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古国

石头
创建于2022-08-21
阅读 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从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出发,在万米高空飞行一小时以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库车(龟兹)机场。
       说起库车,可能许多朋友并不知道,但我要提起它另一个名字—龟兹,相信喜欢历史或者看过《西游记》的朋友就不会陌生。
  龟兹(汉语拼音:qiūcí,龟兹语:Kutsi,梵文:Kuci,维吾尔语:Küsen,前272年-14世纪),又称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兹、拘夷、归兹、屈茨。
       班固在《汉书》中如此记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酐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能铸冶、有铅。东至都护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
       库车古称“龟兹国”,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这里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之为“第二个敦煌莫高窟”。当地古代居民属印欧种,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6县市。
  这个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大国,从张骞出西域时与中原王朝交往以来,一直在中国的边境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在汉朝和唐朝成为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无数英雄豪杰在此建功立业,无数无名将士长眠于此。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是历史。       
       很长一段时间作为被征服者的龟兹,却在文化艺术上征服了强大的中原王朝。那曾让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们如痴如醉、并让一代英主唐太宗翩翩起舞的“胡风”乐舞,就来自龟兹。武力上的被征服者往往是文化上的征服者,这也是历史。
  以佛教为国教的龟兹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喀什噶尔汗征服之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中心之一。
01:14
       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所著的古书佛经已消失在了无情战火中,当年唐玄奘西行时所见到的佛教兴盛、歌舞升平的西域小乘佛教的中心,已随着漫漫黄沙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圣城皇宫、英雄豪杰,到头来无非是黄土一堆而已,这还是历史。

       曼妙的龟兹音乐,绚丽的龟兹舞蹈,和它们所代表的千年大国都已经化为了苍凉戈壁上的苏巴什故城和克孜尔尕哈烽火燧。
  苏巴什故城实际叫“昭怙厘大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地面寺庙遗址。波涛滚滚的库车河穿城而过,使故城的东、西两寺隔河相望。
  苏巴什故城始建于东汉(公元1世纪),兴盛于隋唐(公元6至8世纪)。“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相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这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龟兹佛教鼎盛时期的昭怙厘大寺(苏巴什故城)的写照。
       很小的时候读《西游记》,对唐僧和猪八戒因为喝了女儿国中子母河的河水,这两个男人居然有了怀孕的迹象而感到好奇。所谓的女儿国,可能就是库车的苏巴什佛寺遗址,子母河可能就是库车河。说到这条著名的河,大家就会想到那位让无数男士魂牵梦绕的女儿国和那温柔多情的女儿国王。
       传说汉唐有一位公主远嫁阿富汗,到了龟兹国因病留下,被选为龟兹国国王,故又称龟兹国为“女儿国”。唐玄奘到西域取经路过这里,女王对唐僧一见倾心,极力挽留让贤于他, 想要与他永结连理,共掌朝政。
       女国王万万没有想到,唐玄奘的目的完全和她的想法背道而驰。最终女国王也没能和玄奘结为夫妻,只能看着心爱的男人为了事业而渐行渐远。
       虽然,《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是作者笔下的神话故事,但它却与玄奘取经有关。史料记载,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玄奘去印度取经西行至龟兹国(今库车县),见寺庙僧侣云集,香火甚盛,便在这里滞留两月余讲经弘法。
  无情的御弟哥哥取经返回大唐,不朽地矗立在长安大雁塔下;但那多情的女王陛下,如今又身在何处呢?
  滔滔古河尚存,多情女王已逝。
       昔日香火鼎盛的佛国大寺如今只剩下了眼前的残垣断壁。遗址中依稀可辨的大殿、佛塔、僧房和残墙,从砾石遍布的古河床一直延伸到远处山脚下。

  苏巴什故城的主要部分西寺,尚可见有高大的佛殿残墙,残留的佛教建筑也比较多。

       在一片废墟中赫然而立的佛塔,是西区寺院建筑群中目前保存最好,最壮观的一处景象。这是苏巴什故城的标志性建筑,感觉极像金字塔神殿。

  登上佛塔,整座苏巴什故城一览无余,佛塔、僧房、佛殿、禅房组成了庞大的佛教建筑群落,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气势雄伟。

       此处的每一颗沙粒都代表这一段历史、一个辉煌,整个苏巴什故城就是一部厚重的龟兹历史。
  风沙从远处的戈壁深处吹来,库车河从身边流过,游人在昔日玄奘的讲经台上,慢慢地翻看着这部用战火和鲜血写出的龟兹兴亡史,心灵仿佛已经回到了千年以前,回到了那个英雄云集、风云聚会的时代。
  克孜尔尕哈烽火燧是新疆所保存最为壮观的烽火燧之一,在维吾尔语中,“克孜尔尕哈”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
       这座建于西汉宣帝年间的军事建筑,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犹存。
  烽火燧就是烽火台,其作用于长城上的烽火台一致,实际上就是军事信号站。
  没有了战火的硝烟,如今的烽火燧只是默默地注视着阳光照射在这片和平、富饶的土地上。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素有“西域乐都”、“歌舞之乡”的美誉,还有神秘的历史遗迹和完全保留了传统维吾尔族民族风格的库车老城。
  老城区民居多为一两层土木、砖木结构建筑,具有浓厚的维吾尔建筑艺术风格、伊斯兰风格、中原风格、西方风格等特色。
       位于库车老城的大清真寺
       库车当地有句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女子一枝花。”意思是,库车的姑娘是新疆的三绝之一。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盐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维吾尔族人出远门都带这种馕,喝点茶水,吃些馕就可以充饥,是一种理想的方便餐。
       说到龟兹,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县城---拜城。拜城和库车一样,同为古龟兹国的属地。据拜城人说,拜城才是古龟兹国所在地。不管出于哪种意图,但是对古老文明的崇敬、以身居古老文明发祥地而感到自豪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拜城”为突厥语“巴依”一词音译而来,意为美丽富庶之地。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县域西部的喀拉玉尔滚一带存有多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西汉初,拜城为古西域36国之龟兹、姑墨国属地。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随姑墨正式纳入汉朝版图。东汉永寿四年(公元158年),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在今拜城东北喀拉达山麓博者克拉格沟口凿岩建关戍边,留有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唐代拜城为安西都护府姑墨州管辖,唐宋之间则为回鹘汗国活动区域。元明为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辖地,清乾隆25年(1760年)设拜、赛里木两城。光绪8年(1882年)拜、赛两城合置建县定名为拜城。
      拜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土壤肥美、水源充沛,农牧兼宜,物产丰富,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县、新疆油料生产基地、全疆重点玉米生产基地和美利奴细毛羊生产基地,享有“中国细毛羊之乡”之美誉。
  拜城还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力气源地。西气东输的首站就位于县城东面40公里的克拉-2气田。
       拜城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即为西域佛学高僧、中国佛教史上三大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的前践寺。前践山中的千泪泉,滴滴成音,蔚为绝响,成为龟兹古乐的灵感之源头活水,音乐大师苏祗婆也由此闻名清史。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的河流阶地上,东距库车县城约70公里。
       克孜尔石窟所在地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 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在中亚和中东佛教艺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桥梁。
       在千佛洞入口处,我巧遇自治区文物局长,闲聊之中,他向我简要介绍了克孜尔千佛洞的情况。
  克孜尔石窟坐落于悬崖峭壁上。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据资料介绍,克孜尔石窟比敦煌石窟早200多年,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 “四大石窟”之美誉。
       克孜尔千佛洞集中了最多的佛教本生故事和姻缘故事,每个菱形格就是一个佛教故事,体现了佛教从西向东传播的过程,是研究佛教历史不可多得的信息源。
       以下壁画来自千佛洞管理处。
       克孜尔石窟中心柱式的“龟兹型窟”
       洞室中绘有姿态飘逸的飞天形象,据介绍,飞天手中这把琵琶,是从波斯传入,又传到唐朝都城长安,然后传到日本,目前世上仅存的唯一实物琴在日本被当作国宝。壁画中佛像线条圆润,表情生动,从衣饰徒刑上明显可以看出受印度画风的影响,形成了龟兹壁画的风格,壁画无论从造型上还是用色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许多西方国家到库车境内考察,发掘宝物,掠夺和破坏了大量克孜尔千佛洞的文物,不可谓不令人心痛。
       俄国、日本、德国探险队在此揭取了大量壁画,并拿走许多塑像和文书等文物。他们揭走了克孜尔石窟中最精美的壁画。经过在洞窟内实际测量,克孜尔石窟被揭取的壁画面积近500平方米,出自59个洞窟。从这里盗走的壁画、塑像和其它艺术品,以及手抄或印刷的汉文、梵文、突厥文、吐火罗文的文书,达上百箱。
       除了各国文物盗贼的疯狂掠夺之外,宗教战争是破坏洞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佛教开始逐渐没落。为维护伊斯兰教的统治作用,传教士率人对洞窟进行了破坏。
       四相图
       长寿女听法图
       本生故事
       穹顶壁画
       鸠摩罗什铜像矗立在克孜尔石窟前。
       鸠摩罗什是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出生在龟兹,是龟兹王白纯的外甥。他7岁出家,9岁跟随母亲到了北天竺,在名僧盘土多达学习佛经。12岁时,同母亲一起返回龟兹。龟兹王亲自远迎,并专门为他造了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并请他升座说法,西域各国国王都在他的座侧听讲。公元401年,鸩摩罗什到了长安,秦王款待他以国师之礼。从此,他就在长安国立译场逍遥园,从事佛经的翻译,与直谛、玄奘并称为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和他的弟子共译出佛经74部384卷, 对我国佛教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比我们大家熟知的佛经翻译家唐玄奘早了几个世纪,是我国最早的佛经翻译家。
       克孜尔水库
       在千佛洞附近有一个葡萄园,葡萄个大,味甜,绿色水果。
       从库车县沿G217向北行驶,去天山神秘大峡谷的路上会经过雅丹地貌,盐水沟景区。当地维吾尔人称其为克孜尔亚山,译为“红崖”。这是一个红色岩石的世界,一个风蚀、水蚀艺术的世界,它带给我们的是震憾,震憾于大自然的魔力。
       整座山怪石嶙峋,形态千奇百怪。造型奇特、美丽的山峰,千百年来在大自然神力的雕琢下,有的像桂林山水;有的像西藏布达拉宫;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原始人类居住的石屋。
       经历了千百万年的风雨侵蚀的这些巨石,有的变成锥形和柱形,密集在一起,沿山体东西延伸,宛如呼啸而来的千军万马,又如惊涛奔涌,视之令人怵目惊心。周围的山壁密集的布满了刺目的裂缝,这些裂缝全部强有力的倾向于同一个方向。这是由于风的侵蚀,造就了震撼人的效果。
      
       赤砂山色彩呈红褐色,岩石中微微泛出的桃红、青绿、灰白、月白、淡黄、深黛等多种色彩,使它在阳光照射下,烟雾缭绕,似燃烧的火焰。
  在天山神秘大峡谷大门口,巨大的雄伟的红色山崖列队欢迎我们。
    
       从入口进入,走过一段石阶,便可见四周红褐色的巨型山体群高高耸立,直插云霄,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簇簇燃烧的火焰。
       巨大的红色山崖,有的像极大的蜂窝,有的像层层云片,有的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的像古罗马的宫殿,而这一切都罩上了神秘的红光,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大峡谷时而宽阔,时而狭窄。宽的地方可容纳千人,地下细沙铺地,人们如行走在海边沙滩。
       刚进谷口,我们便遭遇了“神犬”。那是一处景点,“神犬守谷”。
  前方突兀的崖壁间,有一只黑犬面谷而卧,虎视眈眈地盯着谷口,像一个忠心耿耿的卫士。故名“神犬守谷”。
       大峡谷鬼斧神工般造就的一系列的奇洞、异石、峻峰、险沟、悬崖、冰柱、幽谷,形成了气势恢弘、神秘奇异的长幅画卷。
       旋天古堡
       卧驼峰
       神蛇谷
       幽灵谷
       情侣峰
       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游天山大峡谷后,发出这样的感慨:“看尽龟兹十万峰,始知五岳也平庸。”
       一千多年前,古龟兹文化和佛教文化在这里交融,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神秘遐想。库车,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正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胡韵犹存新意生,库车前景无限量。
  悠扬铿锵的赛乃姆还在古国的街头响起,然而古国的变化却日新月异。在这河谷、草原、沙漠、小溪、河流、瀑布等一应俱全的神奇土地上,在这犹如世外桃源的青山绿水间,还有谁不对此留恋忘返,刻骨铭心呢?


                    2013年9月10日   新疆拜城
       
阅读 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