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门户 - 挪威特罗姆瑟

lawry97
创建于2023-01-06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16年7月10日 阴有雨

        我们乘坐的MSC Splendida号邮轮上午驶入挪威北极圈内最大城市,特罗姆瑟(Tromso)(简称“特市”)附近的峡湾。

    与奥斯陆、斯塔万格、卑尔根等挪威南部城市相比,特市的国际知名度并不高,也许是由于到此游览的国际游客较少的原因    。

        特市位于北纬69度40分58秒,在北极圈(北纬66度33分)以北350千米左右,人口70,000多,而特罗姆瑟大学每年学生就达17,000多名。由于特市靠近北极,该大学许多专业都与极地科考及探险相关,颇具鲜明的地方学术特色。正因为特市这一地理特征,全球许多研究北极地区的科学家及探险家都以此作为他们进入北极的门户和窗口。

        清晨的峡湾笼罩在雾气中。据说这是当地气候特点。山间一缕小溪,开山辟路,直泻大海。由于这里纬度高,光照弱,给人以灰蒙蒙的感觉。

    几栋小屋散落在森林覆盖的山坡脚下。孤独否?见仁见智喽。

    海洋油气钻井平台在浓雾中依然那样醒目,说明挪威的海洋油气勘探开采活动已经跨入北极圈地区。

    远处是连接特市市区与Kvalova岛的桑德尼森得大桥(挪威语:Sandnessundbrua)。    桥长1,200多米,1974年6月26日投入使用,行人及车辆可以在桥上来往通行。

大桥左端的白色三角形北极大教堂(挪威语:Tromsdalen kirke),是特市必看的地标性景点。

简易的邮轮码头上欢迎牌写着,这里距市内还有4千米,行走需要50分钟左右。我们下船后乘坐公交车进城。由于邮轮上千名乘客几乎同时下船,公交车被挤得水泄不通。这种情景一定吓坏了当地乘客。

    欢迎牌上还告知,码头旁不远就是植物园。很有用的信息!

    由于天气原因加之当天是星期日,市区街道和居民区非常冷清。

    在游艇停泊区拍照时,相机拍摄模式未调整好,但事后意外发现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当天阴郁的天气。

    用正常拍照模式拍的照片。    

背景的山上有缆车登顶,可以俯瞰整个峡湾及全城景色。可惜当天浓雾缭绕,那些已经买了缆车票的人登顶后一定很后悔。

    海堤旁的居民楼,除了鲜艳的彩色外,还玩个斜平形四边形结构设计,为极地枯燥的环境平添了一些新意。

    海边五彩缤纷的大幅壁画,用色大胆,在灰暗的环境中凸显其存在。

    模仿卑尔根中世纪风格的房屋挤在一起,似曾相识。

    街边木板房的地基如此简单。

这是极地水族馆(Polaria),其设计很有创意。像不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据有关介绍,其设计象征着北极地区被海浪冲击到岸边的叠加冰块。这与上述北极大教堂的设计隔岸遥相呼应,可谓用心良苦。

    这是位于全球最北的水族馆,1998年5月建成。主要作为青少年的海洋生物教育基地。许多展品都便于观看并有人机互动装置。

    水族馆正门

    馆内展出的海豹在模拟的冰海中畅游。

    海蛎子之类的海洋生物

    海星

模拟冬眠的北极熊

    根据水族馆内这块介绍牌,极地海水有几大特征:

其一,由于水温比其他地区的海水低,因此密度也高;第二,较高密度的海水趋于下沉,造成廻流,使得海水不断循环;第三,极地海冰基本上不含盐分,使得周围海水含盐度提高并下沉,从而也会造成海水廻流。

有人会相信地处北欧的挪威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吗?根据这则介绍,没错,挪威对南极拥有主权要求!

        根据上述介绍及《维基百科》资料,挪威主张对南极拥有主权的依据有两个:

        其一,1939年1月14日,挪威探险家Hjalmar Riiser-Larsen为全球首个踏足南极大陆东部的毛德皇后地(Queen Maud Land)的人,因而挪威于1939年1月14日对其提出主权要求。此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Roald Amundsen)以挪威毛德王后为该地命名。

    第二,    挪威对位于南极边缘的彼得一世岛(挪威语:Peter I Øy)提出主权要求。该岛面积243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Bellingshausen Sea)。其主权要求的依据是,1821年1月21日,俄国探险家别林斯高晋发现了该岛,并以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命名,但1929年,挪威探险家奥拉 - 奥尔斯塔德(Ola Olstad)首次登上该岛。

    但是,根据《南极条约》,挪威上述两项主权要求均被搁置。

是《南极条约》签订时,相关国家对南极大陆主权要求的区域图。

图中蓝笔标出的扇面形范围,是挪威主张的区域。看来,挪威探险家们继承了维京人的枭憨传统,在捕鲸的同时到处插上领土主张的旗帜。(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水族馆出来后从另一角度观看其外形。不仔细看,还误认为汽车被压在下边。        独特的设计误导了我的眼睛。

    提到极地探险,挪威探险家阿蒙森(Roald Amundsen)可谓首屈一指的人物。这是他的雕像。

    据查,阿蒙森生于1872年7月16日,卒于1928年6月18日。他在1911年12月14日,率领挪威探险队首次到达南极点,并于1926年率队对北极点完成了航空探险,使其毫无争议地成为全球首位到达两个极点的探险家。此外,他还数次横穿北极西北通道(Northwest Passage)到达阿拉斯加。

    在1897-1899年期间,他作为RV Belgica号探险船的大副。在该船首次南极探险中被困在亚历山大岛附近的浮冰中,他率领船员捕猎动物作为餐食,以补充维生素C,防治败血症。

    1928年6月,他在参与营救“意大利”(Italia)号飞艇时,不幸飞机失事殉职。他生前曾对探险活动做过以下陈述:

    "...Victory awaits him who has everything in order—luck, people call it. Defeat is certain for him who has neglected to take the necessary precautions in time; this is called bad luck."

    其中文大意是:成功等待着准备就绪的人,人们称这个为“运气”。凡未及时做好必要预防措施的人,失败对于他是必然的,这就叫“厄运”。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探险家,美国于1957年在南极建立了阿蒙森 - 斯科特南极科考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该站是地球长期有人居住的最南处,也是世界纬度最高的科考站。其名称是为纪念在1911年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挪威人阿蒙森和1912年抵达那里的美国人罗伯特-斯科特。

    对于那些勇于探索极地且在途中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的先哲们,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敬仰。

距水族馆不远是一条被玻璃罩住的古船。据有关介绍,这条船名叫Polstjerna,是挪威历史上最著名捕海豹船(seal hunting ship)之一。

建筑物前有一座赫尔摩尔-汉森(Helmer Hanssen)的雕像。

    Helmer Hanssen (生于1870年9月24日,卒于1956年8月2日)是一名挪威水手,领航者及极地探险家。他参与了阿蒙森率领的三次极地探险活动并于1911年12月14日成为首批抵达南极点的五位探险家之一。因此,挪威国王Haakon四世在1912年授予他“南极勋章”(South Pole Medal)。1919年,他又登上北极探险船“毛德”(Maud)号,完成了北极探险活动,并为此获得“圣奥莱骑士”(Knight of St. Olay)称号。

1936年,他出版了自传《一位现代维京人的航程》(The Voyages of a Modern Viking)。

    又是一位了不起的挪威探险家。

在市内游览中偶遇特市图书馆。现代波浪形外观很吸引眼球。建筑四角的排水槽与屋顶沟槽自然衔接。

    既到此,就进去看看。

馆内还有莎士比亚著作专柜。

    在二楼看见几个小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正在进行讨论。

馆内期刊杂志摆放得整整齐齐。

可以想象,这里纬度高,图书馆绝对是人们度过冬季漫漫长夜的好去处。

随后,我们冒着雨沿着跨海大桥到达峡湾另一端颇具特色的北极大教堂(Arctic Cathedral;挪威语:Tromsdalen kirke    )。    

教堂建于1965年。其设计者为Jan Inge Havig。建筑为就地浇筑的镀铝混凝土结构。由于其独特的外形有些像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当地人也给她起了个“挪威歌剧院”的绰号。

    1972年教堂内添加了一块靓丽的彩色玻璃窗。

极地居民太需要这样靓丽的景色提振精神了。

2005年又换了更大的风琴及管苼。

    教堂内的烛台简约而实用。

    再贴一张来自《维基百科》网的照片,可以从侧面看到教堂全貌。叠加的三角形外观与对岸的水族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贴几张市内街头的雕像。

两位狂奔的女子

这是挪威著名喜剧家Arthur A. Arntzen。

笑眯眯的脸上透出人物的性格和职业。本人对他的作品知之甚少,陪着头像的小人物也许是其作品中的人物之一。

体现维京人捕杀海豹或鲸鱼的雕像。

    特罗姆瑟大教堂(Tromsø Cathedral;挪威语:Tromsø domkirke)

这所教堂建于1861年,为哥特复兴式(Gothic Revival)建筑风格,是挪威唯一利用凸榫连接的木结构教堂。据查,它也是位于全球最北的基督新教教堂。教堂有600个席位。

返回邮轮码头前,抓紧时间到号称“全球最北的极地高山植物园”(The Arctic-Alpine Botanic Garden;挪威语:Arktisk alpin Botanisk hage)看看。

植物园于1994年建成,由特罗姆瑟大学管理及维护。鉴于当地气候条件所限,游人可以在每年五月底到十月初期间免费参观。

园内展出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北极及北半球高寒地区。每年5月15日到7月27日出现极昼期间的阳光,给园内植物提供了短暂的生长期。

    据有关介绍,植物园主要植物品种包括,紫菀属(学名:Aster)、花荵属(学名:Polemonium)、飞蓬属(学名:Erigeron)、党参属(学名:Codonopsis)、葱属(学名:Allium)、虎耳草属(学名:Saxifraga)、蝇子草属(学名:Silene)及大穗杯花等。

然而我们慕名而来的是蓝色稀有植物,绿绒蒿属(学名:Meconopsis baileyi),也称喜马拉雅罂粟。

这是这种植物的照片和介绍。

实地照片。蓝色的花本身就罕见。

植物园正好在山上,可以看到邮轮全景。


    匆忙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游览特罗姆瑟这座北极门户城市的收获远超预期。

    如果要是冬季来这里,就很有可能看到绚丽的极光了。

(未完待续)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