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相聚在“云端”学习的第十三天,各小组分组开展主题为“例谈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交流研讨。
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小学数学学科又将面临新一轮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什么是核心素养呢?说到“素养”,离不开“素质”,我们国家1999年就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王永春老师这样解释:素质包含了先天的性质和后天的修养;素养主要指人的品德、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修养。可以看出,素质包含两个方面,素养是素质的第二个方面,主要强调人后天的素质养成。那么,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五个小组经过深入研讨,形成了各自的观点,为大家呈现了丰富精彩的汇报。
第五小组杨红娟老师为我们带来主题为“让核心词在教学中落地生根”的报告,重点阐述如何围绕“数感”和“量感”两个核心词开展数学教学。在培养数感的过程中,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建立数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数感”、“在数的估算中发展数感”、“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关于量感,杨老师首先为我们说明了量感与数感的区别与联系,又从“在情境体验中让量感生长”、“在操作体验中让量感可触”、“在深度估测中多层次感悟量感”三个方面详细说明量感如何培养。大量的课例让我们明白,核心素养需要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落实课程目标,实现学科育人。
第二小组孙贺丽老师分享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孙老师结合新课标谈到了量感的界定、培养量感的重要性以及量感在小学各学段的目标要求。最后孙老师从5个方面重点交流培养量感的策略,让我们直观看到如何引导学生建立量感,发展量感。孙老师也总结到:量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量感素养的落地要在充分理解度量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量的体验活动中,感悟不同计量单位的本质,在活动中加强感知和积累,从而形成准确的量感。
第三小组徐征老师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环》一课为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三会”)如何落实。首先,徐征老师分享了自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然后谈了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想法,他将《圆环》一课的教学活动分解细化,阐述了各个教学环节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和我们交流了他在课堂实践中的疑惑。徐老师通过分享基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新的思考和研究方向。
第四小组张燕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什么是核心素养以及为什么要关注核心素养,并按照数学核心素养的十一个主要表现结合具体课例,分别阐述每一个主要表现的意义以及培养策略。张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明白了每一个核心素养的表现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来培养的,都有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核心素养的渗透必须在课堂教学上实实在在下功夫。
第一小组董三毛老师在解释核心素养的内涵的基础上,从“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在数学思考过程中发展”、“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在良好数学情感价值观的建立过程中发展”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途径。大量丰富的课堂实例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抓手。
每组老师分享之后,宋永福老师和戚艳兴博士两位专家都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找出每一组汇报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分享自己专业的理念和观点,并向大家梳理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培养方法。两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让我们的学习经历了逐步深入,不断升华的过程,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核心素养目标体系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蕴含在问题情境中,沿着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支撑起来的教学路径,逐步前行;由学生主动探究,一步步地发现和提炼。学生在发现知识和收获技能的同时,沉淀一些超越具体知识、技能,更具有一般性的想法(基本思想)和体验(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经过持续的积累和提炼,与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融为一体。只有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开放、灵活、合作及独立思考等品格,应该成为我们常态化教学的方式。
通过本次活动的交流互动,我们明白,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质上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一致的。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数学化活动,才能真正形成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