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抛砖引玉:《鹧鸪天》
作者:吴海燕 时间:2019、9、12
【鹧鸪天.荷塘印象】之一
纤手托盘水榭东,一池珠玉醉双瞳。
蝶因诱客频回首,鲤欲留人未隐踪。
香远近,雨朦胧。不期而遇有飞鸿。
藏莺岸柳闻歌起,左右吹来淡淡风。
【鹧鸪天.荷塘印象】之二
豆蔻年华十里香,婷婷袅袅正芬芳。
开轩诱蝶忽红脸,听雨凭栏却湿妆。
梳云鬓,着花裳。轻颦浅蹙水中央。
迎风舒袖翩翩舞,鲤自徘徊鹭自翔。
【鹧鸪天.荷塘印象】之三
倚槛抬眉作浅思:芙蓉出水露芳姿。
朝梳云鬓留花蝶,暮曳绸裙嬉碧池。
流翡翠,抹胭脂,一颦一笑惹人痴。
无端诱得庭前柳,提笔摊笺欲写诗。
【鹧鸪天.荷塘印象】之四
小径徘徊雨似酥,凭栏细看那池芙:
纤腰照影漫擎伞,清梦添香浅佩珠。
舒云袖,曳霞裾。鹭翔蝶舞两相呼。
悠然自得池中鲤,三五游来看却无。
【鹧鸪天.荷塘印象】之五
淡淡花香频入怀,池边鸥鹭两相猜:
为谁悄把胭脂点,何独偏将翡翠裁?
玲珑影,粉红腮。风摇锦瑟接蓬莱。
想来冰玉非凡骨,以致千年不染埃。
【鹧鸪天.荷塘印象】之六
杨柳依依是近邻,芙蓉出水最清新。
娥眉淡扫琉璃地,玉指轻提翡翠裙。
水清浅,月黄昏。几回蝶梦有香痕。
独凭栏处蝉儿喜,屡放高歌与我闻。
【鹧鸪天.荷塘印象】之七
浴罢美人托碧盘,开奁对镜试云冠。
朝横玉笛临风舞,晚竖瑶琴对月弹。
腰若柳,气如兰。轻颦浅笑诱青鸾。
留连忘返双飞蝶,时去时回时倚栏。
【鹧鸪天.荷塘印象】之八
纵棹行船泛碧涛,年年相约美人蕉。
光凝流彩蝶迷眼,影曳浮香柳妒腰。
红酥手,绿垂髫。闲庭信步自妖娆。
小桥流水寻幽趣,冰骨清姿品自高。
【鹧鸪天.荷塘印象】之九
远近时闻鸟放歌,凭栏极目见青螺。
风摇影动鹭梳羽,日暖香浮鲤跃波。
花妩媚,叶婆娑。柳腰莲步两消磨。
溪深径野西桥下,孤影斜杆一短蓑。
【鹧鸪天.荷塘印象】之十
橹动歌飞翠幕遮,香回影曳蓦停槎。
青鸾梳羽因闲趣,锦鲤探头为丽葩。
仙界骨,帝庭芽,凡尘扶醉度年华。
三分雅意随风起,一点闲情共月赊。
二、长相思
发现大清第一词手的词文之美
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现存词作349首,刊印为《饮水集》和《侧帽集》,后多称《纳兰词》。词风淡雅又不乏真情实意,哀感顽艳却并不媚俗,感情简单质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广为传唱,一时有“家家传唱饮水词”之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字里行间,真情天然流动,饱含着美好的感情和纯真的激情。
纳兰性德是情深不寿的最佳典型,生命短暂却拥有很多故事,他用词章抒写自己所有的故事,一首首小词似乎信手拈来,却能掀起读者内心深处巨大的波澜。
今天,透过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不能如愿;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漩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的形象。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长思仙”“越山青”等。以白居易词《长相思·汴水流》为正体,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另有三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等。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中中平,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原词校验结果:本词格例词(作者 欧阳修):
山一程,
中中平韻
水一程,
仄中平韻
身向榆关那畔行,
平仄平平平仄平韻
夜深千帐灯。
平平仄仄平韻
风一更,
中中平韻
雪一更,
中中平韻
聒碎乡心梦不成,
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故园无此声。
平平平仄平韻
译 文 一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译 文 二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相思有多长?是“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还是“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如今行走在关外,你说你知道,一驿复一驿,思亲头易白。“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之词,只是关外的天,苍凉的蓝,遍地都是橙黄的叶子,三两凄然,三两惆怅。一更,一更。所以明月落下的时候,浮起的是你的悲伤。
家乡还在,只是山高水长,路途残缺。四季还在,只是花开有时,昨日不再,这个异地的夜晚,寒冷温柔着你的骨头。乡关何处是?魂梦依稀时。
赏 析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旅行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换头写景,“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狂风骤雪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未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着一聒字,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从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发现大清第一词手的词文之美
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现存词作349首,刊印为《饮水集》和《侧帽集》,后多称《纳兰词》。词风淡雅又不乏真情实意,哀感顽艳却并不媚俗,感情简单质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广为传唱,一时有“家家传唱饮水词”之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字里行间,真情天然流动,饱含着美好的感情和纯真的激情。
纳兰性德是情深不寿的最佳典型,生命短暂却拥有很多故事,他用词章抒写自己所有的故事,一首首小词似乎信手拈来,却能掀起读者内心深处巨大的波澜。
今天,透过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不能如愿;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漩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的形象。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长思仙”“越山青”等。以白居易词《长相思·汴水流》为正体,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另有三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等。
格律对照
正体格律对照例词: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中中平,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原词校验结果:本词格例词(作者 欧阳修):
山一程,
中中平韻
水一程,
仄中平韻
身向榆关那畔行,
平仄平平平仄平韻
夜深千帐灯。
平平仄仄平韻
风一更,
中中平韻
雪一更,
中中平韻
聒碎乡心梦不成,
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故园无此声。
平平平仄平韻
译 文 一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译 文 二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相思有多长?是“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还是“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如今行走在关外,你说你知道,一驿复一驿,思亲头易白。“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之词,只是关外的天,苍凉的蓝,遍地都是橙黄的叶子,三两凄然,三两惆怅。一更,一更。所以明月落下的时候,浮起的是你的悲伤。
家乡还在,只是山高水长,路途残缺。四季还在,只是花开有时,昨日不再,这个异地的夜晚,寒冷温柔着你的骨头。乡关何处是?魂梦依稀时。
赏 析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旅行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换头写景,“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狂风骤雪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未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着一聒字,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从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三、《浣溪沙》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
格律对照例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原词校验结果: 本词格例词(作者 韩偓):
谁念西风独自凉,
中仄中平中仄平韻
萧萧黄叶闭疏窗,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沉思往事立残阳。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被酒莫惊春睡重,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赌书消得泼茶香,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译 文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他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赏 析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比起纳兰,李商隐算是幸运得多,当他问出“何当共剪西窗烛”时,是自知有“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而我们这位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与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七个字我们现在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最美好的追忆。大凡美好的事物,我们只有在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
所以我们说,好的作品之所以走心,能够产生共鸣,最主要的就是作者的喜、怒、哀、乐的表现一定是真实的,细腻的,可共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