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COVID-19)爆发蔓延以来,对全球经济和卫生健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部分比例的COVID-19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需入住ICU治疗。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主要关注发病早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这一主要特征,但较少关注患者血红蛋白晃血小板指标的变化。
钟南山院士作为通讯作者于2月9日在medRxiv发表了针对1099名来自全国31个省市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36.2%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了血小板减少(<150×109/L),其中重症患者发生率更高为57.7%,非重症为31.6%[1]。
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时应当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但是否应立即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呢?
对于轻中度血小板减少,血栓弹力图未见显著异常的患者,具有较低出血风险评分和较高血栓风险时应保留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重度血小板减少、活动性出血、出血风险评分高的患者应及时停用抗血小板治疗。
针对未行PCI的ACS患者,如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且无活动性出血,建议应用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对于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合并血小板减少的ACS患者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建议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1月可后改用单抗治疗。无论应用何种抗血小板方案都应合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于CCS合并血小板减少时,在缺乏明确缺血证据时,建议停用抗血小板治疗,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建议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基础上加用PPI。无论是ACS或CCS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应停用抗血小板治疗。
当新冠肺炎导致血小板减少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即病毒感染的治疗,血小板的及时输入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小板减少,有时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