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八路”的家国情怀
作者:刘守学
“我做梦都想到战斗过的地方看看,那里有我流过的血,那里埋着我牺牲的战友。”
他叫常应文,今年96岁。每当和儿女们讲起打仗的故事,他都无比激动,时而声高,时而声低,时而微笑,时而落泪。七十年前的事情,像是烙在记忆中,电影般一遍遍地脑海中回放。
常应文祖籍山东。他的父母因生活所迫,挑着打铁的担子,一路打铁一路讨饭,逃难到内蒙古,在兴和县台基庙乡张家村同卜营子落户。
常应文出生于1927年6月1日。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活命,母亲改嫁到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朝阳公社十大股大队永合村,兄弟俩只能带走一个,母亲选择了弟弟常应怀。从那时起,常应文就成了一个没有家的孩子。
化德县距兴和县200余里,想母亲的时候,常应文泪眼北望,恨自己没有双翅,不能飞到母亲身边。
常应文从8岁起,就给牧主当羊伴子,帮着羊倌放羊,勉强能有一口饭吃,12岁时当上了羊倌。到15岁开始给牧主放牛。
有一次在山上放牛,遇到两只狼,恶狼将身材瘦小的他扑倒在地,他大喊救命。算他命大,恰巧有两个人经过这里,听到喊声跑了过来,把两只狼打跑了。这时,他的胳膊上、腿上已被狼咬得鲜血淋淋,好在被好心人搭救,否则就被两只狼吃到肚子里了。
(本图摘自网络)
给牧主放羊时,他天天想念母亲,眼泪都要哭干了。他求老羊倌带他去找母亲,老羊倌见他可怜,就带着他晓行夜宿,走了几天,来到二百里地外的化德县找到母亲。
母亲见儿子远道而来,抱着他哭成一团,拿出仅有的粘米给他做年糕吃。等他走的时候,母亲没有出屋,将窗纸捅漏,隔窗含泪看着儿子往外走。常应文一步一回头,突然折返身,跑到窗前,给母亲跪下。母亲哭着对他说:“儿子,妈帮不上你,你要想活命,只有自己救自己了。”常应文听后,擦干眼泪,给母亲嗑了三个头,起身离开,从此再也没有见到母亲。
常应文见放牛太危险,辞了牧主不干开始到处流浪。
八路军征兵(摘自网络)
16岁那年,他流浪到商都县七台镇三大股村,见八路军招兵,为了活命,他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因为没有文化,部队领导鼓励他学习认字。
此后,他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先后参加集宁战役、太原战役、西宁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从一名八路军战士,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当连长那年才19岁。
穷苦出身的常应文,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骁勇善战,杀敌无数,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还有集体功勋数次,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1948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轻时的常应文
在集宁卓资山战斗中,为抢修重机枪,他身负重伤,一块弹皮打在脸上,把面颊骨、鼻梁骨打断,满口牙齿都打掉了,解放后国家给他镶了白金做托的假牙,到现在已用了70多年。
战斗中,他打起仗来不要命。一次见敌人冲上来,眼中喷火,扔下自己的手枪,抢过战士的冲锋枪,站起身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向敌人扫射,打退了敌人的一波进攻。首长批评他不该这么鲁莽,作为指挥员不能情绪激动,罚他到炊事班,行军中背大锅,宿营时让他去做饭。等下次战斗,首长恢复了他的职务,继续让他指挥战斗。
贺龙、聂荣臻在卓资山会晤共同指挥绥远战役
还有一次战斗中,一个新战士见敌人冲上来,吓得把枪一扔,向后就跑,常应文气得照着新兵腿上就是一枪,常应文也因此受到一次处分。
全国解放后,部队安排他到北京炮校学习,毕业后休养一段时间,转业落户到玉田县亮甲店镇姜庄子村。他被组织安排在玉田县生产指挥部工作,后又到亮甲店镇政府任武装部长,最后调到玉田县磷肥厂工作,任副厂长。离休后,享受县级待遇。
常应文的老干部离休荣誉证
常应文的妻子李世娟,老家在天津市河北区,1951年参军,与常应文一起转业到玉田县,曾在玉田县供销社工作任会计。夫妻二人育有两子三女,长子常立红、次子常立军 ,长女常立艳,次女常立霞,三女常立彩。常应文夫妻俩,省吃俭用,把五个孩子拉扯大,为两个儿子盖了房子,娶了媳妇。三个女儿也各自成家立业。
常应文的妻子李世娟从军照
常应文退役不忘部队,牵挂着部队的领导和战友,时常有通信往来。他的二女儿常立霞回忆道:“地震后,我15岁那年,跟我爸去唐山军分区大院看望他的老首长张成,当时带的只是冬瓜、茄子等农产品。”
常应文的妻子李世娟于2017年7月29日去世,常应文身体也渐渐衰老,儿女们把他送到琬馨老年公寓安度晚年。
常应文(中)、李世娟(左)与部队首长合影
常应文身在河北玉田,不忘家乡内蒙。他弟弟常应怀去世早,老家的侄儿侄女成为他的牵挂。四十年前,穷困的侄儿常富从内蒙乘火车来看望他,只带来一袋子土豆,他热情招待。侄儿返程时,常应文给他买了返程车票,带足了干粮。那时常应文一家七口人,全靠他一人的工资收入,生活非常拮据,实在没办法给钱接济侄儿。
常应文与侄女常立花合影
侄儿常富是个文盲大字不识,不小心坐过了站,到了集宁才下车,多走出二百多里地。常富没钱买到家的车票,干粮吃完了,只好忍饥挨饿,步行走回兴和县老家。
常应文收到侄儿来信后,知道了事情经过,非常自责,更加惦念侄儿。多年来,老人一直想去内蒙古看看这个侄子,却一直只未能成行。
今年7月份,已届96岁的常应文,委托儿女去内蒙古看望老家的亲人,得知侄儿常富患了鳞状细胞癌,无钱医治,常应文马上给常富寄去了一万元钱。
从左至右依次为:李士国、常立军、常应文、陈艳敏、常立红、护工贾春华
今年9月份,常应文向儿女们提出,自己年事已高,时日无多,想亲自去内蒙古一趟,实现四个愿望:一是看望一下老家的侄儿侄女,二是看望打狼救他的两位已去世恩人的后人(早在1981年,他曾亲自去内蒙古找到两位恩人,为他们送去衣服等礼品,现两位恩人已去世),三是看看曾经放羊放牛的地方,四是到卓资山战场看一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因为担心老人经不住途中颠簸劳累,生怕有个闪失,儿女们把他拦下了。他只好委托长女常立艳和大女婿张常全开车去内蒙古去实现自己愿望。今年10月1日,大女儿和大女婿开车出发,经过长途旅行,终于帮他实现了这几个愿望。
常应文与长子常立红、三女常立彩合影
从左至右依次为:常立彩、常应文、蒋沐宸(外孙)、常立艳
去年11月底,笔者的岳父入住玉田县琬馨公寓,因为疫情,不让家属进入,只能隔着栅栏门传递物品。一次,常应文老人的次女常立霞给老人送生活用品,经过攀谈,我了解到老人是个有故事的人,老人出来取物品时,我和老人隔着栅栏,照了一张合影,相约以后聊聊打仗的故事,那时老人身体非常健康。不成想一年时间过去了,忙忙碌碌中把这件事疏忽过去,没能亲耳听老人讲战斗故事。以上所写都是听其儿女所述。
从左至右依次为:女婿张常全、常应文、女儿常立艳、常立霞
本文作者看望病中的常应文(从左至右依次为常立艳、刘守学、常应文、常立霞)
今年10月份以来,常应文因感冒发烧住院,又患上心脏病,脑血栓,曾有一段时间不能说话,不能认人。后来经过治疗,病情好转。现在老人在玉田县长安医院住院治疗。因病情较重,我已无法正常进行深入采访。
但愿老人平安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让我有幸亲耳聆听他讲述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于 2022年12月30日)
补记:
常应文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3日晚11时15分去世,享年96岁。
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忘死、奋勇杀敌,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常应文老英雄致敬!
常应文同志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
刘守学,1970年7月生,河北省玉田县人,河北马健辉律师事务所律师,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商报》《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发表作品百余篇。联系电话:18633420901(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