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毽”启动
【活动起源】
毽球已经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从我国民间古老的踢毽子游戏衍生而来。据传,毽子为蹴鞠之戏二十五法中之一,为黄帝所作。另据历史文献及出土文物证实,毽子在我国汉代就有开展,隋、唐时十分兴盛。宋时,高承在《事物记源》中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如明进士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以民间谚语的形式说:“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至清末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形容踢毽子:“手舞足蹈,不少停息,若背若面,若背若胸,团转相击,随其高下,动合机宜,不致坠落。”由此可见踢毽子,是在中国一向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
10月初的一天,陆佑然在来班级的时候捡到了一根羽毛,一到教室他就跑到了我的面前说:“老师你看,我捡到了一根很漂亮的羽毛,这是谁的羽毛啊?”很多小朋友的围上来了,小轩说是:“鸡毛”。小毛说是:“鸭子的毛”。段轶然说是:“鸽子的毛”,其他小朋友问他:“鸽子不是白色的毛吗?”他说:“对啊,白色的毛染成这个颜色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到了户外做完早操后,我带他们去活动材料室拿了一框毽子出来,他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毽子啊,大家开始尝试踢了起来,掉落下来的毛,有些女生还将它簪在了头上,我看小朋友们对毽子这么感兴趣,我当即决定一起来探索。
非遗物质文化认为制作“堂前燕”毽子讲究不能打死结,也寓意我们为人处世不要和别人“打结”;铜钱要摞在皮垫里缝好,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金钱是不能外露的,它寓意着中国人的内敛不张扬,含而不漏。除了羽毛,还需要几根火鸡绒毛,挺拔地将它们和羽毛绑在一起,象征着中国人挺拔不屈的精神。
尽管工序看似,但是一只小小的堂前燕毽子却充满了内涵。
【活动过程】
(一)绘本故事:毽子和汤锅
我们先来看看小个子猫和大个子老鼠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小个子猫在踢毽子,大个子老鼠在旁边看。一不小心,这只毽子飞进旁边的篱笆里了。篱笆里是熊医生家的后院,那里支着一口大锅,“咕嘟咕嘟”在煮汤。汤里飘出蘑菇、胡萝卜和土豆的香味。小个子猫从篱笆缝朝里看,她说:“奇怪,地上没有毽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教师反思:孩子们都喜欢听弗雷德的故事。但如何让他们更爱听,听完后还愿意和弗雷德一起来探索,故事怎样讲就非常关键。故事与活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在主线的基础上做一些更改和调整,让故事起到更好的导入作用。
(二)毽子的组成
在冬季,踢毽子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小朋友们踢着毽子,再开心不过了。
你们认识毽子吗?你们有没有玩过毽子呀?你们猜猜毽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呀?仔细观察这只毽子,你们发现了什么?除了我们熟知的羽毛,还可以用什么来制作毽子呢?
通过有趣的绘本故事《毽子和汤锅》以及一开始好奇心的驱使,大家对于毽子的兴趣非常强烈,在课堂上,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毽子吗?孩子们无一不大声的回答我,说:“见过,见过。”孙宇泽把手举的高高的,我请他起来分享,他迫不及待的说:“我不仅见过,还经常玩的。”大萱也说:“是的,我们在操场的时候经常会有的,我们都认识的。”‘那你们知道毽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我把毽子拿到了他们面前,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毽子,小毛说:“我看到了有羽毛、铁皮。”陆佑然说:“还有塑料片、还有把他们绑在一起细细的一条绳子。”大家七嘴八舌讨论的好不热闹,我还将毽子拿下去给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并且还一起在希沃上进行查阅资料。
原来啊,这只毽子由两个部分组成,可分为毽羽和毽托,通俗来讲也就是羽毛和底座。羽毛就是鸡身上的毛,进行加工后变成各种颜色的彩色羽毛。把几根羽毛捆在一起,插在底座上,就成了一只毽子。
“那小朋友们,除了我们通常知道的可以用鸡毛来制作毽子,用铁片来制作底座,还可以有什么呢?请你们发挥想象力。”小马说:“还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彩色的绳子。”李智说:“可以用鹅毛,那个底下的还可以用硬币。”陆稳说:“可以用孔雀毛,这个肯定很漂亮。”有趣的说辞引的大家哈哈大笑,最后我告诉了大家,“除了一般的羽毛、底座之外,毽羽可以采用的材料有:羽毛,塑料布,尼龙绳,线头。毽托可以使用的材料有:铁片,硬币,铜钱,瓶盖等。”
教师反思: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已经在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对现象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次进行分析,能对不同于自己的想法进行质疑,再到最后能根据已得到的证据,对自己的猜测做出判断,说明孩子们专注于问题不单只是在观察发现,同时也在不断思考,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游戏文化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三)毽子的由来
我们认识了毽子,那你们知道毽子的来历吗?猜一猜毽子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梓彤说:“我觉得毽子古代就有了,我看妈妈看的电视上就出现过”。振轩:“而且我看踢毽子很像那个跳的本草纲目。”小轩:“我觉得应该是在唐朝出现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非常热烈,我笑着暂停了他们,来观看百度是怎么说的。
毽子,又称毽球,古称抛足戏具,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制成的游戏器具。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之一,毽子起源于汉代,古代蹴鞠发展而来。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作为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
踢毽子中国民间体育游戏。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
接着,我们还观看了古人蹴鞠的场面,以及现代社会男女老少踢毽子的场面,还有穿着我们传统服饰进行踢毽子的孩子们,让我们从身边从心底感受到,传统民间游戏对我们的影响之深远,孩子们看到不禁一个个感慨,毛佑鑫说:“我看到好多穿着古装的小姐姐在踢毽子,特别的漂亮。”陆佑然:“那个蹴鞠场面太帅了,有机会好想看一看。”
教师反思:我们看到,在这观看视频讨论的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对古代和现代的毽子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同时在接收到各方面信息后个别孩子能迁移自身经验,并大胆阐述,与同伴共享信息,共享经验。对于毽子的由来大胆设想,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示喜爱。
(四)毽子的种类
毽子从古代演变而来种类繁多,色彩缤纷,有各种各样的款式,包括:毽子种类可分为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绒线毽等几种。从毽球分类就可以看出它的多样性,用雕的掖下毛扎制的雕翎毽、鸡毛毽、火鸡毛毽、鸽子毛毽(广东的南派花毽)、大雁毛毽、鸵鸟毛毽等,其中仅有雕翎花毽有全国比赛。
比如全国农运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都有雕翎花毽比赛。雕翎毽分为独翎和软翎毽,独翎就是一根毛,而软翎毽是用2-4根毛做成,其中一根是雕翎羽毛的毛尖,也就意味着,每根雕翎羽毛只能做一只软毛毽,而能做成多只独翎毽。仔细看雕翎毽的每一根羽毛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小羽毛这是区别于其他羽毛的特点,尤其和火鸡毛相比,二者极其相似,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有见过这些毽子吗?除了我们日常认识的鸡毛毽,你们猜猜,其他毽子?
小毛:“什么是雕翎花键呀,老师?”
大萱:“还有火鸡毛做的毽子吗?”
小吕:“我猜纸条毽一定是用很多五彩斑斓的纸条组成的!”
浩然:“我猜绒线毽肯定是用毛茸茸的线组成的。”
诗雅:“对对对!我也觉得绒线毽子是用毛茸茸的东西做成的,它摸着一定很舒服!”
诗琪:“我还见过蝴蝶一样的毽子”
小马:“老师,是不是还有塑料做成的毽子”
大家的猜测都不一样,那就一起来揭露一下吧!
教师反思:通过观察、讨论、查阅资料,孩子们对毽子的种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毽子的组成的问题,遥相呼应,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不断更新的想法,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身的经验,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并成功解决,同时也生成了新经验。
(五)毽子的玩法
师生一起讨论了毽子的组成、毽子的的由来以及毽子的种类,小朋友们对于毽子怀有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今天的课堂上我给她们介绍了玩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希沃,我们知道了毽子的四种基本玩法有盘、磕、拐、蹦4种。一是盘,主要指用两脚内侧交替踢。二是磕,主要指用膝盖将毽子弹起。三是拐,主要指用脚外侧反踢。四是蹦,主要指用脚尖踢。
盘踢:盘踢也就是左右脚内侧轮换踢毽子。进行盘踢时时用脚的内侧互换踢毽,膝关节向外张,大腿向外转动,稍有上摆,不要过大。髋和膝关节放松,小腿向上摆,踢毽时踝关节发力。踢起的毽子一般不超过下颏。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一定要保持平稳上身不能摇摆。
磕踢:磕踢是指用两腿膝盖将毽子轮流磕起的踢法。在磕踢时,髋关节、膝关节要放松,细腿自然下垂,然后膝关节发力。将毽子磕起。要注意大腿不要向外张或向里扣,踢起的毽子也不要超过下颌。
拐踢:拐踢即用两脚外侧互换踢毽。踢毽的过程中,大腿放松,小腿发力体后斜上方摆动,勾足尖,毽子和足外侧相碰的一刹间,踢毽脚的内侧离地面一般不越过三十厘米,踢起的毽子高度随意。注意踢毽时大腿不要摆动到身体前面来,小腿的摆动高度不要过高。
绷踢:大腿向前抬起,和上体成为150-160度夹角,不宜过高。上身略微前倾,小腿向前摆动,髋关节、膝关节放松,在踢毽子的一刹那,足尖外三趾向上用力,将毽勾起。绷踢的发力可高可低,能救起即将落地的毽子。
小朋友们,看完后,随即跃跃欲试!
梓骁:“老师,老师我学会了这种,我能把毽子踢的高高的。”只见他把大腿向前抬起,在毽子落下的那一刻,同脚背踢了上去,梓骁笑着看向我,“老师老师,我踢的可以吧。”
小轩:“老师,我觉得可以这样踢。”只见小轩把脚微微向后拐,我知道,他学习的一定是拐踢,但是拐踢和我们一般的踢法有一些难,因此不出所料,他失败了,但是小轩心态很好,他是:“没关系,我家里也有毽子,到时候我回家去练习。”我向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陆稳:“我会这种,我姐姐在家里就是这样踢的。”他把右脚盘起,然后把毽子一丢,虽然这是我们常见的踢键子方式,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还是明显的力不从心,第一次尝试的陆稳,因为丢的太高,以至于没有接到,第二次,丢的太低,脚也没有碰到,但是好在,在第三次的时候,他顺利的接到了,他翘起的嘴巴也笑了起来。
潘峥:“我来试一下这种,我觉得很有趣。”看着大屏幕上两腿膝盖将毽子轮流磕起的踢法,潘峥小朋友很踊跃的举手了,他将毽子抛起,意外的是,他居然接住了,虽然没能连续,但是小朋友们的欢呼,让潘峥小朋友非常开心。
教师反思:兴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敏锐捕捉幼儿的兴趣,才能顺利引领他们踏上探究的旅程。针对孩子们今天观看的结果,他们讨论不休。为了随时了解孩子们关于今天学习到的毽子的各种玩法,于是,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邀请他们上来展示,我尽可能地去捕捉和收集孩子们关于毽子玩法的一些疑惑和认识,以及对他们成功后的鼓励,以他们的兴趣点为指引进行追根溯源的探究。于是,有了接下来的活动。
(六)我制作的毽子
知道毽子的踢法后,小朋友们争相来尝试,但很快,在大家的争抢下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的问题,那就是毽子的数量不够,以至于很多小朋友一直没能踢到毽子,来告状的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借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班级的材料有几卷尼龙绳以及铁片,说干就干,我立即招呼孩子坐,将材料拿了除了,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好奇的说:“这是什么呀?”
王淳意说:“这是绳子还有铁片。”
小轩说:“这些是用来做毽子的材料吗?”
王梓骁:“那老师要怎么做呀?”
大家对此充满兴趣,对于刚刚只有几个毽子的落寞一扫而空,小朋友们都打起来精神,我将材料拿出了分别是是铁圈和尼龙绳,先把尼龙绳从中间对折,把连接的那一端放入铁圈内,再把绳末端从连接处穿出,最后拉紧绳子,一根就做好了。按照上述扎法,依次扎入所有的尼龙绳,扎紧后,用剪刀剪平。然后把尼龙绳撕成一丝丝细线,我们的毽子就做好了!小朋友看的津津有味,在我示范完后,又积极的举手,大萱问:“打结是像系鞋带一样打结吗?”我给了她肯定的回答,但相应的有些孩子开始问:“我们不会打结怎么办呀?”我说:“你可以邀请会打结的小朋友帮助你,或者来找老师,但是请你们一定要开始学起来哦,系鞋带是一项基本技能呢。”
大家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制作毽子!
教师反思:通过调查、认识、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毽子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原来不仅有羽毛毽子,还可以通过各种材料来制作属于自己的毽子。《纲要》中也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于是,我们开展了制作毽子活动。
(七)大家一起来运动
毽球运动因其运动独具的魅力而适合老、中、青三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青少年可以集体之间组织毽球比赛,体会其所具有的对抗性;而中、老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平时的运动强度来自由选择运动量,更适合于腰腿不便的老年人群。因为在踢毽子时使用的基本是腰和腿的力量,所以经常适度进行踢毽活动,舒筋活血是必然的,长期保持对于延年益寿也有一定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出发,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人无能力去参与诸如高尔夫、网球、保龄球等高消费的运动项目,而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单位、学校、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也相对落后,部分有较先进运动器材的场馆却是以盈利为目的。就这一点而言,毽球运动便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选择,因为开展毽球运动对于场地、器材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可以根据时间、群体和地点进行相应的调节。当然也是因为踢毽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通过毽球运动中的转身、抬腿、屈体、跳跃等运动,很好地锻炼了脚、腿、眼、身、手、心、肺系统等身体各部分,使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教师反思:孩子在操作中都很兴奋,更愿意自己尝试,而不是由老师带领着一步一步进行,《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兴趣和探究欲望。于是,针对孩子们的种种疑惑,我没有立即给予任何回复。作为教师我想更多的让幼儿通过自我学习先去发现、了解,然后在通过他们浓厚的兴趣来生成有关的教育活动,在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幼儿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以及实验进程,当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再适时介入,并且及时与幼儿一起提炼操作中的发现。
(八)毽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踢毽子本身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踢毽子还可以协调人的眼脑神经四肢等。让我们来看看毽子有哪些作用吧。
1.提高基础代谢
踢毽子是一种猛烈的主题活动,在打闹的环节中,可以对咱们的呼吸道、血液循环系统这些具有一个合理的积极意义。那样,不但可以提高身体内的心肺功能,与此同时还能合理的推动食材的消化和基础代谢的功效。
2.提高抗病能力
踢毽子可以推动大腿肌肉的提升和青少年儿童人体骨骼的健康快乐成长,做到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和抗病性工作能力、减缓衰老、益寿延年的目地。
3.改进逻辑思维及人体的灵敏度
因为在踢毽子的那时候要尽可能不许毽子落地式,因此就规定大家的姿势利索,眼、耳、腿开展灵便地相互配合。常常开展踢毽子健身运动的话,则针对人脑的逻辑思维、双眼的视觉效果、腰腿的旋转伸屈作用可以带来合理地改进和锻炼。
4.防止关节僵硬
踢毽子时,伴随着毽子的起降,脊柱各关节伸屈竹贵、张弛有度,锥体的深、浅表层肌及颈前、颈后肌等一张一弛的功能锻炼,防止了椎关节的僵硬,提高了关节的可靠性,防止了颈椎病,整修了柳腰体形。此外,对长辈的颈椎疼痛有不错的防效。
5.预防糖尿病患者
这是由于踢毽子是一项全身运动,尤其合适不可以完成运动过量的糖尿病人。可是假如糖尿病人欠缺健身运动,腿部就会慢慢衰老,就会堵塞毛细管,进而加剧病况。而踢毽子则可以刺激性毛细管,推动血液循环系统。
6.放松心身
一般人们在踢毽子时都喜爱搭伴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大家带上放松的情绪融进到踢毽子的健身运动中,可以是她们在无形之中提升了人体的魅力,放松了心身。
7.提高心肺功能
因为踢毽子是一项稍显猛烈的健身运动,因此它受到提高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吸气等领域拥有充分的功效。踢毽子不但可以提高大家的心肺功能,还能够促消化和基础代谢等。
【活动反思】
(一)用心感受踢键子活动中每一次起脚的机会
踢毽子活动,给学踢毽子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它是最受踢毽子的幼儿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毽友们可以在实战中检验自身学习的训练情况,也能相互学习,相互推动。踢毽子实战中,相互传接,斗智斗勇,增多了学习踢毽子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场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重任在肩,一定要认真负责,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注意观察来球的趋势。大脑迅速做出合理判断,以最合理的步法,以最快的速度,以最适合的踢法做出处理,完成整个接球任务。在这里着重说明的是一定要重视对来球的预判和身体的快速移动。不错的步法是踢毽子的灵魂,不要祈求每一个来球都那“称心如意”,一定要培养不错的救球意识。在毽子未落之前,绝不轻易放弃。只要努力,就可能创造处意想不到的机会。
(二)有效捕捉教育契机,支持幼儿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
踢毽子活动中,要想学得好又快,一定要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要切合自身实际的训练计划。要保证质量按时完成,每一场比赛结束后,要善于分析和总结,要养成不错的习惯。如比赛中的一个灵活的转体动作,一个非常到位的凌空跳跃,一个富有创意的动作编排,一个极具技术含量的经典球等都要在比赛中努力体现出来。
(三)古老的中国运动
毽球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谁创造性地发明了这种健身运动?国内外的体育专家对这个话题很是感兴趣,尽管踢毽球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但目前关于它的起源时间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有一种说法认为踢毽球与蹴鞠同源,踢毽球在宋人高承的著作《事物纪原》就被称为“蹴鞠之遗事也”。《史记·苏秦列传》中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则有“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的说法,这么说来,踢毽球的历史就要追溯到战国以至更遥远的黄帝时代了,根据这种说法,毽球是创自上古时期,当时名叫“毱”(古时“毱”同“鞠”),不叫毽,是武士练习的一种器具。但是在《中华大字典》中关于“毱”的具体解释是“皮毛丸”,很显然如果从字面来理解的话,“皮毛丸”与毽并不属于同一类。又一种说法认为岳武穆发明了毽,用箭端的翎毛作为原材料,配上金石之类的东西,然后形成了用脚踢上踢下的游戏,其初衷还是解军中将士的苦闷。这种说法只是没有什么根据的传说,是不足为信的。
当然,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基本可以说毽球是源于中国汉代的,因为汉代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图像;再深入考证,更早一些的年代里踢毽球是从顽童们模仿女巫跳大神踢鬼开始的。起初,顽童们拣来一把鸡毛或者其他家禽的羽毛,扎成一束,象征“鬼”的头发,踢上踢下用以娱乐。当时的老人们也感觉这是种新鲜有趣的玩法,活动肢体的同时又能起到驱鬼辟邪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这样一来,大人们都来凑热闹,并且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姿势踢。这种玩法很快就流传开来,从孩子们的嬉闹中竟踢出了一项久盛不衰的群众性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