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最后一个月称为腊月。
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腊八节
我国许多地方有在腊八节这天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一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腊八粥是用大米、红枣、莲子、花生、红豆、薏米等熬成的粥,百姓喝腊八粥有祭祀、祈福的寓意。
年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年兽头上长着巨角,身上披着厚厚的鳞片,还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可怕极了。年兽平时住在海底,一睡就是一整年。到了除夕这天,年兽就会从水底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于是每到除夕这天,附近村庄的人们只好拖家带口,逃往深山,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一年又到了除夕,正当大家外逃时,村子里来了一位老人,借住在一户人家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子,看到村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大红纸,屋内粘着红蜡烛。年兽狂叫着扑过去,却听见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顿时,年兽浑身颤栗,害怕得转身逃走了。
第二天,逃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原来这位老人是位神仙,他告诉大家年兽最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以后,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来驱赶年兽。久而久之,这风俗就越传越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腊月二十三
糖瓜粘
祭灶神,传说,天上有一位专管人间灶火的灶王爷。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一户人的家里,一整年都会在人间保护和监督这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会升上天宫向玉皇大帝禀报这一家人今年做了什么事。这时,人们都会像灶王爷进香,供上饴糖和面做的甜瓜等,希望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后多说好话。渐渐地,祭灶神就成了民间过年时流传极广的一项习俗。
腊月二十四
扫房子
除尘,在春节前打扫卫生是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腊月二十四是民间的“扫尘日”,也有些地方把“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叫“扫尘日”。扫尘也叫“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尘”和“陈”谐音,所以在春节前除尘有“除旧迎新”的含义。
腊月二十五
磨豆腐
腊月二十六
炖猪肉
腊月二十七
宰公鸡
腊月二十八
把面发
腊月二十九
蒸馒头
腊月三十
熬一宿
在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的团圆饭就叫年夜饭。年夜饭有团团圆圆、慰劳辛苦、企盼美好来年等吉祥的寓意。
正月初一
春 节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期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为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正月十五
元宵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夜雅称元夕、元夜,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这天夜晚,人们会出门赏月、观花灯、猜灯谜,有些地方,人们还会开展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
舞狮
狮子强壮威猛,被人们视为瑞兽。于是,每逢春节或其它的庆典活动,人们就会舞狮以祈求平安。舞狮表演时,每头狮子一般由两人配合,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随着锣鼓的节奏,“雄狮”做出跳跃、翻滚、嬉戏等动作,惟妙惟肖。
舞龙
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它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并被看作是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于是人们便会在春节到元宵节这段喜庆的日子里,通过舞龙的形式来祈求平安吉祥。
舞龙需要由多人完成:一人举着“龙球”走在最前方,引导着“龙”随着鼓点节奏上下翻腾,仿佛在云雾中起舞一样。
赏花灯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推崇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下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并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猜灯谜
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一开始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猜迷游戏能启迪智慧又颇有趣味,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发展到南宋时,参与制谜、猜谜的民众数不胜数,猜灯谜成了全民参与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