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运河全貌,是我们近些年出游的目的之一,北京之外的运河,自天津始,经山东、安徽、江苏,曾去过不少重要节点,有些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都不止一次地前往踏访。疫情使人禁足,远处不容易去了,这给我寻访京内运河遗址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积水潭边有一座汇通祠,里面是郭守敬纪念馆。郭守敬在我国运河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了解运河的人都知道,隋炀帝开的大运河,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京杭大运河走向。隋都洛阳,他的运河则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引一条到北京附近,向西南引一条至江浙。
元代定都北京,这种走向的运河对南北货物漕运极不方便。
郭守敬对运河的贡献是:主持修建山东运河,修建北京通惠河,让运河截弯取直,把隋唐东西走向的运河改造成为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他是使江南漕船能够直航元大都城内的第一功臣!
元朝时,积水潭是紧挨着宫墙的水域,郭守敬重新整修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就在此地。那个时候,南方的漕运通过运河直达积水潭,在这处终点码头卸货上岸。
北京通惠河,京杭大运河最后一段河道,终点为积水潭。郭守敬开凿通惠河,引南方漕运直达京城。
大通闸,郭守敬为调节运河水位修建的多个闸口之一。大通闸是运河出都城后向东的第一个闸口,老百姓亦称它为“头闸”。修地铁时闸口被毁,只余镇水兽三只,现镶嵌在闸口遗址。
庆丰闸,是运河出大都城后向东的第二道闸口,俗称“二闸”,河道拓宽后闸口没入水中,仅留遗址。
玉河, 通惠河在大都城内的一段河道。元代时,主要用于漕运,明代以后改称玉河。1956年玉河全部改成暗渠,玉河从此消失。2006年“北京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启动,恢复了七百年前的古玉河河道480米。
为调节积水潭水位、满足漕船航运需要,郭守敬在玉河上建造了三座重要水工建筑物,被称作澄清上闸、澄清中闸和澄清下闸。
此为澄清下闸,位于东城区北河胡同东口。澄清下闸曾一度被埋为暗沟,2016年经考古发掘面世。
澄清中闸所在地,东不压桥。
澄清中闸经2007年考古发掘面世。
万宁桥,通惠河进入什刹海(积水潭)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澄清上闸的所在。
万宁桥也称后门桥,桥身曾被破坏。后经清理河道,修复桥栏,又重现往日模样。特别是清理过程中挖出几个镇水兽,分属元、明年代,很是珍贵。
过了万宁桥,就是什刹海的宽阔水域了,在元代,这里是漕运的终极码头。
积水潭据说是由高梁河故道余水聚集而成,那就去高梁桥看看。高粱桥三角地,以前多次经过,从没注意这里竟然还是运河一个船闸,河道两边完整地矗立着两对绞关石,
广源闸,在紫竹院通往颐和园(当年叫作瓮山泊,是郭守敬引白浮泉水注入的地方)的河道上,调节进入积水潭的运河水量。
郭守敬开挖通惠河时,为了满足运河漕运水量,曾先后选择玉泉山泉和永定河等水源,经过考察,最终确定以白浮泉水为主要来源,并开凿了白浮瓮山河,共引十处水源入积水潭,解决运河水量问题。
白浮泉很长时间都未开放,因此也未能一睹究竟。听闻最近建成郊野公园,可以入园游览了。我已经把它列入今年的郊游活动计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