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

凌云壮志
创建于2023-01-10
阅读 2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个人走过多少路,才能称他为一个男人?这是鲍勃迪伦在《风中飘荡》飘荡的第一句歌词。而对于现在的自己而言,一节课讲过多少次才能站稳讲台?一本书看过多少遍才能读懂?又一次讲资产评估课,第四次讲这门课,不知不觉之中又一学期过去了。

       第四次了,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吗?之前教学都是在传统教室,这学期自己有两个班选择了智慧教室。之前第一次分享一个小品,而这学期自己选择推荐一本书。还有,这一学期核酸检测的次数特别多,有多次正常的课被调整了。而最大的不同,是自己又有了新的体会。

智慧教室在山上的实训中心,这一点自己没有想到。上学期也曾在实训中心上个课,不过是形式主义的实训课,而且走很远很远。不过从办公室到实训中心的智慧教室,可以欣赏到校园中的更多的风景刚好弥补了长途跋涉的劳累吧!这学期第一节和上学年一样是网课,等到第二节在教室里面讲课的时候,自己向学生们介绍了《上学记》这本书,希望学生们能在新的一学年一学期书写好自己的上学记。

    

(    何兆武《上学记》)

资产评估是一门选修课,也是一门考查课,学生们一般不会太重视。而且,20级的学生这两年大学生活都是为“情”所困,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时间久了,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平时在上课我所问的问题学生们很多次答不上来,特别是一次课上,第一小节课堂上讲过的一个知识点,第二小节上课时遇到,我问学生,如何解释,学生们都看着我,我感觉到很尴尬,便说:看我干什么,我脸上又没有写字,你们的看书。记忆力不好,上节课讲的内容这节课都忘记了,怎么办呢?建议你们下课只好去图书馆借一本书,书名叫如何提升记忆力。其实真是的原因是大学之法中多写的: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可是,自己和学生交流的不是很多,无法做到知其心,只好调侃一下。自己在上大学时听王老师讲这个课,感觉很有意思,不过那一学期资产评估结束之后,那种感觉就再也没有了。不过,让自己收获很多。季羡林先生说他在大学学习的文艺心理学是一门选修课,不属于西洋文学系的课程,但是没有想到这门课会对自身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或许,选修课上的收获才是大学里最值得难忘的。而何兆武先生说必修课逻辑学学了一年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短板,这与这门课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其实没有太大关系。主要看你是否有天赋,是否感兴趣,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本学期的检测特别多,很多时候因为检测课被调整了。学生们关注最多的还是考试,当然不仅仅是期末考试,还有考教资、初级等考证,还有考研,还有考公,都成为了考试大军。这门课讲了后,学术真正收获了什么呢?从事资产评估的学生很少很少,估计是没有几个学生会选择。其实,学习一门课程主要是给学生一个方向,做为就业的方向,或是做为论文选题的方向,或是毕业实习的方向,或是考研的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自己只是想给学生们介绍一个方向,并不是传授知识,我知道,如果真的想干资产评估的话,跟着我在某一家评估机构工作三个月,在课堂上面我所讲的资产评估基本事项、评估程序、评估方法等内容,基本上都能学会了,何必非要在学校里面学习呢? 葛兆光在《上学记》序言中写道:上学也许既是一个学知识,成为有技术的专业人员的过程,也是一个成为有社会关怀的知识分子的过程。老师并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成为技术人员,主要是给学生们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正在成为技术人员的是在工作中,因为这是最终选择的结果,而在大学里只是给了我们这个选择的机会。这才是课堂上老师们讲专业知识的意义所在。

       在课堂上的收获是一方面,我想,或许真正的收获大多在课堂之外。回想自己当时受资产评估王永刚老师的影响选择了这个方向研究生,其实王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课本知识自己早已忘却了,但是自己记得当时一次我在教室里遇到王老师我告诉他我打算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他让我好好准备,有什么问题可以去找他。后来,发现很多人都是这样,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也是写到在上学过程中温德老师的谈话影响了他让他喜欢济慈的那句将名字写在水上,茅海建先生在《新写的文章拿依旧情他看》中写道自己在陈旭麓老师身上收益最大者不是正式的上课,而是和陈老师并无明确主题的一一些谈话。自己在周三下午7-8课后吃过晚饭走在校园里,遇到下午刚上完课的学生,她们给我打招呼,夜色让我分不清她们是谁,她们自我介绍,老师你下午7-8节才给我们上完课的。我只好说:记忆力不太好。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你是不是该去图书馆借那本书啊?我说:是啊,如何提升记忆力。其他的几个学生问我什么时候放假,其实我也不清楚,只是感到很奇怪,我说:你们应该关心什么时候考英语四六级,什么时候考研啊,特别是考研,你们最好能够见证一下19级同学是如何走上考研战场的。要关注长远的事情啊,年轻人。她们听完了都在笑。这时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也想考研,但是我现在没有想好选什么学校。我说:你们现在才大三,还早,想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吧,然后再考虑自己想考什么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考研复习情况9月份确定自己的考研院校。她说:感觉到大三了,不如大一大二时那么有拼劲了,特别是现在,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特别是毕业后如果只是目前的学历,可能不太容易找工作,所以需要改变,改变的方向就是选择考研。这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其实我大三时也是这样思考关于考研的事情的,才发现曾经走过的路,其实后来依旧会有很多人路在走。回到办公室后,接到最新的通知,我才知道这是本学期在校园里的最后一节课。接下来是线上教学,上网课,第一节课是网课,没想到后面又回归到网课,在讲成本法的时候,以前在纸上谈兵的基础上自己会给学生们上一次实战课,可是这一次是没有机会了。

      之前自己教过的一个19级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告诉自己说她想考资产评估研究生,我问她为什么考呢,她说之前听我的课感觉资产评估挺有意思的,同时又不想从事会计工作。我说:讲课是一门艺术,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表演的成分。资产评估和会计学、财务管理并没有太大差异,真正还是取决于自己的情况。自己之前上大学的时候也觉得资产评估挺有意思的,不过那种感觉,如同鲁迅脑海中社戏里的那夜罗汉豆的味道,后来再也找不回来了。她听完了后说:怎么会这样,我本以为会计工作很单调枯燥无味,所以想着换一个方向的,没想到资产评估也是这样。我想起了罗翔老师非常欣赏古希腊哲学家艾比赫泰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这个专业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在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的剧本,我有的时候有非常羡慕别人的剧本,但是没有谁的剧本值得羡慕,你只能把你自己的剧本给演好。在大学里,多去图书馆看书,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所学习的课本,也可以去阅读,去挖掘一些对于自己而言有营养的东西,毕竟,遇到一本书同遇见一个人一样,多多少少都有些缘分在内。考研,是一个反思大学生活和学习的过程,让自己对自己重新认知,或许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努力只是一方面的,正如《上学记》中何兆武先生所说的进步并不能光靠吃大苦,耐大劳。需要天赋、环境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对于所谓的枯燥的知识而言,看我们如何去看。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也写道“这些无不枯燥的军事学术”。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哪一个学科不枯燥呢?或许,只有不枯燥的人吧!当然,枯燥的人也有。

       而对于选专业的问题,在德育导师课上自己所带的大一新生们选专业好几位是因为受到高中老师的影响,他们觉得某个高中老师对自己特别的好,因此也想选择和那个高中老师一样的专业。是啊,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还记得以前自己在之前在涉外学院,同一个学生聊天时说问什么学不好,他说到高中时和某个老师闹矛盾,于是就不好好上那个老师的课,最后成绩一落千丈导致高考没有考好。不过,老师的教很重要,学生自己学也很重要其实。在课堂之外,还是多去图书馆里看看书,毕竟,阅读的力量是无限的。王家范先生在《史家与史学》自序中写道:有名校出身,有名师手把手地教,当然是一种可遇而难求的天赐之福。但退而求其次,勤读名师著作,私心诚服于他们的教义,不也可以间接地接受师承传统吗?在一生更长的时段里,不断地读各种有益于提高自己学术素养的书籍,无问古今,不论东西,也是在努力延伸自己求师问学的谱系。

    

(王家范《史家与史学》)

而对于自己而言,上大学时读的书太少了,感觉还没有初中时看的多。不过在读研生的时候自己在河大读书生涯的那段时光是自己在学生时代读书最多的日子。而十多年前这个时候,自己在研究生实习中开始接触资产评估实务,才发现工作中的专业内容基本都是按部就班,不过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是一段需要不停摸索学习的过程。在学生时代我们主要学习课本知识,对于人际关系处理总认为是工作之后的事情。当然,校园里的关系基本都是纯洁的,而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大都是比较复杂的,二者是不一样的。17级、18级毕业生们的工作体会,有的对专业感兴趣从事财会工作,有的对财会不感兴趣而选择了其他的职业。可是,有谁说职业一定要和专业划等号呢?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即使方向是一样的,但是途中的前进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人选择的是躺平,有人选择的是内卷。而在二者之间,是否还有其他的状态呢?

       当然,另一方面,还是和以前的教学有很多一样的地方,比如说分组完成小组作业,让学生们自己去将自己的作业做汇报展示,

(小组汇报)

画小猪佩奇等,还有和以前一样的网课。在上网课的时候,让学生们也体验了一次讲课的感觉。

    

(网课汇报)

路有是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至于是哪一种情况,更多的是取决于我们的人生际遇。之前是为“情”所困,希望这个冬天过去了,幸福在春天能够真正来到。在大学里,如同《上学记》里所写的: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大三可以是大学里的一个转折点,开始思考自己是否适合自己所学专业,为大四选择方向做好准备。同时,对未来走出大学校园的生活充满信心。这样,一点点找到自己的幸福。一个人走过多少路,才能称他为一个男人?鲍勃迪伦给出的答案是在风中飘荡。时间是一位朋友,他会告诉你答案在书中,去阅读吧,正如“既不悲观又不乐观” 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体现的一种态度,姑且称之为顺其自然吧,正好也做为本文的题目。

阅读 2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