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寒假期末考试,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我们要在58个研究课题中选择一个具体研究时,我毫不犹豫就选了下了25号研究课题----斋堂川红色旅游方案设计。因为这是我的老家,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首先,我上网查找资料。
门头沟区是北京西部的天然屏障,而坐落在门头沟区千山万壑之中的斋堂川,更凭借着沟深谷狭,关雄隘险成为难以逾越的天险。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斋堂川不仅孕育呵护了平西抗日根据地,而且使平西这块古老的土地变成了埋藏侵略者的坟墓,为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谱写了辉煌的诗篇。
地理优势是创建根据地的主要客观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说:“处在四面或三面被敌包围的中间,要建立长期支持的根据地,山地当然是最好的条件,但主要是须有游击队回旋的余地,即广大地区。”平西约4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中,只有斋堂川和板城川道路较大外,其余都是小沟、小道。而斋堂川更有许多优势所在。斋堂川位于北京西部山区,距市中心仅百余里。这里山高林密,沟深谷狭,是开展游击战争十分理想的地方。斋堂镇就坐落在这深山狭谷之中。在它的西北,有京都第一峰东灵山威严耸立:它的西南,有享誉中外的百花山;它的北面,是古往今来的重要隘口沿河城;它的东北是贯穿平西的两大河流之一的永定河,这是斋堂地区过境的主要河流。河水湍急,一泻千里;沿河两岸,峭壁嶙峋,地势十分险要;顺永定河出山,直抵皇城脚下。斋堂川亦是交通咽喉之所在。它东联京都,西通大漠,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道路受山川形势的制约,随意性少,必然性多。那些大小川谷和山口是交通的必经之地,舍此则无路可行。斋堂作为平西抗战根据地的中心,历经了战争的洗礼,青山忠骨,英魂永驻,更有无数新中国成立前的斋堂农村老党员前赴后继,保家卫国。
《英勇的斋堂川》专栏,实地走访斋堂农村地区对斋堂地区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遗址等资料进行专题宣传。斋堂川的九朵红花—张广通就是其中的一位红色人物,她的座右铭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张广通,汉族,共产党员,女,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杨家村(今门头沟区斋堂镇),1945年9月入党,党龄76年。曾任杨家村妇救会会长,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八路军送情报、做军服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她选择了留在村里工作,为杨家村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抗日战争时期,斋堂川的老百姓为部队送公粮、做军鞋,缝军衣,老人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村里的妇女队长,带领着村里的妇女同志为八路军做好后勤工作。九十余年,历经沧桑,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是老奶奶在跟我聊天的时候突然提到了这句话——“宁死不当亡国奴!”老奶奶的脸上充满了坚毅和决绝,仿佛再现了当年的飒爽英气和满腔热血,那是一种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更是一种斋堂川人民特有骨气和血性。当我问到老奶奶当时害怕么,老奶奶不假思索的摆了摆手,没有怕过,就是干工作,带头干工作,因为我是党员,党员就要带头干!
(二)访谈调研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座浮雕,它是依据一张历史照片制作而成,照片记录的是八路军邓华支队挺进斋堂川时的场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张照片作为重要的图片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这也正充分说明了斋堂川在抗战时期的独特作用与贡献。
在这里,成立了我们党京西山区第一个党支部—田庄高小党支部;在这里,建立了京郊第一个我们党领导的政权——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这里,开辟了京郊第一块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在这里,先后有60多位共和国将军带领军民与日伪军进行浴血奋战。
时间的久远并不意味着记忆的淡忘。在斋堂川这片热土上,不但留下了60多位共和国将军的战斗足迹,还有3946名热血青年参加革命,以魏国元、杜存训等为代表的1476名斋堂川优秀分子,在抗战斗争中逐渐成长起来,转战南北,后来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领导和骨干。
(2)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9年10月,萧克将军领导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进驻马栏村,司令部设在村中一标准两晋四合院内。
1997年7月7日,萧克、肖文久、武光、藏伯平等30位老将军为陈列馆剪彩揭牌开馆,序厅恢复司令部旧址原貌,以陈列八仙桌、太师椅、档案柜、文件柜等实物为主;第一展室陈列内容为挺进军的组成;第二展室陈列内容为英雄的马栏村;第三展室陈列内容前半部分为英雄的马栏村,后半部分为鱼水情长;第四展室陈列内容依然为鱼水情长;第五展室陈列内容为共和国的将军。
"冷风啊吹来啊阵阵寒呐,姐在房中做针线,两眼泪不干啊,哎嗨呦,一阵阵好心酸呐......”在斋堂川有这样一首《王家山小调》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歌词描述了1942年震惊平西的“王家山惨案”。据门头沟史料记载,王家山惨案,遇难者42人,内有古稀老人2人、中青年妇女12人,其中怀孕妇女有6人;16岁男孩儿1人、15岁以下孩子27人,其中最小的刚刚满月。17户人家从此绝根断代。
制造王家山惨案的刽子手赖野,于1943年在河北省涞水县被八路军击毙。汉奸宋福增外逃时被抓捕归案,1951年在东斋堂东门外戏楼交给人民审判后被枪决。策划惨案的主谋船木健次郎被生俘,1956年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判处其20年徒刑。199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王家山惨案发生地为"国耻纪念地",并立汉白玉纪念碑。
爨底下村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的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整个村庄呈扇面形展于两侧。现存有清代民居74套、689间。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贯穿上下,还有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的建筑格局,这些古民居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物,对研究中国的民居建筑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抗战年代,爨底下村是英雄模范村,诸多斋堂川的小村庄俨然成为了一个个抗战堡垒。2012年12月17日,爨底下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1946年7月7日,为了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表彰烈士们英勇杀敌、威武不屈、前仆后继、保家卫国的伟大功绩;为了歌颂八年抗战中宛平县军民同侵华日军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以此来进一步团结人民、鼓舞人心,为完成和平民主事业继续顽强地斗争,当时的宛平县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在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斋堂,建立《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这也是北京市最早修建的抗战纪念碑。
在斋堂建立这座纪念碑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斋堂川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和革命摇篮。第二个原因是斋堂人民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第三个原因是抗战时期在斋堂川发生的“王家山惨案”震惊华北,这次事件见证了日寇的惨无人道的暴行。
这座纪念碑为重檐攒尖塔式建筑,高7.75米,周长26.64米,方形基座,塔身下部四面有券洞,内嵌石碑。纪念碑正面碑额分两行横刻“豪气长存,英名万古”八个大字。碑正中竖刻 “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18个大字,两侧竖刻碑文,其余三面刻有宛平地区98村,共472位烈士的英名、职务及出生乡里。全碑着铁灰色,象征着宛平人民抗战到底的钢铁意志和决心;金黄色的球形塔顶,象征着烈士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方形的碑体表示宛平人民一年四季都怀念着为国捐躯的烈士。
首先进行了问卷星的调研,共收回103份问卷,其中女性占54.37%,男性占45.63%.
第三题是道多选题,在红色文化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方面?英雄故事,著名战役,百姓生活和历史背景的感兴趣度都超过了一半。其中英雄故事占比最高。
一、红色资源整合利用
充分发挥京西斋堂川革命老区红色优势,以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为中心主线,深入挖掘和保护地区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旅游发展动力,辐射带动全镇30个村居上百处红色历史遗址遗迹建设发展,挖掘抗战老党员的历史故事,回收新中国成立前红色历史物件,建立红色遗址遗迹点位,形成以马栏村、爨底下、煤窝沟、沿河城村等地为核心的红色文旅线路。
持续提升“马栏村沉浸式红色教育基地”品牌效应,打造“红色马栏”主题文化旅游节,依据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两条宣传主线,融入地区传统文化、革命轨迹、发展历程、自然地理等元素,综合话剧、木偶剧、戏曲、歌舞等形式,宣扬革命老区人民光荣传统和蓬勃发展景象,利用新媒体直播、融媒体宣传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斋堂镇红色文化旅游知名度。
依托“京西红色第一村”红色品牌影响力,丰富京西红色文化内涵,形成以“英勇斋堂川”为主题的系列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和人物典型等内容,逐步推进红色旅游同主题精品民宿、红色文化体验、红色徒步路线等配套建设相结合,发挥地区6个传统古村落优势,推动实现全域各色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全力打造北京市古村落文旅休闲名镇。
1.建议游览季节:春、夏、秋三季均可;冬季山区下雪易道路结冰,且不宜户外运动
这次别开生面的期末开卷考试,让我对我的家乡更加了解,更加喜爱。我觉得我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导游了。如果你有时间,约上我,我们一起去斋堂川看看,一起去领略革命老区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让我们一起去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