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乘“地中海辉煌号”(MSC Splendida)邮轮从汉堡起航,以挪威管辖的、位于北纬78度的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 Islands)为最终目的地,去程在挪威两个海港城市停靠,回程到访一个城镇和两个峡湾,共计14天航程。
这是此次航线图。
汉堡为母港,邮轮依次停靠点为挪威的卑尔根(Bergen)、特罗姆瑟(Tromso)、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城(Longyearbin)、北角(North Cape)、盖朗厄尔峡湾 (Geiranger Fjord)和松恩峡湾(Sogne Fjord)。
2016年7月8日 多云
邮轮清晨抵达本次航程的第一站,挪威的卑尔根(Bergen)。我以前到过该国首都奥斯陆,因此对挪威西海岸的景点充满期待。
挪威在欧洲北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一直活跃。邮轮进港前右侧看到了一艘半潜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
继续前行,岸边还停靠这更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卑尔根市周围遍布岛屿和峡湾。这是连接市区和阿斯克岛的阿斯克大桥(Askoy Bridge)。据查,该桥的建设规划在1960年就被提出来,但经过多年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及追加预算的争论,终于在1992年12月12日剪彩投入使用。大桥全长1,057米,主跨度为850米,曾多年保持挪威第一桥的记录。
邮轮从大桥下通过时,我们感受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情景。
贴几张进港前在船上拍的照片。
孤零零的岛上住了几户人家,出入都得靠乘船,在我看来很不方便,但许多挪威人就偏爱这种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环境。
再看看这两家隐匿居屋的环境如何? 他们每天与潺潺的溪水和鸟鸣为伴,自得其乐。
市区基本没有高层居民楼。绿荫环抱的独栋别墅式房屋沿着山势而建,景观不错。
邮轮码头逐渐靠近了。
图右侧的市区内最高的哥特式教堂,是圣约翰大教堂(St. John's Church),高61米,1894年建成,其教徒信奉路德教(Evangelical Lutheran)。
又一艘邮轮要靠岸了。据查,她(Mein Schiff 4号)是一家德国公司的邮轮,2014年下水,次年交付使用,排水量为10万吨,载客量为2,500名。
根据当地规定,所有邮轮乘客必须乘大巴到指定的市区地点下车。这不,一排大巴在码头上等待我们的光临。
我们没有参加邮轮公司组织的上岸观光活动,而决定自己在市内走走。
乘大巴到市区内下车后走不远就是卑尔根著名的布吕根(Bryggen)旧城区。这里拥有一排排的老木屋,沿着海边簇拥在一起,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些老木屋1702年曾遭大火焚毁,后被重建恢复成原来的模样。
据查,这些木屋原本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汉萨同盟(也称汉莎同盟)(Hansa)在此建立的贸易站及仓库。仓库曾装满货物,特别是来自挪威北部的鱼以及来自欧洲的谷物。
汉莎同盟建立于13世纪,发起地是德国吕贝克(Lubeck)。建立同盟的宗旨是保护会员免受海盗袭击、维持贸易垄断及解决会员之间的贸易争端。但是,时过境迁,该同盟后来由于自身及外部商业竞争的原因蜕变并于1669年解体。尽管如此,西欧一些国家的公司名称,包括德国汉莎航空(Lufthansa)仍然遗留当年汉莎同盟的烙印。
由于上述历史内涵,布吕根老城区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木屋现今已成为汉莎同盟辉煌历史的见证。当年盘踞在此的商人和大亨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博物馆、 咖啡店和纪念品商铺。 可谓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为缅怀这段历史,布吕根老城区还特地建有一座汉莎同盟纪念馆,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未能进入参观。
我们在布吕根城区内游览时,多处见到这种当地典型的木屋。 不知当地人坐在这里品咖啡时,望着这些木屋心中有何感受。
海边一排排色彩斑斓的木屋地 基,由木桩直接打到海底基岩上。因此建设成本应该较低。
老城区的木屋群
游人就在木屋间的夹道中徜徉、观看、发呆。
如此拥挤的木屋若是着火,消防车能进来吗?冬季取暖如何解决?
仿效传统木屋建筑风格的砖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楼房的浅色墙壁与深色的山峦形成了鲜明对照。
高纬度国家光照时间少,容易对人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特意将房屋涂成鲜艳的颜色,以提振市容景观。像挪威这样经济发达的国家更是如此。
到卑尔根观光,不能错过乘轨道观览车登上弗 罗伊恩山(Fløyen),山高300多米。
当天的能见度很好,登顶后卑尔根市区及其周围环境一览无遗。
上山前还在群楼中徘徊,上山后就像看微缩景观模型。
我们的邮轮
市内人工湖
下山后在海鸥聚集的湖边散步。
继续往西边走,看到渔业博物馆(Fishing Museum)静悄悄地站在街边,等待参观者到来。
博物馆一侧停泊着三只小船。平滑如镜的水面显出倒影。
博物馆后身也是木屋。地基完全是木桩搭建,上面长满了青苔。也不知这种木材能在海水的浸泡下维持多少年。难道在下桩前经过特殊防腐处理了吗?
卑尔根要塞 (挪威语: Bergenhus festning ) 位于卑尔根港的入口处,是挪威历史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要塞建筑之一。
根据相关资料,卑尔根要塞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240年代末,现在的要塞建筑则是在二战之后重建的。
作为要塞的一部分,哈肯大殿,也称国王礼堂(Haakon's Hall;挪威语: Håkonshallen )建于13世纪中叶。当时的君王是哈肯森国王(1217-1263)。
这座完全砖石结构的大殿现在由卑尔根市博物馆管理,经常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及官方庆典活动。
卢森尔兹塔( Rosenkrantz Tower; 挪威语: Rosenkrantztårnet),始建于1270年代,曾是罗门德国王( King Magnus the Lawmender)的行宫。
据有关介绍,这座建筑在16世纪除作为住宅外,还在一楼建了地牢,顶层装有防御的火炮。现在主要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旅游景点。
卑尔根街头有许多雕像、纪念碑及地标性艺术作品等,我们到访了其中几处。
这座七米高的纪念碑建于1950年,由顶部四面浮雕及底座上12位人像组成,象征自维京时代以来,挪威人对开发海洋做出的贡献。
这尊三米高的雕像是 18世纪北欧哲学家、历史学家 、散文家和剧作家的路维·郝尔拜 (Ludvig Holberg,生于1684年12月3日,卒于1754年1月28日)。
据查,他在卑尔根出生 ,后移居丹麦。 由于受到人文主义、启蒙运动 和巴洛克艺术的影响,他被认为是现代丹麦文学和挪威文学 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文学家,还出版了许多法律著作, 被许多丹麦法律学生广泛 研习 。
他的雕像被栏杆围起来这一点,足见其在挪威民众的地位之高。
这座纪念碑雕像是克里斯蒂安·米切尔森 (挪威语:Christian Michelsen ,生于1857年3月15日,卒于1925年6月29日), 是挪威航运商人及政治家。 他于1905年至1907年期间曾任挪威首相,在1905年瑞典-挪威同盟解体过程中担当过重要角色,是挪威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市区山坡上是附属于卑尔根大学的卑尔根市博物馆。大楼正面矗立着一尊雕像,他是威尔汗姆-克里斯提( Wilhelm Frimann Koren Christie,生于1778年12月 7日,卒于1849年10月10日)。作为律师的他,曾任挪威议会秘书长,为制定挪威宪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89年,为庆祝挪威宪法制定175周年,人们将他的雕像设立于此。
这是卑尔根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er; 挪威语: Den Nationale Scene),建于1850年,是卑尔根最大的剧院,也是挪威最古老的剧院之一。 据查,这个剧院每年演出大约20场剧目。
这个塑像为一名无家可归者。据说这是到访卑尔根游客出于同情心或者好奇心拍照最多的塑像。
你看他,身着西装,赤着脚,侧着头,面带羞涩无奈地坐在那里。许多游客都提出这个问题:为何在此立这个雕像呢? 该作品的作者是阿尼-麦兰德(Arne Maeland)。也许他希望提醒人们:在挪威这样经济高度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平很高的国度内,如果人们不未雨绸缪,不思进取,将来也会像他这样流露街头。
在街头徜徉时,无意中看到路灯柱上挂着一个指向“Ji Nan济南”的路标(距离7605.6千米)。 经查,济南并非卑尔根的友好城市。为何冷不丁地提到中国济南这座许多挪威人闻所未闻的城市呀?也看不出灯柱旁的艺术品与济南有任何关联。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旅游中观察民生方面也很重要,否则行程就太不接地气了。
到居民区看看。两三层的小楼个个粉刷得干净整洁,石子路上没有什么行人。垃圾分类回收箱摆在路旁。
住宅小巷中还可见海景,远景近景总相宜。
海边的现代化公寓楼大玻璃窗,阁楼顶上还有天窗,采光绝佳。住在这里的应该都是中产人士家庭。
都说挪威物价高,看看这家汉堡店的挪威克朗价格吧。据查,当时的汇率:1克朗 = 0.82人民币。
这家快餐店的价格呢?KR是挪威克朗的符号。
披萨饼加两瓶可乐要199克朗。不要咂舌,这里是挪威!
这家人将行李放在车顶箱里,准备出游。Bon Voyage!
花大半天时间看一座城市只能是跑马看花,加之自己对挪威的认知不深,也许没有欣赏到城市的真谛所在。但总的印象是,卑尔根是挪威的缩影,整个城市在各方面展现了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城市仍然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这也许就是卑尔根吸引世界游客的原因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