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刨出金叶子

高峰镇—田浩
创建于2022-10-21
阅读 20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仓库里排列的金黄烤烟,像一叠叠整齐的“铺盖卷”,被抱着的那一大捆,是已经被分级好的烟卷,正在“归队”的路上,这位大叔,正是高峰镇正河村的老文书——阴长生。“阴长生为村里奉献了半辈子,辛苦了半辈子。是村上的老文书,更是村上致富带头人。”这是正河村副支书王勇琴给予的最真诚赞美。

敦敦小苗经风雨,片片金叶好收成。恰是烤烟忙季,烟炉里到处都是编扎好的烟卷,阴老叔捡起地上散落的一片烟叶,轻轻的擦拭掉灰土、抚平,再细心的插入烟卷里。“这一片好叶子将近五毛钱嘞,质量次一点的也就一两毛,所有的辛苦都是靠这一片片叶子见收成的”,阴大叔爱惜的说道。阴大叔每年烤烟产量在一万五千斤上下,估算大概也要收回75到80万片烟叶。从一颗颗幼苗护理、一片片采摘、烘烤、筛选、整理、打包,一片片烟叶子在他们眼里更是一片片金叶子。烤烟从生产到收获,周期极为负责繁琐。一月翻地、二月锄杂物、三月四月起垄覆膜烟苗移栽、五六月护理除草追肥、七月封顶打岔打脚叶、八月烟叶采摘烘烤、九月分级整理、十月打包卖烟、十一二月冬翻准备来年的工作,中间还看实际情况进行除草、除虫、追肥、抗旱等过程,一年到头没有空档,周而复始,这就是烟农的一生。

不怕坡地种烟难,脱贫致富冲在前。高峰镇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坡”的地貌特征,能够在山地种好烤烟绝对是一门大学问。阴大叔也总是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有时在地力一杵就是一整天想尽办法解决烟长势不好、烘烤质量不高的问题,当村里其他新烟农有困难时,只要一个电话、一声吆喝力他总能提出可靠的建议。据了解今年62岁的阴大叔去年3月从村委会退休,作为全县第一批烟农,种植烤烟23年,在黄土地上刨出了自己的幸福,也为全村乃至全镇烤烟发展散下了遍地“金叶子”。从最初的两三亩,发展高高峰期的八十亩,最后稳定在五十亩。连续六七年的收入稳定在23万上下,劳务支出8万元,带动当地每年烤烟务工800余人次,人均增收3000元。柜子里放了大大小小二十余本“致富带头人”、“烤烟产业科技示范户”等荣誉证书。近几年因疫情影响,本村许多在外务工的返乡人也向阴大叔求取致富经,回乡种起了烤烟。初步统计全镇烤烟种植发展至今已超过2000余亩,产值有望突破800万大关。如今,烤烟种植已经成为本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愿引救命之源,以解燃眉之急。“我敢这么放手去干,放心去承包,全仰仗于国家的好政策。”阴长生这一番话说的掷地有声,“烤烟太看重老天爷的眼色了,这种作物,涝不得旱不得,从苗苗时期就要人守在身边,一直到最后上排架,烘干,打包,期间出不得一点差错,不然,农民一整年的辛苦就全糟蹋啦!”说起这些,阴大叔仿佛回忆起这些年的不容易,那干涸的手,褶皱的眉头,烤烟生涯里的点滴历历在目。阴大叔给我们说,“去年天涝,政府在第一时间想起我们这些种烟人家,修排渠、覆大棚、复修产业路,能救一点是一点,并告诉我们,哪怕受了大灾,政府也会给我们老百姓托底,这是给我们吃的最大定心丸。”他抬手指着排烟架上的烟说,“这里这些烟,能整整齐齐的挂在这儿,金金黄黄一片,除了我们烟农的劳作,还赖于镇政府的帮忙。今年夏,高峰镇乃至全县遭遇严重旱灾,玉米、烤烟等作物叶子都被晒卷、焦化,我当时愁的整夜睡不着觉。”阴大叔抬手抹去眼角的泪花,“农民农民,农作物就是命,政府领导二话不说,帮忙借调水泵、洒水车,引来救命之水,我们真心的感谢好领导,好政府,好政策。”

时光不负勤劳人,时光更不负老农人。烤烟分级大棚里正忙着烤烟分级、地里秸秆清除的人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脸上洋溢的收货喜悦与这金秋盛世相得益彰!

阅读 20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