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益家亲骑友俱乐部骑行京杭大运河(镇江西津渡至无锡段)纪实第八集

看透别说透,继续做朋友
创建于2023-01-01
阅读 5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镇江是中国江苏省所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中国东部沿海、江苏南部,古时称"润州",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

    镇江是全国闻名的江南鱼米之乡,市内有金山寺、西津渡等众多名胜古迹,也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镇江境内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蓉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泰镇高速、镇丹高速、312国道、104国道等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长江流域第三大航运中心--镇江港通江达海。2015年11月,镇江市获得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称号。

我们沿着古河道从扬州瓜州乘船前往镇江之西津渡,    西津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 12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西津渡保护单位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从扬州瓜州横渡长江乘船前往镇江西津渡,古老的西津渡,勾起我们记忆无数,对那些隐藏的故事和传说,我们要探其究竟、寻找回忆。

江阴大桥位于江阴与靖江之间,采取一跨过江,大跨境钢悬索桥,主跨1385米,目前排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四。本人在1994年有幸参加了大桥南岸引线桥的施工,我为之骄傲和自豪。

    西津渡古街地处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2处。

西津渡属于历史上江南运河入江的江口之地。是江南运河漕船横渡长江的起点。是大运河南北人流货物的集散之地。大运河上往来的漕船和商船都要从西津渡出发渡过茫茫大江,也要从西津渡启程驶入江南运河,正是长江和运河两条水路上的客旅商货共同造就了西津渡的繁荣。西津渡闻名于世的救生会红船,在清代也曾被称作护漕救生船,可见西津渡虽是长江渡口,却也是大运河漕运水路中的重要节点,它是江南运河的北门,也是名副其实的“江南运河第一渡”。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西津渡不远处有一待渡亭,即是古人迎来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场所。 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街两旁至今还有毗邻相连的座座雕花木楼,是当年的香火铺。

由此可见,至少从三国时期开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蒜山名之由来:一座智慧之山。相传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曹操率百万精兵强将南下,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总共不过五万人,形势十分危急。在蒜山顶上的亭子里,两位传奇人物从容地商量着对策。他们约定各自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一个字,以决定对付曹操的策略。这是一场智者的交流,当他们亮开手掌时,掌心里不谋而合地都写着一个“火”字。于是历史的长卷里就有了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这就是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火烧赤壁”战役。这两位传奇人物就是诸葛亮和周瑜。因此这座小山就叫“算山”,这座亭子就叫“算亭”。当时山上长满了泽蒜,所以习惯上称蒜山。

宋熙宁元年(1608)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陆游途径西津渡时,曾对渡口每日运送上千的兵源感叹不已。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西津渡码头寻踪:西津渡曾是长江下游南岸的一个重要渡口,长江与大运河在此交汇,但从明末清初开始,镇江段河道受地质水文变化的影响,渡口被泥沙淤埋,逐渐变成陆地,曾经喧嚣的古渡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考古学家多来年在西津渡街区寻找着码头的踪迹,小码头的发现引起广泛关注,但是一个疑问接踵而至。西津渡昭关石塔是西津渡的一座地标性建筑,也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唯一完整留存于世的过街石塔。在700年的矗立和守望中,石塔目睹了西津渡的风雨沧桑。石塔上众多的纹饰、刻字精美,融合雕塑与书法艺术,内涵丰富。此外,昭关石塔的选址与造景也颇具匠心,其间蕴含的深厚历史气息。通过讲述西津渡的重要建筑--昭关石塔的前世今生,从考古、建筑、宗教等不同角度对古建加以诠释,映射出西津渡寺观相连的历史成因。

再望瓜州西津渡,我默默无语,仰望星空,沉思长久,脑子里无限循环着运河漕运、安全护航,运筹帷幄,赤壁之战的字迹........。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寺依山而建,山以寺闻名,走进去,你会发现,包裹着 的不仅是金山寺,还有这座江南名山古刹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但自唐以来,人们皆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金山自古有神话、历史无数。白蛇传中所述的《水漫金山》就发生在这里。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法海被心魔所困,忘情绝义,想成佛,却成了魔。

金山有神话山之称,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金山的后山有座石码头,因康熙皇帝游金山时在此登岸而得名,“御码头”据说当年,康熙皇帝由此上岸,登临金山登顶峰,及目处大江水天相连,气势雄伟,便即兴提起御笔,要留下“江天一览”四个字,但提笔忘字,竟一时想不起,览字怎么写,正当康熙御笔难收之时,一随行大臣急中生智,出班高声道:臣今见驾,康熙听罢省然,览不就是览字吗?遂落笔览字写出,这就是今凌云亭内御碑上“江天一览”四个字的来历。

金山的后山有座石码头,因康熙皇帝游金山时在此登岸而得名,御码头据说当年康熙皇帝由此上岸,登临金山登顶峰及目处,大江水天相连,气势雄伟,便即兴提起御笔,要留下“江天一览”四个字,但提笔忘字,竟一时想不起,览字怎么写,正当康熙御笔难收之时,一随行大臣急中生智,出班高声道:臣今见驾,康熙听罢省然,览不就是览字吗?遂落笔览字写出,这就是今凌云亭内御碑上“江天一览”四个字的来历。

经典故事述说经典历史,古今金山寺记忆着传世之人美丽的传说:

1:白蛇传水漫金山,舒扬着白蛇与许仙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世代传述,经典不忘。

2:小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到过的金山古迹“七峰亭”,景色宜人。

3:《水浒》中“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对金山瑰奇风景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

4: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驻跸金山,留下不少“御制”文物,有关乾隆在金山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使金山更负盛名。

5:历代诗人、书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张祜、孙鲂、苏东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赵孟、王阳明等登临观景,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遗迹和脍炙人口的题咏。

6:唐代起国际友人登山游览者络绎不绝。

7:明代日本画僧雪舟等杨居住金山两年半时间,绘有《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等有关金山的画卷,现保存在寺庙。

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无锡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余年,有锡山先民施墩遗址。

无锡惠山古镇寄畅园,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

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    

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

惠山古镇各行业会所占一定数量,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成为古镇亮点。惠山古镇具有水陆二条交通线,水路由京杭大运支流三里至古镇腹地,陆路离城五里,交通十分便利。2019年12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惠山古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已发现11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参与兴趣感,今后是探胜访迹、寻根文化体验互动、凭吊先贤道德哲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之源。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尘封隐迹半个多世纪的"拜石山房记"、"东壁碑"、"西壁碑"、"浴日泉"一大批等珍贵石刻文物、古迹也在修复中得到保护和恢复。除重点祠堂外,惠山古镇还对57座祠堂进行了修复和恢复。恢复牌坊16座,牌楼一座。增建绣嶂阁一座。康熙"山色溪光"景观墙一座。

鼋头渚位于太湖之滨的充山西端,因有石渚形如鼋头伸入湖中,故称为鼋头渚。太湖,古称震泽,亦名具区、笠泽、又名五湖。面积三万六千顷,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风光以雄浑清秀见长,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鼋头渚是观赏太湖风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京杭大运河横穿太湖,流向苏州。

鼋头渚始建园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先后建有横云山庄、广福寺、陶朱阁、太湖别墅、陈园(若圃)、郑园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园林建筑逐年增多。建国后,这些私家花园和别墅大都由政府接管,合并成“鼋头渚公园”。80年代后,经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又大规模扩建新景点,使这一太湖风景名胜游览之区日趋完美,面积逐步扩大,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碧波万顷芦花飞,群山环抱农家乐,湖中三白添美味。太湖是太湖流域的母亲湖,古老的吴文化在太湖水的浇灌下,越发生机勃勃。

    南禅寺,位于无锡南隅、    古运河    畔,距今一千四百五十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年间,规模宏大,南朝名寺无与伦比,号称"江南最胜丛林"。妙光塔位于寺东侧,高43.3米,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已逾千年。古塔为七级八面阁楼式,檐角悬挂铜质铎铃,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美誉,无锡八景之一。     改革开放    后以寺兴市建成了十二万余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市场--南禅寺文化商城。商城北部为仿明清风格建筑群,南部为仿宋风格古建筑。商城中妙光街已被无锡市政府命名为无锡市旅游街,是4A级旅游景点 。

    南朝梁帝萧衍,崇尚佛教,在全国大兴寺庙,无锡当时也兴建了不少寺庙,其中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护国寺。在梁溪十大刹中,护国寺为第二。唐高宗咸亨年间(670-674),改名为灵山寺, 北宋仁宗皇帝又赐名"福圣禅院",但老百姓因其地处南门而呼之为南禅寺。据县志记载:南禅寺建于南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旧 称"梁溪丰大刹,首惠山,次南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后人又称"江南最胜丛林"。南禅寺历经风霜,迭废迭兴,但总体来说,幸运大于不幸。唐武宗时期的会昌法难导致大多数佛寺被破坏。南禅寺因为地理位置原因没有被波及。

北宋天圣年间重建,宋仁宗赐名"福圣禅院"。"八年以后,宋仁宗又为与南禅寺相对应的北禅寺赐名"寿圣禅院"。同一皇帝,给锡城两寺院,赐以"福圣"、"寿圣"之名,这是无锡佛教界引以自豪的幸事特别是南禅寺赐福有福,经历代修复,面目一新。可见那天王殿,殿身辉煌,香火鼎盛;妙光塔,塔尖矗天,气势不凡;五戒堂,堂内庄严,净化人心;放生池,池水碧绿,清澈照人。大雄宝殿中,如来形体雄伟,仪表安详庄重,慈眉慧目,微具笑颜,口欲启齿而又止,状若演法且未尽。诸佛罗汉,面貌慈祥多姿,形体丰满俊俏,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人之巧,绝非一股。

    蠡园位于无锡市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国家重点名胜区"    太湖    "的主要景点之一。它占地12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五分之二,以水景见长。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园因湖而得名。民国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湖畔建青祁八景,号称"山明水秀之区"。1927年至1936年,同村人王禹卿父子在虞的帮助下,利用原有基础,建蠡园;1930年王的亲戚陈梅芳在其西侧再建"渔庄",又名"赛蠡园"。

建国后,于1952年扩建蠡园长廊,与渔庄相连;1980年前后又拓建"层波叠影"新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长矛在手,刀剑生辉。看我弟兄,迎着烽烟大步来。我们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能同年同月同日死。一杯酒,我们终身不改。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对汉献帝建安13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时间为公元208年7月12号,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此战役运筹帷幄于镇江西津渡,取胜于湖北之赤壁,从此天下三足鼎立,天下必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00:11
00:24

路为纸,地成册,轮做笔,心当墨。辽宁益家亲骑友俱乐部骑行京杭大运河@228滨海大道我们将大家喜欢的资料文章连续成册发布,骑友根据自己爱好雅俗共赏,大家开心就好。

下集欣赏:辽宁益家亲骑友俱乐部骑行京杭大运河(苏州旅游)纪实第九集

阅读 5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