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一八七团中学小数组一直在探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通过组内听课,研讨,检测等教研活动,实地观察了我校小学部几个班的数学课堂,发现老师们在课堂上讲的激情澎湃,运用多种方式使得授课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可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差强人意。孩子们身在曹营心在汉,表面上一幅端庄认真的样子,思想却已经开小差,思绪已飞到十万八千里以外了。当老师提问的时候,没有被点名提问的孩子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丝毫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在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目的,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我、彰显自我的机会为手段,赵芸香老师在所任教的六年级班里中,尝试着改变教学模式——小组互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赵芸香老师分组的原则是:将班里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是否乐于助人四种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将学生分为优、良、一般三个层次。在分组时注意优秀和一般的搭配,中间的和中间的搭配进行分组。起初以每6人为一小组,后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6人一组,组员有点多,小组长不能一一照顾过来,导致有人被冷落在角落里,有人偷闲自乐。针对此种情况,赵芸香老师及时调配了方案,改为4人为一组。这样在管理上,使得组长更轻松;在完成任务时,因为组员人数的减少,使得每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空间和距离的拉近,使的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方便,促进了大家互相交流讨论的欲望。
赵芸香老师尝试的几节课都是整理和复习课。首先按照小组的顺序把要复习的单元一一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然后在各个组长的组织和我的引导下,把各组分配到的单元内容细分为几个模块,再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各个小组长各显身手,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有的组采取把每个模块细给到每个组员,整理好知识点后再汇总的方式;有的组组员聚合在一起进行整理,所有的问题一起讨论研究;有的组又将小组按照好带差的原则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整理再汇总的方式。但不管那种方式,都保证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目标的实现。
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们时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而点头微笑,每个人都表现出了踊跃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对问题的争论和讨论,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收获。而作为老师的赵芸香,作为指导者,穿插在每个小组中,倾听他们对问题讨论所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必要的时候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及时进行引导和指导,保证各个小组讨论问题方向的正确性。
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整理,最后将整个单元的内容汇成一棵棵美丽的单元知识树。树干是单元名称,主干是单元划分的模块,每一块的内容把这棵树装扮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树上的每个知识点的果子都在向孩子们招手微笑😊。
课后赵芸香老师和孩子们交流,询问孩子们喜欢这种上课的方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为什么呢?”孩子们说“这样上课有意义,学的东西多。”
其实,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互助学习小组这种形式给了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或许这才是他们真正喜欢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课堂的主人,都想展现自己精彩的一面。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放飞思维和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是我们这些老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和话题!
图/ 杨燕 敖林芬 文/赵芸香
审核:王艳
推送单位:第十师一八七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