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号腊八节这一天,马云公益基金会公布了本年度的2022年度“”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最终获奖名单。100位乡村教师最终得到了这项大奖,而我幸运的成为了这100名老师中的一个。
这是马云乡村教师奖举办的第八个年头,今年一共有近5000位老师参加了评选。前后历时8个月,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从入围400人名单,再进入200人名单,到最终获奖,可以说既有努力也有幸运。几轮评选,每次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对自己都是一次挑战和历练。这个过程既是对自己过往教育历程的总结和梳理,又是对教学认知沉淀和深化。这次参与评选,最终获奖的过程是我教育路上一段值得铭记的经历。
知道马云乡村教师奖有好多年了,但一直没有申报过,因为感觉自己并没有比较突出的成绩。直到20年,当时看到了学校发了一个关于申报的通知,就尝试着向组织方提交了申请。没想到当年竟然一路走到了前200,最后去了长沙,在毛主席的母校和所有进入最后阶段的老师一起参加了终评。虽然当年没有获奖,但是第一次参加就走到最后阶段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然后21年,22年我又连续申报了乡村教师奖,到今年终于开花结果。对这个结果,我自己也感到有些意外,因为个人的工作,这些年其实确实没有太多可以言说的成绩。进入终评环节的很多老师都有光鲜的履历,出色的业绩,不乏国家级别的奖项,甚至还有特级教师的称号。和他们比起来,我觉得自己有些过于普通了。
我参与评选,能拿出来什么呢?我的推荐人跟我说,要让组织方看见我在乡村教育上的付出,热情和想法。
我审视自己,付出和热情是有的,但并不特别,好像只有一些关于乡村教育的想法,看起来还可以突显一下。
我的想法是什么呢?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创设一些对于他们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有发展、有进步。
这个想法最初的开始是因为我觉得我教的孩子们很缺少这样的学习。早些年乡村学校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学习方式也是非常单一的,学校里连老师都配不齐,连正常教学都不能保证,其他就更不用说了,各种活动少到可怜。
我就想着去哪里找些资源能帮助一下孩子们,也帮助一下自己。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友那里得知有一个叫“一扇窗计划”的公益项目,可以给乡村学校提供一些“ipad”。我抱着试试的想法去申请了,结果这事成了。一扇窗计划的发起人朱成志先生先把10台ipad寄过来,然后又从上海赶过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介绍怎样用ipad来学习。
这是15年左右的事情了,再后来参加了很多一扇窗组织的活动,也带着孩子们得了好几次“奖励”。这些草根的、民间的奖励也给了我鼓舞和启发,我自己也尝试着带着孩子们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带着学生玩泥巴,了解china这个词的来历,带着孩子寻找树叶,观察鸟类,做一些小手工什么的。
这些小小的活动虽然并不起眼,但是确实给孩子们带了了一些不一样的体验。但是资源匮乏的现状始终是没法改变的,于是我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搭建一个用来分享活动方案、资源的“网站”。
我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自学搭建网站的相关技术,从0到1,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虽然开始很难,但是期间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帮助,这个事情就这样持续着做了下来。这个靠着想象搭建起来的项目虽然越来越完善,但是至今也还是一个个人的作品,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是在这次参评中,可能是打动了评委,让评委看到了我做件事的价值吧。在终评结束后,一位评委把她的推荐名额给了我。她给我的评价语是: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对于乡村教育来说,这些年变化非常大,硬件的投入上,教师的待遇上都是肉眼可见的变得更好。但是很多问题也依然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有些问题让人感觉很无力。很多问题并不是一两个人努力就能解决的,但是作为教师群体里的一员,每个人也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为推动问题解决做点什么,或者说,做一些对的事情。
参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老师都在自己平凡岗位上为乡村教育而努力着,用不同的方式为改善乡村教育环境,为帮助乡村儿童成长做出贡献。他们用自己的点点微光,照亮了身边的那些乡村孩子成长的路。
就像马云马老师在最后的致辞中所说:老师们的胸怀决定了孩子们的胸怀,老师们的眼界,决定了孩子们的眼界。一个老师的价值就在这里。
刚上班的时候,一位前辈跟我说过:老师是一个良心活。是的,老师的很多工作很难简单的量化,有很多做与不做全凭教师自己的良心。一句肯定的评语,一个欣赏的眼神,就可能让孩子心生暖意,充满善意的关怀,真诚热情的鼓励,就可能让孩子心中洒满阳光。诚然会有一些难教的学生,难缠的家长让人难受,会有很多繁芜的杂务,无趣的工作让人疲倦,但心里有光,就能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希望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做心中有光的人,汇聚微光,以成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