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感”一词在数学上是指视觉或触觉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化地多感官接触物体后形成感性认知,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量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量感的培养是高于知识层面的数学本质理解,高于技能层面的数学思维活动。
当学生在学习了“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后。设计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课后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对面积的认识,促进面积概念的理解。
学生在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去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活动中,积累丰富的面积测量经验。在活动中体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在头脑中建立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大小的表象。“确立标准”到“优化标准”,再到“统一标准”,同学们跳出学科,逐步建立生活中的度量价值观。
00:32
00:20
01:18
01:42
01:31
00:49
00:21
00:29
00:50
00:11
00:19
00:26
00:21
01:26
学生在做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l正方形活动中,进一步建立对这些面积的标准量的表象。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这些面积单位去测量,增加对标准单位累加的体验。充分感悟由于标准不同,积累的次数也不同,在测量活动中体验面积概念的本质:单位面积的累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和理解长方形的面积种下理解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