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诗经】《七月》《谷风》二首赏析

风华正茂
创建于2022-12-29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七月·《诗经》


【赏析前言】




       《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本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鸟语虫鸣,革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引同上)。这一评价,基本上符合诗中实际。

题解:一幅瑰丽的农耕图。


原文



七月流火1,

九月授衣2。

一之日觱3,

二之日栗4。

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

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

馌彼南亩5。

田畯至喜6。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7。

女执懿筐8,

遵彼微行9,

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10。

女心伤悲,

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

八月萑苇11。

蚕月条桑12,

取彼斧斨13。

以伐远扬14,

猗彼女桑15。

七月鸣鵙16,

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

我朱孔阳17,

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18,

五月鸣蜩19。

八月其获,

十月陨萚20。

一之日于貉21,

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

载缵武功22。

言私其豵23,

献豜于公24。


五月斯螽动股25,

六月莎鸡振羽26。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27,

塞向墐户28。

嗟我妇子,

曰为改岁,

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

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

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

八月断壶29,

九月叔苴30。

采荼薪樗31,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

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32,

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

我稼既同33,

上入执宫功34。

昼尔于茅,

宵尔索綯35,

亟其乘屋36,

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37,

三之日纳于凌阴38。

四之日其蚤39,

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40,

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41,

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42:

万寿无疆!

【译文】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

九月里妇女把衣授。

十一月北风哗哗响,

十二月寒气冷飕飕。

粗布衣裳都没有,

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

正月里修好锄和耙,

二月里举足到田头。

老婆孩子莫忘记,

晌午送饭村南头。

监工的田官乐悠悠。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

九月里妇女把衣授。

三春太阳暖洋洋,

黄莺儿欢唱在枝头。

姑娘们手挽深竹篮,

沿着小路向前走,

采下了片片桑叶嫩又柔。

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

采蒿人多似水流。

姑娘不禁暗悲愁,

怕公子把人抢了走。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

八月里芦花满汀洲。

三月里桑树要整枝,

拿起刀锯和斧头。

除掉高枝与长条,

轻采柔桑片片收。

七月里伯劳成对鸣,

八月里纺纱织布不停手。

染成黑色染成黄,

我染的大红颜色最艳秀,

为那公子制衣缝又绣。


四月里草药远志穗儿抽,

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

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

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

十一月里打狗獾,

猎得狐狸取下皮,

为那公子做轻裘。

十二月农闲人欢聚,

继续练武耍戈矛。

留下小猪自家吃,

大猪公家去享受。


五月里蚱蜢齐鸣两腿抖,

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

七月里蟋蟀鸣郊野,

八月里它在檐下唱不休。

九月里它怕冷躲门后,

十月里它藏到床下不再走。

家家清除垃圾熏老鼠,

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

干完关照妻和子:

不久新年逢岁首。

进入屋里歇个够。


六月里野李葡萄尝尝鲜,

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

八月里齐把枣子打,

十月里又将稻谷收。

新米新谷酿春酒,

好给老爷去做寿。

七月里好瓜吃在口,

八月里葫芦摘在手,

九月里苎麻种子留。

多采苦菜多砍柴,

养活自己忙不够。


九月里筑好打谷场,

十月里喜把庄稼收。

小米高粱和谷子,

粟麻小麦加大豆。

唉呀我们种田人,

庄稼活儿没尽头,

又为公家宫室修。

白天野外割茅草,

夜里搓绳忙不休。

急忙上房盖屋顶,

春要播种到田畴。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

正月里藏进冰窖冷飕飕。

二月里取出冰块行祭礼,

韭菜羔羊供案头。

九月霜降天气爽,

十月里清扫场地把谷收。

满斟美酒敬客人,

宰杀羔羊争献酬。

登上公堂同聚会,

牛角杯儿举过头。

高声齐祝万年寿!

【注释】


·1.流火:大火星自南方高处向偏西方向下行。

·2.授衣:裁制冬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凡言‘授衣’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3.觱(bì)发:寒风触物发出的声响。

·4.栗烈:凛冽、寒冷貌。

·5.馌(yè):送饭。

·6.田睃:为领主监工的农官。

·7.仓庚:黄莺。

·8.懿筐:深深的筐子。

·9.微行:小路。

·10.蘩:白蒿,或云蘩可制蚕箔。祁祁:形容采蘩妇女众多的样子。

·11.萑(huán)苇:荻草与芦苇。

·12.条桑:修剪桑枝。

·13.斨(qiānɡ):方孔的斧。

·14.远扬:长得特别高的桑枝。

·15.女桑:嫩桑叶。

·16.鸣鵙(jú):鸟名,即伯劳。

·17.孔阳:色彩极为鲜明。

·18.秀:长穗。葽(yāo):即远志,药用植物。

·19.蜩(tiáo):蝉。

·20.陨籜(tuò):落叶。

·21.于貉(hè):取貉。貉,似狐,今通称狗獾。

·22.缵(zuǎn):继续。

·23.私:自己占有。豵(zōnɡ):一岁的猪,这里泛指小兽。

·24.豜(jiān):三岁的猪,这里泛指大兽。公:公家,指统治者。

·25.斯螽(zhōnɡ):即螽斯,昆虫名,翅摩擦发声,古人误以为腿摩擦发声。

·26.莎鸡:即纺织娘,昆虫名。

·27.穹窒:堵塞洞穴。

·28.塞向:堵塞北窗。墐户:涂泥在竹木所制的门上塞缝,以御寒风。

·29.壶:葫芦。

·30.叔苴:拾取麻籽。

·31.荼:苦菜。樗(chū):苦椿树。

·32.黍:小米。稷:高粱。重(chónɡ):同"種",早种晚熟的谷。穋(lù):同"稑",晚种早熟的谷。

·33.既同:已经收齐。

·34.宫功:修建宫室。

·35.索綯:搓草绳。

·36.乘屋:覆盖屋顶。

·37.冲冲:凿冰之声。

·38.凌阴:藏冰的地窖。

·39.蚤:同"早",此指早朝,古代一种祭祀仪式。

·40.肃霜:即"肃爽",指天高气爽。

·41.朋酒:指成双的两壶酒。

·42.兕觥(sì ɡōnɡ):铜制的犀牛状酒杯。

【赏析】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必须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这些说法,都是我们理解此诗时序的重要依据。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轻轻的一笔点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开。“公子”,论者多谓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农奴,他的儿子们对农家美貌女子也享有与其“同归”的特权。这里似乎让我们看到汉乐府《秋胡行》和《陌上桑》的影子,虽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规律往往也会出现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们的美貌使她们担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也使她们担心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这又使我们想起了宋人张俞的《蚕妇》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但亦有发展变化。“秀葽”、“鸣蜩”,带有起兴之意,下文重点写狩猎。他们打下的狐狸,要“为公子裘”;他们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这里再一次描写了当时的阶级关系。五章着重写昆虫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由蟋蟀依人写到寒之将至,笔墨工细,绘影绘声,饶有诗意。《诗集传》云:“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咏物之作,如此细腻,令人惊叹。“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写农家打扫室内,准备过冬,在结构上“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条线而来,好像一组连续的电影镜头,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六、七月里他们“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们打枣子,割葫芦。十月里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老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又得给老爷们营造公房,与上面所写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烂简陋适成鲜明对比。“筑场圃”、“纳禾稼”,写一年农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诗集传》引吕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终始农事,以极忧勤艰难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诗人用较愉快的笔调描写了这个村落宴饮称觞的盛况。一般论者以为农夫既这么辛苦,上头又有田官监督、公子剥削,到了年终,怎么有条件有资格“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其实社会是复杂的,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农民年终时也相互邀饮,如宋代秦观《田居四首》所写:“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陆游《游山西村》诗也说:“莫笑田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七月》所写上古社会的西周村落生活,农闲之时,举酒庆贺,也是情理中事。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我们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谷风《诗经》



【赏析前言】



       本诗描写一个遭受丈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命运,表达了对喜新厌旧、背信弃义的男子的怨恨,同时也表示内心一种惋惜。诗以谷风起兴,追述了往日生活,对了今日的遭遇,诉说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主要采用对比手法,有男女主人公的对比,正是在对比中突出了鲜明的性格和深长的感情。


       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丈夫因境遇变化或用情不专而遗弃结发之妻,在《诗经》这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已多有反映,《卫风·氓》是一篇,这首《邶风·谷风》又是一篇。同样是用弃妇的口吻陈述被弃的痛苦,与《氓》相比,《谷风》中的女子在性格上不如前者决绝果断,因此在回忆往事和述说情怀时怨而不怒,使人读后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然而在艺术风格上,则更能体现被孔子称道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从全诗的叙说来看,这位女子的丈夫原来也是贫穷的农民,只是由于婚后两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轻妻子的辛劳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过了起来。但是这种生活状况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遗弃她的基因。这个负心汉不但不顾念患难中的糟糠之妻,相反却喜新厌旧,把她当作仇人,有意寻隙找岔,动辄拳脚相加,最后终于在迎亲再婚之日,将她赶出了家门。诗中的弃妇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如泣如诉地倾吐了心中的满腔冤屈。

题解:弃妇怨恨丈夫喜新厌旧。


【原文】


习习谷风1,

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2,

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3,

无以下体4?

德音莫违,

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5,

中心有违6。

不远伊迩7,

薄送我畿8。

谁谓荼苦9?

其甘如荠10。

宴尔新昏11,

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12,

湜湜其沚13。

宴尔新昏,

不我屑矣14。

毋逝我梁15,

毋发我笱16。

我躬不阅17,

遑恤我后18!


就其深矣,

方之舟之19。

就其浅矣,

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

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

匍匐求之20。


不我能慉21,

反以我为雠22,

既阻我德,

贾用不售23。

昔育恐育鞫24,

及尔颠覆25。

既生既育,

比予于毒26。


我有旨蓄27,

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

以我御穷28。

有洸有溃29,

既诒我肄30。

不念昔者,

伊余来塈31。

【译文】


山谷中大风飒飒作响,

阴云满天雨水流淌。

本应共同努力心心相印,

不该如此发怒把人损伤。

采来蔓菁和萝卜,

却将根茎全抛光。

不要背弃往日的誓言:

“与你生死相依两不忘。”


踏上去路的脚步迟缓踉跄,

心中充满了凄楚惆怅。

只求近送几步不求远,

哪知仅送我到门旁。

谁说荼菜味苦难下咽,

我吃来却像荠菜甜又香。

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

亲密得就像兄弟一样。


泾水因渭水流入而变浊,

水底却清澈如故明晃晃。

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

不要把我来诽谤。

别到我修筑的鱼坝去,

也别碰我编织的捕鱼筐。

我的自身还不能见容,

又怎能顾及我去后的情况。


就像到了深深的河流,

用木筏或小船过渡来往;

好比到了浅浅的溪水,

便浮着游着来到岸上。

往日家中有什么没什么,

我都为你尽心地操持奔忙。

凡是邻居有了难事,

就是爬着也要前去相帮。


你不能体怜我也就算了,

反把我当作仇敌孽障。

拒绝了我的一片好心,

就像货物无法脱手交账。

以往生活在忧虑和贫苦中,

与你一起患难同当。

如今家境有了好转,

你却把我当成毒物祸殃。


我准备好美味的菜食贮藏,

为了度过冬季的匮乏时光。

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

却用我的积蓄把贫穷抵挡。

粗声恶气地拳脚相加,

还把苦活狠压在我肩上。

全不顾惜当初的情意,

“唯我是爱”真像空梦一场。

【注释】



1.习习(sà飒):象声词。谷风:一说东风,一说暴风,一说来自山谷的风。

2.黾(mǐn敏)勉:勤勉,努力。

3.葑:蔓菁也。叶、根可食。菲:萝卜之类。

4.无以下体:意指要叶不要根,比喻恋新人而弃旧人。以,用。下体,指根。

5.迟迟:迟缓,徐行貌。

6.违:恨也。

7.伊:是。迩,近。

8.薄:语助词。畿(jī机):指门槛。

9.荼(tú图):苦菜。

10.荠:荠菜,一说甜菜。

11.宴:快乐。昏,即"婚"。

12.泾、渭:河名。

13.湜湜(shí时):水清见底。沚(zhǐ止):水中小洲。一说底。

14.屑:洁。

15.逝:往,去。梁:捕鱼水坝。

16.发:打开。笱(ɡǒu苟):捕鱼竹笼。

17.躬:自身。阅:容纳。

18.遑:来不及。恤(xù序):忧,顾及。

19.方:筏子,此处作动词。

20.匍匐:手足伏地而行,此处指尽力。

21.能:乃。慉(xù序):好,爱惜。

22.雠(chóu仇):同仇。

23.贾(ɡǔ古):卖。用:指货物。不售:卖不出。

24.育:长。育恐:生于恐惧。鞫:穷。育鞫:生于困穷。

25.颠覆:艰难,患难。

26.于毒:如毒虫。

27.旨:甘美。蓄:聚集。

28.御:抵挡。

29.洸(ɡuānɡ光)、溃(kuì愧):水流湍急的样子,此处借喻人动怒。

30.既:尽。诒:遗。肄(yì义):劳也。

31.伊:唯。来:语助词。塈(xì系):爱。

【赏析】


       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最可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选取了最能令人心碎的时刻,使用对比的手法,凸现了丈夫的无情和自己被弃的凄凉。这个时刻就是新人进门和旧人离家,对于一个用情专一、为美好生活献出了一切的女子来说,没有比这一刻更让人哀怨欲绝的了。诗由此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这一出人生悲剧的最佳契机,从而为整首诗的抒情展开提供了基础。而一方面“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热闹和亲密,另一方面“不远伊迩,薄送我畿”的绝情和冷淡,形成了一种高度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被弃之人的无比愁苦,那种典型的哀怨气氛被渲染得十分浓烈。


       其次是借用生动的比喻言事表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全诗共分六章,每章都有含蓄不尽的妙喻。如第一章入手便以大风和阴雨,来表现丈夫的经常无故发怒;以采来蔓菁萝卜的根茎被弃,来暗示他丟了根本,视宝为废。这主要用于言事。第二章则转用食荼如荠、以苦为甜,来反衬人物在见了丈夫新婚时内心的苦涩程度,远在荼菜的苦味之上。这又是主要用于表情。另如第三章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浊”,是用泾水因渭水流入表面变浊、其底仍清,来比喻自己尽管被丈夫指责却依然不改初衷的清白;第四章以河深舟渡、水浅泳渡,喻写以往生活不论有何困难,都能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第五章用“贾用不售”比丈夫的嫌弃、“比予于毒”喻对己的憎恶;第六章又把自己往日的辛劳比作御冬的“旨蓄”,将丈夫的虐待喻为湍急咆哮的水流。这些比喻取喻浅近,无不切合被喻情事的特征,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最后,作品的一唱三叹、反覆吟诵,也是表现弃妇烦乱心绪和一片痴情的一大特色。从首章的“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到二章的“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从三章的“毋逝我粱,毋发我笱”,到四、五章的前后对比,再到六章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在反覆的述写和表白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弃妇沉溺于往事旧情而无法自拔的复杂心理。顺着这一感情脉络的延伸展开,循环往复,人们更能接近和触摸这个古代女子的善良和多情的心,更能感受到被弃带给她的精神创痛。至于作品在二、三、六章中一面再、再而三地出现“宴尔新昏”的句子,又在断续错杂的回忆和抒情中,突出和强调了丈夫背信弃义对她产生的强烈刺激,她无法忍受眼前出现的这一现实,更不能以平常之心来接受这一现实,所以反覆咏之,以示铭心刻骨,难以忽忘。


       由此可见,这首诗在抒写弃妇哀怨方面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出现,表明古代妇女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很早就处在弱者的地位,充当着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的牺牲品,她们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尽管作品没有直接对负情男子作明确的谴责,但最初的信誓旦旦和最终的弃如脱靴,仍为此作了有力的点示,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