水的集体照中,他也常常不居中间位置,自觉自已是普通一员,服从组织者的乘坐出行安排,没任何特殊。从达官显贵到平头百姓,他都能从容应对,博识又谦下,情商很高但又不像刻意为之装出来的,与他交往,都能感受到他的不世侩、真诚友好!

    作家文人一般都有尖锐的个性,对此也不能以好坏定优劣。老张师的卓越学识和宽容待人,赢得众多文人学子们的尊敬和拥戴,这也是很不容易的,他退休后宝刀不老、佳作连连,如果天假以年,还会有更多名篇问世!如今斯人早逝!痛哉!

     我们与乃光仁兄在有限此生幸运跨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毛邓江湖习时代,是红旗下生出来的蛋!近几年来又经历了千年疫情,百年巨变!耳闻目睹之各种奇葩怪异,悲惨绝伦,早已数不胜数!

    有悲天悯人大慈善心的张乃光兄可能是不愿再陪大家再受此苦海无边之折磨,所以他提早走了,去天国去了!

    我们还是为他祈祷祝福吧!愿他天堂快乐无忧!

    同时也为还在苦海中挣扎的我等黎民祈祷,少些苦厄,少些烦恼,静等渡海上岸!

         莹子,昆明深夜四点。


    云中君

    从网络知悉张乃光老师因病不幸去世,心甚戚,遥悼之。

    除了家中亲长,很少在朋友圈发文悼念谁,但听闻这一噩耗的时候,心里最直觉地感到惋惜与悲痛,张老师之去世,是大理文坛的损失。

    其实我和张老师并不算很熟悉,只不过是被他约过几篇稿、被他关注过一些文字,与他小聊过几次天,被他鼓励与寄望过,仅此而已。我感受到的张老师其人,除了文章美而外,是一位诚恳、实在、低调、谦和的前辈长者,是真正以德服我的文人之一。在有限的言谈里,我们聊过对生活与文字的一些感悟,聊过对地方的一些情怀,感慨过某些浮夸的现象,虽言语不多,但知道许多观点相近,便在心里留下既敬且近的印象。敬张老师,敬其行、敬其品,敬其文字中对故乡的热爱与对人生的真挚情感。没有惺惺作态的自我标榜,没有夸夸其谈的拔高自诩,在这巨匠大师迭出、非言大不成贺、非言高不为赞的年代,张老师以他如隐士般的风骨成了一道淡然而悠远的风景。

2009年在苍山西坡,左一张乃光。


刘德一

我至今不能接受张乃光同学已经离我们远去事实。真是天妒英才啊!

 张乃光家与我家是世交,他母亲与我母亲是三十年代大理女师的同学。我母亲很钦佩他家的家庭教育。我常听我母亲说张乃光的母亲(我叫她赵老师)是个思想开明,睿智、有骨气的女士。

旧社会女人要裹小脚,他母亲坚决反对;家里不让女孩读书,他母亲偏要上学;他母亲成人后非常重视对四个子女的教育,且方法多种多样为人楷模。比如:他家里经常挂着几块小黑板,他母亲常常把生僻字写在黑板上教子女认字;常常即兴命题让子女作作文。

五十年代末女子读大学的不多,可他母亲硬是顶着家族的压力把张乃光的两个姐姐培养成了大学生。张乃光兄弟俩的学习他母亲也从来没放松过,常常在期末考试前一个多月就督促兄弟俩边学习边复习。记得1964年(初二期末),张乃光的学习成绩平均分99.2,全年级第一名,让我等“优等生”也望尘莫及。

张乃光嗜书如命,知青下乡时,张乃光带下去了一箱子书寄存在我们集体户,他委托我们替他保管,让我们不要告诉其他男同学(怕男同学借书不还)。他允许我们集体户的女生翻阅。那满满的一箱书里,有许多中外名著,也有政治经济学、党史方面的书籍。他告诉我文革武斗中下关中学图书馆及下关文化馆被抢了,这些是他辛苦收集到的书,是精神食粮。那时收工后,我们集体户的女生经常各人捧着一本书在阅读,我喜欢看外国名著、党史类的书籍,施迈平等则喜欢看《聊斋》《拍案惊奇》等书。也就是那一箱书,让我在农村没有虚度年华。

1984年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拉开帷幕,张乃光动员我参加自考以圆大学梦。我说课本都已经丢了十几年了,高中也没读完,现要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他说“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总比不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有追求”。

张乃光的话让我很震惊,也让我看到了他的拼搏奋斗精神。是张乃光的动员和鼓励,让我参加了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圆了大学梦。现斯人已去,回忆往事很是伤感!

祈祷张乃光同学一路走好,天国安宁。

    杨海瑞

    19岁那年,第一次走进州文联人民南路小院,您问完我的名字,随口背出我《送别》里的诗句:

    “请原谅我不目送你

    一步一步地走远……”

    天寒地冻,​

    张乃光老师真的走了……

    沉痛送别!!

    远去的张乃光老师,远去的中国文人真性情。食不知味,悲从中来。今天下午脑子里全都是张老师的音容笑貌,他俊朗的颜值深邃的眼神……

    张老师德高望重,为人低调谦逊,一言一行犹如春风,温暖柔和。他的大气包容,洒脱豁达,健谈风趣,睿智严谨,朴实勤勉,作风正派,刚直不阿,​坚毅敦厚,一直影响着身边的人。

    呜呼哀哉,斯人已逝,文章永存!天堂路远,一代文人乘鹤去,愿您含笑九泉,一路走好​……

    岁岁旧事音容在,

    朝朝嘱托频回顾。

    临行更饮一杯酒,

    天地之间任逍遥。

    赵祖明

     悼念乃光老同学

     同为白子系,童年是邻居。

    少时同窗友,下乡一锅饭。

    相交成莫逆,促膝学知识。

     诗文常记述,利禄不追求。

     佳作时时读,挥毫喜唱酬。

     正望期颐寿,惊闻乃光逝。

     寒天挥泪流,凭吊碧云浮。!

     福寿康宁尘世少,

    风霜雨雪俗情多。

    溘然闻讣骑箕去,

    梦寐深宵唤乃光。

     

    


云南红

    哭吊乃光兄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观音

    拭泪默哀好友归佛国,忍痛送别作家回仙乡

    青山无语、三九寒凝、亲人落泪,朋友伤怀。

    乃光同学,请允许我再一次亲热地称呼你一声--阿白弟,因为多年来发小们都是这样亲热地称呼你的。这一声亲热的称呼,已然道出了发小们是多么地喜爱你和钦佩你。

    发小们喜爱你,是因为你身上不但具有热情、奔放、含蓄的帅哥气质,而且还有热爱人民、崇敬自然、热爱家乡、尊老爱幼、热心助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所有这一切,你的亲人、你的同事、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们都将铭记在心,并以此激励人生。

    同学们钦佩你,是因为你在70多年的岁月中以扑实、坦荡的心吟诵着“驿道隐江边,孤灯趺坐寂,久别南柯远,今宵返弈台。”最后泰然、淡定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乃光,你这种超然面对死神的精神境界,是你送给你的亲人、你的同事、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们最后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将以此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记得记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手牵手走进下关明德小学(现下关五),完成了六年的同窗生活。此时此刻,所有伤感的语言都不能表达出我们内心里的悲伤和难过。惟此,我们只有在心里默默地为你祈愿。

    我们祈愿你去往天堂的路上,风景秀丽,阳光明媚,气候宜人,鲜花盛开,还有仙鸟为你歌唱、吉祥鸟与你相伴。

    我们祈愿你入住的天堂新区里,没有严寒和酷暑,没有烦恼和病毒,当然也没有污染,没有地沟油、毒奶粉、染色什么的。唯有那一年四季花香醉人、空气清新。

    我们祈愿你在天堂里不要太累、太操心,该休息时一定要休息。这样,当我们来天堂时也会有个照应。

    四海呜咽,烟雨凄寒,云水愁涌,枫叶犹泣,然昨日谈笑如梦,今朝生死两茫茫。此去天堂,愿天堂中你与同道一齐继续为家乡、为乡亲写下更多的华章。

    老同学,你和我们的生命都来自于宇宙中的尘埃,终有一天我们也将归为尘土。而今,你已率先完成人世间的使命,但你的精神风貌却在同学们心中永存。

    乃光,当春天的原野上,那第一条柳枝泛绿的时候,我们知道你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乃光,当夏天的池塘里,那第一朵荷花怒放的时候,我们知道你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乃光,当秋天的田野上,那第一枝金桂飘香的时候,我们知道你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乃光,当冬天的山林里,那第一丛腊梅花飘香的时候,我们知道你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安息吧! 乃光、我们大家的白族作家,我们永远怀念你!

    你顽皮的童年伙伴、启蒙时节的同窗、中学时代的学友子孝泣拜

    2023.01.11.

    



杨腾霄

     昨晚,他走了⋯⋯

     此刻他的尸体还静静排隊

     等候火化。

     大理文坛再也不会有

     最慈祥忠厚的散文大家。

     乃光其人,

    我半世纪的好友文友,

     是他亲率州文联王仲宽等到大理古城

     我九十高龄的母亲灵堂首叩,花圈,凭吊⋯⋯

     他学者样的聆听世界的喧嚣;

     我的速写让他永远亘古我心。

     

     蓝洱海,白月亮;

     老大理,老下关。 

     高原淡水叙述 ,

     不紧不慢有如浪拍岸。

     有时也漩窝

    可以水滴石穿。

     

    乃光,

     你的文笔没有沉入湖底,

     洱海永远扑刷扑刷作响,

     你耳朵听到了吗?

     你天生长了一双形如人耳的洱海啊⋯⋯

     (公元2023年元月10日正午)

       乃光的沉默武地

     ​乃光比我小两岁,

     ​我刚阳转阴,

     ​家中人不准我出门,

     ​特别是高危区。

     ​人生有些事可以不做,

     ​但眼前的事,

    特别是与之为文半世纪的挚友。

     ​他就供奉青山,

     ​明天骨灰就要入土。

     ​他若有灵,必劝我,

     ​腾霄,不用上来了,

     ​心领,情领!

     ​

     ​他从北京已回半年有余

     ​封锁消息,疫情期谢绝看望。

    我还憨憨微慰!说,你泳几十年了。

     ​你在京住处,与二外泳池不远,

    一个礼拜去次吧,舒筋活骨。

     ​他笑笑,谢谢,谢谢!

     ​一展慈祥宽厚的笑容,

     ​我信以为真,他远在京城。

     ​希望回乡一聚,

     ​未料,是近在咫尺的沉默。

     ​

     ​眼前他静伫青山灵堂,

     ​我借口加油,瞒了家人,

     ​邀了茶山青诗人,

     ​一斗趟上山!

     ​

     ​你沉默了。你历来就用一双大大的耳朵

     ​聆听世间的疾苦喧哗,

     ​又使之寂静的笔端,

     ​叙述了一个波澜壮阔。

     ​你是个散文大家,

     ​此刻,我忐忑的心很慰藉,

     ​在读你,沉默的乃光⋯⋯

     ​(公元2O23年元月11日洱海庄园白石苑,泪草)

    胡云龙

    乃光真灵性也

     久别南柯远,

     今宵返弈台。

     惊悉张乃光  先生昨晚脑梗仙逝。

     2022年12月13日他发表在《中財论坛》《五律感怀二题》(古韵清风)

     【一】驿道旧栈】

     驿道隐江边,

     烽烟旧史连。

     车停知路远,

     鸟宿忧山眠。

     诗酒皆真味,

     功名岂值钱。

     举杯身外事,

     皓月已中天。

     【二】天晚感事

     孤灯趺坐寂,

     天晚有人来。

     杯小情横溢,

     巷深花递开。

     棋精耽夜雨,

     话少费疑猜。

     久别南柯远,

     今宵返弈台。

    


杨 聪

    缅怀张乃光同学 

    惊悉张乃光同学于2023年元月10日在大理病逝,在大家悼念张乃光同学的悲痛中,我不由回忆起我们同在北京、一起统编和终审《那些年我们的老师》的难忘日子里,张乃光同学对每篇文章都字字推敲,精益求精的认真负责精神。

    这项工作,是这样落到我俩头上的:关中同学陆续写了回忆我们的老师的文章,大家都迫切希望能汇成一书;当时我在大理,倪云碧同学联系我让想想办法。我就去找下关一中刘校长谈帮助印书之事。刘校长说:“我们可以提供经费,但没有人审定得了书中的内容,除非你来负责这个工作。”我立马说:“刘校长,我会尽力,还可以请张乃光一起负责!”刘校长听说张乃光可以出马,更为高兴!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工作开展期间,我和张乃光同学都在北京。我俩不负众望,非常认真负责对待这项工作,为此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我们之间,由于离得较远,因此我们除了在微信中不断用文字交流外,还经常用语音长时间交流。张乃光同学擅于文字编辑工作,他的认真负责,使我深为感动!

    我们在较短的吋间完成了编辑审定工作,接着在下关一中的帮助下,以校刊的形式,出版发行《那些年我们的老师》一书。这本书,凝聚着关中学子对那些年我们的老师的深切敬仰之情,在下关一中校内外,在大理地区,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2023.1.11.



    彩云归

    张乃光同学的难忘回忆

     张乃光同学的骤然离世,我们老三届同学群格外震惊!不敢相信,不愿相信。

    乃光同学一直是同学心目中的一盏明灯。      

    他的人格魅力,他的隽咏文笔,他的刚正不阿,他的真实不讳等,都在和他共一群中,从他发出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虽未见面,但他的形像渐渐丰满。让人可以有事放心请教,毫不介意。    

    巜那些年我们的老师》一书的倡议刚从脑海中萌芽,第一时间就告诉了乃光同学,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并即写了第一篇回忆杜乙简老师的文章,用行动带头支持。而我却不知道,当时他刚大病初愈,在北京疗养。在后期的审稿工作中,是杨聪同学在和乃光交接,我和周如柏,李宝荣交接。杨聪同学也及时把乃光的意见转告我。文稿经过以上多位同学的努力,辛勤的校对修改,终于面世,这是多么值得珍赏的一件幸事。    

    后来,又有了巜那些年我们的故事》的心心念念,但我心中是大有顧忌的。丁雪祥同学早些时已向我提过,我总是顧忌是否太冒进,才出了一本又要再出。总之,心大心细地下不了决断。     

    我想起应该去问问张乃光同学的意见。就把写给明秀群主的信发给了他。       

    他看后立即给我回了一段短言:“你是一位有思想有热血的人,你的想法都很有价值。同学中像你这样的人很少了。值得珍惜。“我得到尊敬的张乃光同学这样的评语,使我的决心大大加强了,我立即把给杨明秀的信发出,而明秀群主也就立即转发到群中。于是就有了李柱川同学的第一篇描写七七年高考的文章。接着,一篇篇文章,一件件动人的往事,那些尘封难忘的经历又一次组成了巜那些年我们的故事》一书。

    乃光,他才是幕后的推手!     

    世事无常呀!这么一位才情并茂,心怀大义的好同学怎么就这么挥挥手,离开了我们!   

    心中悲痛不舍!谨以此文,悼念追思!乃光同学,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你!

              2023一1一11  于墨尔本



    陈华山

    与乃光兄二三往事

    乃光兄与我二哥同在五完小十七、十八班同学,我读五完小二十一、后合为二十二班,我小乃光兄三级。我喜欢读小说,经常到新华书店售书门市席地阅读,未读完的书,藏于某些书籍之下,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再去阅读。那时经常碰到乃光、乃辉两兄弟也经常到新华书店如此看书,乃光兄弟爱读书的形象,一直印在我心中。            

    我大学毕业后,在工作单位业余写了一篇短文论说学历与能力的关系,大意是看一个人的能力大小,首先从学历考察的必然性。投送大理曰报,乃光是编辑,登了我的拙文,并以鼓励,让我的写作信心增强。此后成为知交。

    李德光、蓝家强、杨聪、张锡禄我们共同发起宾川知青纪念雕塑活动,得到乃光兄的大力支持,纪念雕塑题记我先有个草稿,与乃光兄逐句商讨,再汲取了多位同学的意见而定稿。乃光兄还写了精彩的揭幕致词,文彩飞扬,让关中老知青心存感念。

     我与乃光兄几十年的交往、一同畅游西洱河,有共同语言,他的离世,让我失去一位好兄长,好老师,痛哉。乃光兄铭记在我心中。



    萱草

    惊闻张老师不幸病逝,心中万分悲痛。张老师乃游泳队老前辈,前几年在北京(去孩子那里),前久听说他回来了,还来不及见一面,就听到此消息,留下很多伤痛。



    魚游苍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大理报》洱海副刊先后发表了几首小诗和散文后,有机会面见了负责编辑的张乃光老师。张老师热情、和蔼,声音独特。当时位于幸福路的大理报社办公环境逼仄,几次与张老师讨教都因进进出出的人呀事呀的而断断续续。九十年代,张老师到《大理文化》,条件有了改善。一有机会,我便会到张老师办公室请教半天,张老师一如既往的热情、熟络。再后来,忙忙碌碌中我们、社会都离文学越来越远了,和张老师的联系也远了……现在想想,大概是2019年夏季某天的游泳处,与张老师坦腹相见的那次,竟成永诀!因在外地不能赶回,遥寄哀思!

画家刘学帮老师为乃光作画



    王波

    张乃光老师昨日仙逝,呜呼哀哉!

    几年前张老师做了个大手术,在他从北京回来我俩相聚的时候,我就感觉张老师精神明显不及以前了。不过由于手术比较成功,而且他到今年也才74岁,总觉得问题不大。

    听说张老师前一天还去散步,想再拜读他的大作,聆听他的教诲,可惜了。

    我和张老师相识,是我从昆明回到大理以后。他当时还是大理州作协主席,办公室恰好是我父亲十年前在州人大时那一间,很是亲切。张老师对我在喜洲宝成府的努力,给予了大力肯定和支持。那些年每个月,我俩都会在他的办公室交流几个小时。

    我一直记得,有一天晚上他带着全国作协的的几位作家莅临宝成府。夜很深了,我们还坐在宝成府小广场上赏月。皓月当空,四下里披着一片银光,远处民居静静地黝黑棱角,万籁俱寂,心旷神怡。院里的金桂飘出一层很浓郁的香味,我们一边喝着茶吃着点心,一边热烈交流。我介绍自己在文化上的一些经营思路和想法,他们畅谈文化创作的体会和感想。

    那时候张老师就对我说,希望我可以写点东西。他说他有个直觉,我要是去写,肯定和一般人不一样,难说他们都得向我学习。不过我当时满脑袋都是经营上的事,除了需要写点公文和宣传资料,从没考虑过创作,只是一笑了之。

    没想到,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真的对写作有了兴趣。刚开始思路还没有调理出来,还不知道怎样形成自己的文风,就认真学习张老师送我的书《蓝洱海白月亮》。他的这本散文集,是我写作最早的启蒙。

    后来我把自己的文章送给张老师指正,他的话我至今感动不已。他说“你的文字太干净了,我早就觉得你写作的天赋。虽然这条路我比你早走了几年,但后来者居上,看来我说的没错,我们真得向你学习”。其实我从张老师的文章里学到更多,他的文风非常细腻,对事情的描述和刻画都极有功底。

    前些年我和张老师曾一起去将军洞做客。当别人都在忙于麻将的时候,我俩在山上走了一下午,交流了一下午,有那么多谈不完的话。后来我开始写《大湖》的时候,脑子里总是跳出张老师的《秋天的湖》,他那篇散文给了我不少灵感。

    都说文人骨子里天生有一种狂傲,但在张老师身上,我从来没有感觉过什么清高,只有一种清流,谦谦如玉,温润入心。张老师内心里一团火,流淌出来却那么雅人。他当时在大理已经名声显赫,既年长我不少,又是文学前辈,但我们相交他从来都是一种谦像,无话不聊,从不端着摆着。

    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张老师和我父亲都走了。大理殡仪馆熟悉的灵堂前,他们的音容笑貌好像一直还在。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激励我把今后的路走好。是的,好好写点东西,父亲和张老师在天上看着呢,愿他们在天国吉祥!


    丁雪祥

    惊闻张乃光学友离世,真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乃光实为才华人品俱佳的好学友,去年我写的登鸡足山一文,传到他手上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褒奖。还没来得及向他道谢,竟离我们而去,实在让人痛惜!唯愿一路走好!

    杨大光

    惊悉乃光弟去世,不胜悲痛!我们两家是世交,二姐张乃云又是我母亲的干女儿,两家来往甚好,乃光乳名“白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只是近几年未曾相见。为何走得如此突然[流泪][流泪][流泪]

    望白弟一路走好!家人节哀保重!

    魏重玉

    惊悉张乃光老师不幸去世的消息,深感悲痛,我与他一直保持联系,昨天中午他还给我发了问好的图片,谁料今天就阴阳两隔了。这场疫情夺走了很多人的宝贵生命。我们的敬爱的几位老师和同学。令人无限的感叹痛惜!

    李世堂

    乃光老师曾是大理日报箸名记者,编辑,作家,他对大理故土的历史人物有较深研究,退休后在大理日报连载数篇《大理故事》典故至今记憶尤新,乃光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丁爱华

    近日正在翻看:《蓝洱海 白月亮》张乃光著。惊闻学长已逝。我们又失去一位大理著名的作家,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居君

    啊,太震惊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他赠予我的好几本书,我还好好的保存着,怎么就会天人永隔了,他还年轻啊,关中失去了一位才子,我们失去了一位学友,痛哉惜哉

    李柱川

    太震惊了,昨天在“知青识年”中他还发了下文,与我们互动呢,想不到昨晚竞走了。这是羊过的恶果,祝他一路走好!家属节哀顺变

    山水佳缘

    惊悉恶耗!相交二十多年,近几年他去北京,无来往,但微信网络联系一直保持着!他曾婉惜我不走文路,说我有文才。曾拉我入大理作家群、知青群等。他也一直在我的群里,认为这是大理难得的有深度的人文思想群!,,,总以为未来可期,还计划年内安排文友们同他一聚,无奈已无机会!我们精英群友少了一位!深以为憾!

    杨云灿

    浩气长存,苍洱泣血。张老一路走好

张乃光老师今天入土,含泪编完此文,立此存照。


安息吧乃光,我们永远怀念您!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