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 多云转小雨
我们的邮轮于7月12日离开斯瓦尔巴群岛后,向南开始了返程。途中首先在挪威洪宁斯沃格(Honningsvag)港停靠大半天。乘客们可以借此机会到欧洲最北端的北角(North Cape;挪威语:Nordkapp)去看看。其精确的地理坐标为:71°10′21″N 25°47′04″E。
从以上地图中可以看到,欧洲最北端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Knivskjellodden海岬。但也许由于历史原因,人们似乎没有计较它比北角更偏北1,450米的微小地理差别 。
另外,这两处所谓的“最北端”都在Mageroya岛上。尽管该岛与大陆有公路连接,但严格上讲不能算作欧洲大陆!如果较真的话,欧洲大陆最北端的桂冠应该让给位于该岛东面的 Kinnarodden半岛(见上图右上角)。
好了,欧洲最北端的争论到此结束吧。
所谓“北角”是一个海岬。它海拔307米,基本是一个平坦的高台。在这里,游客可以在夏季站在悬崖边观望奇特的午夜阳光(midnight sun),或者面对辽阔的巴伦支海尽情抒发任何感叹。为了迎合这一需要,1988年在高台上建了一个游客服务中心。
当邮轮在海中寂寞地行进了两天后,又看到挪威北部陡峭的山峦。
一艘小艇,给茫茫大海和峡湾带来一些生气。我心里想,终于回到有人烟的地方了
海岬上几座孤零零的房屋。建筑物的白色与岩石的深黑色反差鲜明,是个隐居的好去处。
继续前行,山坳中几间小屋围拢在一起,山上一道清泉顺坡而下,为这个村落提供了生活必需的水源。从岸边码头乘船出海也许是与外界往来的唯一方法。
接近港口了,看见一艘快艇正向邮轮驶来,也许是检疫船或者是领航船。
驶入码头前见到多彩多姿的民居住宅。
码头上已经有其他邮轮停靠。
码头上有几辆大巴等待游客光临。
粗大的缆绳将12万多吨的巨轮拴了个结结实实。
我们当天的行程是参加当地旅行团去北角,途中顺便参观一家纪念品店并了解北欧少数民族之一的萨米族(Sami People)的文化,最后返回洪宁斯沃格市内转转。
码头到北角的距离大约23公里。这里天气变化无常,刚出市区就一阵细雨蒙蒙。途中路过一家酒店。
途中在这家纪念品店稍事歇息。主人家将房屋维护得很好。在冬季四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这家满墙红妆的小店很吸引游客的眼球。
店家门前晾晒鱼干的架子,给环境平添了浓浓的渔家气息。
店内除了出售纪念品外,还可让游客就餐。这不,英文菜单。一顿皇帝蟹晚餐要295挪威克朗,一块维夫蛋糕30克朗,一杯咖啡或茶20克朗(当时汇率:1克朗=0.82人民币)。贵不贵?就见仁见智喽。
然后到一处萨米人(Sami people)纪念品店及驯鹿饲养点看看。与纪念品店内的萨米族美女合影。
她头顶上悬挂的是萨米民族旗帜。根据有关资料,上面的四种颜色是萨米民族使用的传统颜色。中间的圆圈,左半部蓝色象征月亮,右半部红色代表太阳。
身着萨米民族服装的木偶。
驯鹿皮革制成的毛毡靴,看着就那么暖脚。
这是萨米民族刀。刀鞘和刀柄用驯鹿骨制作的,上面刻着精美的民族花纹。
这位萨米老者身着民族服装,在路旁顶风冒雨牵着这头心爱的驯鹿,就是为了吸引游客到此驻足,光顾他家的纪念品店。真不容易。
萨米人传统上是游牧民族。在那位老者身旁就是一顶帐篷。
进去一看就对他们传统的居住环境完全明白了。
用相机素描模式给驯鹿放牧的器具及未建好的帐篷来一张朦胧的艺术照。
这是萨米族人在北欧地区的居住分布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据查,萨米族是北欧地区最大的原住民群落之一,也是欧洲目前仅存的游牧民族。萨米人的语言是萨米语 ,属于芬兰-乌戈尔语族 。
据有关统计,萨米人分布在芬兰、挪威、瑞典、俄罗斯 四国,其中瑞典两万人、挪威北部四万人、芬兰六千五百人和俄罗斯科拉半岛的部分地区两千人。另外,瑞典境内萨米人的居住区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因此这些国家相当重视萨米人的政治、社会及文化建设。
挪威的萨米议会大厦的设计,收纳了萨米族典型的建筑元素。 另外,自1956年以来,萨米人在国家议会中都有代表席位。
经过约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北角中心(NordKapp)。门口牌子上有精确的纬度坐标。
服务中心外的悬崖边立着一个地球仪。这是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当时下着毛毛雨,我顾不得满身的湿漉及眼镜上的雾,也要拍照留念。
游客中心广场上竖立着这个砖砌的路标。箭头所指是北角到挪威另一城市(Pitea)道路的方向。路标底座上刻着沿途的地名。
广场上还有这个“E1”的石碑。 经查,这是欧洲长途远足一号路线。北起挪威北角,南到意大利西西里岛。
这是该路线图。
这条贯穿欧洲大陆的南北线路全长7,980千米。我想不会有太多的人走完全程,因为这要花费大量金钱、时间及体力,年轻人有体力但没有时间和金钱,退休者有钱和时间,但体力不支。
游客服务中心内还有一座小型博物馆,里面展出了一些关于1943年的北角海战(The Battle of the North Cape ,德语:Seegefecht vor dem Nordkap)的图片及介绍。
根据相关介绍,二战 爆发后,英美两国开始向苏联运输物资,以共同反击纳粹德国。从英国出发自北冰洋抵达苏联汉科半岛,是一条最快捷的运输航线。然而自1943年初,盟军迫于北冰洋地区德国潜艇活动频繁,停止了北极航线。
1943年, 英国与纳粹德国之间发生北角海战,因战斗区域大致位于挪威北角外海而得名。在这场战斗中,德国海军 舰艇编队试图搜寻并攻击盟国 向苏联 运输战争物资的运输船队,但意外与准备已久的英国皇家海军 的重型舰只遭遇。经过激烈战斗,德军重型战舰沙恩霍斯特号 被击沉,盟军运输船队平安抵达苏联汉科半岛。此 后,德国再也没有能力派出大型战舰袭扰盟军北方航线。
这是当时盟军参战国纪念牌文。
冒着风雨,我们来到广场上7尊圆形雕像前。
1988年6月,7个国家(坦桑尼亚、日本、巴西、泰国、意大利、苏联和美国)的儿童们在北角度过了一周时间。在此期间,他们制作了7个圆形纪念碑,碑文上写着:合作、友谊、希望和欢乐的象征。
这个活动名叫:Children of the Earth。
这些圆盘纪念碑旁另有一尊雕像:一位母亲左手抚摸着孩子的肩膀,右手持橄榄枝,眼光凝视前方,好像在思索着什么。这 应该是配合此次活动的雕像。
然后回到市区。抓紧时间到处走走。
这家商店一楼用各种鞋子和靴子组合成一块自行车竞赛招牌。挺有创意。
北极地区自然少不了精神家园。市内最大的教堂。
教堂为新哥特式,建于二战前。1944年德军撤离这里前采用“焦土”政策,将除教堂之外的所有房屋毁之一炬。1945年外逃的居民回来后看到这座教堂依然屹立在此,他们就暂住在教堂之内。
街上各种店铺都以“北纬71度”或者“北极探险”等字眼作为推销商品服务的广告。
纪念品店少不了这种北欧神话中的智力低下、长鼻子的食人巨人(troll)。据有关神话,这些生性欺诈的野蛮人,居于山底、洞穴里,保卫着地下的财宝,遇见阳光即会变成石头。
市内还有一家冰雕博物馆:Artico ICEBAR。
路旁一尊简约的女士雕像。
当地居民住宅基本都是这样的两三层小楼,颜色各异。数得过来有多少种颜色吗?
小镇不大,但有不错的体育设施。
傍晚回到邮轮码头。
洪宁斯沃格小镇地处偏僻的欧洲大陆最北端,北角观景点及途中的游览项目的确给我们带来远超预期的收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