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坑口位于东渡镇东南7公里的大仓山麓,毗邻着梨仓和西源,与上黄村遥相呼应。村居位于山涧两侧,清溪曲临,风景清幽。村中林木苍郁,鲜花盛开,在这片热土上居住着东郭四房的李氏宗亲。
西坑口村民约有二百余人,以李、郑、麻三姓为主。西坑口在解放初属于天美乡,1956年属新美乡,1958年属新美管理区,1961年属新美公社,1984年属方川乡,1992年后属东渡镇,2010年行政村规划调整,与石松、罗川、西源合并成新的石松村。
一、李氏宗亲的家世
西坑口李氏宗亲与上黄、金谷、梨仓、姓潘、姓汪、交李山的李氏宗亲同属于东郭四房,是行宏十二李棨公的后裔。棨公生于明宣德丙午(公元1426年),卒于成化己丑(公元1469年),因输粟助边而被朝廷授封承事郎,居于县城东郭,死后葬三里西湖山。
西坑口李氏宗亲与上黄、金谷、梨仓、姓潘、姓汪、交李山的李氏宗亲同属于东郭四房,是行宏十二李棨公的后裔。棨公生于明宣德丙午(公元1426年),卒于成化己丑(公元1469年),因输粟助边而被朝廷授封承事郎,居于县城东郭,死后葬三里西湖山。
李棨公生行夔李旷公,李旷公是岁贡生,以长子寅贵,赠营缮司郎中,死后葬宫前章坑山。旷公生行齐李寅公(进士)、李宾公。李宾公是寿官,死后葬宫前麻车园(即南宫寺附近,2005年因建高速公路,祖墓被毁)。宾公生行整民信公,民信公死后葬麻车园。民信公生行慈维乔公(举人,上黄李氏先祖)、维森公。
维森公是万历辛亥贡士,官至云南临安府嶍峨县知县。维森公生行祥生际公,生际公生行惠高标公,高标公死后葬在十八都钱田城前岙塘上。高标公生行和四百四十九瑞麟公,瑞麟公生于清顺治庚子(公元1660年),卒于雍正庚戌(公元1730年),由东郭迁到西坑,死后葬在十四都东山。经历了三百余年的繁衍生息,其裔下子孙瓜瓞绵绵,已蕃衍到一百余人。
二、李氏祖居
西坑口村现存最早的宅院是大道坛,里面各姓杂居,堂屋(俗称司间)坐东朝西,
从司间的木柱和覆盆式柱础都可以看出这座建筑的古老。下道坛和隔山道坛建于民国,距今约有百年,也是李氏祖居。
西坑口村现存最早的宅院是大道坛,里面各姓杂居,堂屋(俗称司间)坐东朝西,
从司间的木柱和覆盆式柱础都可以看出这座建筑的古老。下道坛和隔山道坛建于民国,距今约有百年,也是李氏祖居。
西坑口李氏因为没有祠堂,旧时的祖先牌位都是放在各自家中的司间壁龛。旧时的老房子皆为木质结构和黄泥墙,现在村庄四周都建起了气派崭新的新房,门前皆是小桥流水,村民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清明祭祖在解放前是一年当中最重大的事,在清明节前十天就开始了。祭祖的第一天是去周村桑潭的德大公墓,第二天去三里村的宏十二棨公墓,第三天去宫前祭祖,后面几天依次去京弄(位于七里乡的生水塘附近)、天师岗(位于梨仓的东山水库)、方坑口、田下坑、西坑口这几个祖墓,猪头、鹅等祭礼都要挑到祖墓。
1998年李氏宗谱发谱时,西坑口李氏宗亲跟上黄等村的宗亲一起高高兴兴地坐车来参加这个盛大的聚会。自那以后,间隔多年的大规模祭祖仪式也恢复如旧。
三、村庄人文
西坑口村民历代以务农为生,勤劳质朴。村庄的农田大部份是位于山坡的梯田,不规整且大小不一。从大仓山、麻店、西坑流出的山水常年水量充沛,村民利用水渠将水导入田中,可种植水稻。现在的村民大部分都去工厂打工,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参与其中,农业已不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三、村庄人文
西坑口村民历代以务农为生,勤劳质朴。村庄的农田大部份是位于山坡的梯田,不规整且大小不一。从大仓山、麻店、西坑流出的山水常年水量充沛,村民利用水渠将水导入田中,可种植水稻。现在的村民大部分都去工厂打工,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参与其中,农业已不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民国时期西坑口就有村塾性质的初小,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教室都是在大道坛司间。后来教室转移到社屋,只有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则是去梨仓就读,初中去方坑口就读。现在西坑口村的学子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是去东渡就读了。
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村民饮用西源坑里的水。西坑口村的后山上有一口山泉(俗称冷水窝),连十里外的县城居民都要赶来取水,即使在大晒之年,这口山泉也不会断水。
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村民饮用西源坑里的水。西坑口村的后山上有一口山泉(俗称冷水窝),连十里外的县城居民都要赶来取水,即使在大晒之年,这口山泉也不会断水。
村中有两棵古老的大樟树位于村庄的风水口,枝繁叶茂,高大挺拔,是村中的一大风景。村中的三开间本保殿是在2015年重修,解放前原有的本保殿在文革时被拆除,据
李金土老人回忆,旧本保殿边上曾有一棵很大的苦槠树。村中也曾有过五谷神殿,后来被拆除。
讲述人:李水法、李金土、李美亮
李金土老人回忆,旧本保殿边上曾有一棵很大的苦槠树。村中也曾有过五谷神殿,后来被拆除。
讲述人:李水法、李金土、李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